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狐狸罐頭·宗威

韓國房價又上熱搜了。

據央視財經報道,首爾的一個公寓近日開盤後引來數萬人哄搶,比例達到驚人的1800人搶一套房。

首爾樓市之熱,領先全球。

自從文在寅上臺後,就把“居者有其屋”作爲重要施政目標,3年多內出臺了25項政策調控樓市。

然而首爾房價仍一路狂飆,公寓價格三年來暴漲了52%。

韓國樓市,陷入了“越調控越漲”的怪圈。

1

在韓國,老百姓對首爾房價之高早已怨聲載道。

平民出身的文在寅曾被寄予厚望,他也在競選中向韓國民衆承諾,要打造一個努力工作就能養得起家、買得起房的公平社會。

2017年5月上臺後,文在寅政府自此開啓了瘋狂的樓市調控,3年半內 25連調。

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即便是樓市調控最嚴的時候,也從未有過如此之密集的政策。

可見文在寅政府控制首爾房價的決心之堅定。

來看下25條房產新政中比較重要的幾條——

2017年8月

指定整個首爾市及部分周邊地區爲限購區域,在該區域內不管何種類型房產,貸款比例不得超過40%;同時計劃在首都圈增加公租房供應量,未來5年每年爲新婚夫妻提供5萬套租賃住宅。

2018年9月:

無房家庭若非出於實際居住目的,不得在限購區域內按揭購買價格超過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35萬元)的房產;首套房房產稅起徵點由9億韓元降至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57萬元)。

2019年12月:

在限購區域內購買超過1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90萬元)以上的房產,禁止進行住房擔保貸款,即必須全款購買,且房產價格以政府備案爲準。

2020年7月:

租戶連續租住超過2年時,可在合同期滿後要求延長2年租約,以保障租戶能夠穩定居住4年(房東要求自住除外);房東一次上調房租的幅度不得超過5%。

2

韓國政府的樓市調控政策,無非是全世界通行的兩板斧——

金融上,限制貸款並大幅提高持有和轉讓成本;

供給上,保障租戶權益的同時增加公租房供給。

然而結果卻大相徑庭,基本上是每次剛發調控政策,房價立馬就蹭蹭往上漲,簡直就是“無縫對接”。

數據顯示,首爾公寓三年多來整體上漲了52%,均價已超過7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16萬元)。而同一時段內,釜山、大邱等韓國其他城市的公寓價格,整體持平或僅小幅上漲。

房價暴漲讓民衆對文在寅大失所望,其支持率已跌至近年最低點。

30多歲羣體曾是文在寅的核心支持者,如今這羣被高房價困擾的剛需們,轉而成了最反對他的人。(韓國人計劃購買首套房的平均年齡是36.8歲

今年7月在國會開幕式上發表的講話中,文在寅再度表態將採取一切措施,嚴查炒房投機、穩定房價。

他並非只是喊喊口號。

今年9月,韓國政府向外吹風,稱政府打算成立一個叫“房產交易分析院”、橫跨各部委的超級機構,專門監督管理樓市。

此外,韓國政府還在研究實施更嚴格的調控政策,包括——

持多套房產者在限購區域內交易,在現行轉讓稅基礎上再加10%;

持多套房產者的房產稅和購置稅最高可到6%和12%;

所購房產在一年內轉售的,住宅交易所得稅提高至80%。

然而在越調越漲的背景下,輿論對調控普遍持悲觀情緒,1800人哄搶一套公寓就是對政府的啪啪打臉。

3

自首爾房價爲啥總是漲勢喜人?

韓國總人口5170萬,近半數住在包括首爾、仁川和京畿道在內的首都圈。其中首爾市面積約600平方公里,聚集了966萬打工人。

我們以上海核心七區(徐匯、長寧、楊浦、虹口、普陀、閔行和寶山)作對比,其面積和人口跟首爾幾乎一樣。

這下應該很好理解首爾高房價的原因了吧。

地少人多,供需矛盾突出(況且首爾還有大量低層獨棟房屋),是推高首爾房價的根源。

從觀念上來說,韓國也深受東亞儒家文化影響,擁有屬於自己房產的意願強烈。曾有調查顯示,超9成韓國年輕人認爲要有自己的房子。

跟中國一樣,韓國普通家庭爲了買一套房,掏空“六個錢包”的情況很常見。有統計數據爲證——

韓國父母花在子女上的支出,有三分之二是爲他們買房。

首爾房價此輪上漲,還有疫情的原因。

疫情下出於避險情緒,大量熱錢流向樓市,這在全世界都一樣。紐約、新加坡等城市,今年房價都迎來了小幅上漲。

但首爾房價漲幅之大,遠遠超出這些城市。

首爾房價的暴漲,也帶動了整個韓國樓市的膨脹。根據韓國央行的數據,2019年韓國房產總市值增長7.4%,達505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0萬億元),是韓國GDP的2.64倍。

4

供需矛盾難以一下解決,但政府嚴格的調控政策,一般不說壓低房價,至少能維持不漲吧。

越調越漲怎麼看都是奇觀。

只能說調控政策本身出了問題,太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Bug1:一邊嚴控住房貸款門檻和額度,一邊將住房貸款基準利率調低至2.72%。

比咱們的公積金貸款利率還低,這不是鼓勵大家買房是什麼?

Bug2:調稅的確大幅提高了房產持有和轉讓成本,卻沒有從根源上限購!

對不差錢的富豪們來說,再高的稅也能承受,想買幾套都可以。況且房價上漲帶來的增值,完全可以抵消增加的持有成本。

此外,韓國政府也沒對外國購房者進行限制。

官方統計顯示,2017年1月至今年5月,外國人共購買了23167套公寓,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公寓從未有人入住。

Bug3:這邊嚴厲打擊多套房持有者,那邊發現身旁全是臥底。

官方大規模摸底後發現,青瓦臺、國會和政府機關中的持多套房產者,分別達到29.8%、30.7%和27.9%。

爲了起到表率作用,韓國政府要求二級以上公務員(相當於中國的司局級),儘快處理多餘房產,否則計入考覈影響升遷。

在衡量房價上漲帶來的收益後,部分公務員選擇了辭職。

總的來說,韓國政府的樓市調控政策,自相矛盾之處太多,且行政之手伸得過長,完全無視市場原理。

最終的結果是,房價越調越漲,投機者沒打擊到,剛需羣體反而最受影響。今年8月的一項數據顯示,,普通家庭不喫不喝12年才能在首爾買套房。

不過比起國內的某些城市,首爾年輕人的幸福指數,已經算是很高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