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强市、长江上游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这一目标,蜀南竹海通过景区全面整治、做好旅游环境的“加减法”,实现了景区产品、业态、风貌、服务等领域焕然一新。

记者体验了从竹海收费站到景区西大门,总共13公里长的路途,开车只花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而且整条路非常的宽敞,行驶起来也是平坦而舒适,可以说这条连接线的开通,大大节省了游客们在路途当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同时也缓解了这个旅行高峰期时候的交通压力。

不仅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有了巨大变化,在景点的升级改造上更是一改过去参与度不高,体验性差的不足。

据蜀南竹海旅游公司旅游服务管理部副部长曾李介绍,现在花溪十三桥 把迎风湾和万里旅游服务区连接起来, 每一座小桥都有不同的名字。像女儿桥、古龙桥、 状元桥、 高升桥等等, 让每一位游客来到这里以后都可以找到心中的那一座桥。

不仅如此,改造升级后的蜀南竹海博物馆,也增加了声光影像技术,以竹乐器、竹文字呈现竹文化丰厚的内涵。

如果说新景点、新感受,新体验是蜀南竹海景区做的“加法”,那么,景区改造升级也做了不少的“减法”。

“两海”示范区管委会文旅发展局局长陶兴林说:“从景区里面的建筑物来说是做“减法”, 很多低端的农家乐通过土地增减挂钩, 通过与国有平台公司的合作, 整个“床位数”在减少 ,床位数减少的同时品质在提升 ,给游客呈现更好住宿体验”。

此外,景区改造还在整治景区乱象上下功夫,杜绝乱搭乱建、拆除违法建筑,显山露水、展示新貌。据悉,蜀南竹海景区本次焕新升级工程共规划实施了35个项目,这一加一减,让景区特色鲜明,呈现出明显效果。

景区照明项目通过“灯指路、光引客”的这样一个打造理念,对景区沿线约20公里的道路实施功能性照明。同时对观云台、 观海楼、 七彩飞瀑、 龙吟寺等一些重要的节点进行光彩打造,充分解决了游客的夜游体验问题。

陶兴林说:“ 一个是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个变化是产品体系发生了变化 ,我们布置了很多体验型产品,包括一些网红打卡点,比如观影台 ;第三个变化是整个经营理念发生了变化。 通过这次升级之后,竹海从观光型向度假型景区进行一个转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