在南部縣永定鎮永定村,有一座建於清順治年間、 距今已350多年保存完好的字庫塔。

這座字庫塔用磚砌成,高約2米,古樸大方。它坐南向北,爲五級六棱形浮雕磚塔,佔地面積約4平方米。塔高4.7米,底層每邊0.81米,並逐層縮小;第一層高0.7米;第二、三、四層均高1.1米;第五層高0.7米。底層四周雕刻及裝飾殘損較多;第二層各面均有各種浮雕花卉圖案鑲於其中;第三至四層六角均設捲雲抱鼓;第三層正北面門上匾刻“藏字庫”三字,匾下左右聯文爲:“收拾片言雙字,包藏五典三積”;門下有一扇形匾立於二層檐上,匾刻:“保佑四境”; 其餘五面均刻文字及祥瑞圖案,塔剎爲一朵盛開的蓮花。每級塔頂用灰抹成簡瓦,第三至五級塔檐及檐角刻有各種圖案。

該縣文管所工作人員稱,這樣的字庫塔,過去的鄉鎮都有,以表示人們對紙的珍惜,對字的敬畏。如今保存得比較完整的字庫塔,已經不多見了。

據有關專家介紹,中國古代讀書人對文字敬而惜之, 在民間傳說中,奎星(俗稱魁星)是神話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 奎星要求人們敬惜字紙。古人云:“拾路遺字紙火化,百字爲一善;遺棄字紙不顧者,十字爲一過。”大意是, 如果世人在路上拾得廢紙,而紙上有文字的就應火化,亂棄有文字的紙,必遭譴責。於是,清代社會中的大戶人家、 商人及讀書人聯合起來,在各地成立“惜字會”,並建立字庫塔,要求人們敬惜字紙,不要亂丟亂扔。(賈登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