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塵埃落定,汽車市場一片大好。又一個冬天來臨,做好了與疫情長期共存的準備。只要不是猝不及防,市場就會正常運轉。在最後收尾的兩個月,預計將會延續正增長的良好勢頭。

趨穩,循環向上,即是好兆頭。《數讀》欄目,關注每月銷量,首先盤點一下10月銷量最基本的情況。

參考乘聯會數據,2020年10月,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爲199.2萬輛,同比增長8.0%,環比增長4.1%。據乘聯會預測,後兩個月車市將會延續正增長的趨勢,全年負增長的幅度有望控制在7%左右。

站在金九銀十的時間節點,回望整個車市,一些演變趨勢已經非常明確,我們不妨總結一下。★1、日系品牌,芝麻開花

數據不會說謊,日系品牌在最近三年瘋狂增長。

從乘聯會公佈的數據圖可以看到,2017年,日系品牌的市場份額僅有18.1%,但在最近三年,每年的市場份額都有增加。2020年1-10月,日系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4.3%。

有進必有退,日系品牌增長的,究竟是哪些國別品牌失去的?

答案可能有些意外。與日系競爭關係最密切的德系品牌,其市場份額同樣是增長的,從2017年20.3%的市場份額,增加到了2020年的26.4%。

其他國別品牌的市場份額均有降低。比如,美系從11.5%減少到9.4%,韓系從5.1%減少到3.9%,自主品牌從41.4%減少爲34.5%,而法系幾乎從市場中消失,2020年1-10月份額佔比僅有0.3%。

強勢如德系、日系,其實共同蠶食着弱勢品牌的市場份額。

此外,日系品牌普遍堅持一種性格,即“以銷定產”的保守決策,一般不會主動壓庫,所以,銷量體現得非常真實,整個銷售流通也會更加健康。

芝麻開花節節高,這就是日系品牌的真實寫照。

★2、豪華品牌,逆流向上

在中國車市,豪華品牌一路看漲。初看有些不可思議,但如果剖析深度原因,簡直再科學不過。

具體來看,2017年,豪華品牌的市場份額僅有7.4%,但在2020年1-10月,豪華品牌的市場份額增長到13.6%。

相應的,主流合資品牌並沒有在豪華品牌的“下探”攻勢下,束手待斃,完全可以將下探的壓力轉移給自主品牌。所以,主流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也增長了,從2017年的50.9%,增長到今年1-10月的51.8%。

誰最受傷?自主品牌。

2017年,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爲41.7%。到了2020年,自主品牌前10個月的市場份額爲34.6%,下滑了7個百分點。

一方面,非常弱的自主品牌已經邊緣化,乃至破產出局;另一方面,合資品牌價格下探,確實帶給了自主品牌非常大的生存壓力。但希望在於,新生代消費羣體並不排斥自主品牌,甚至更願意支持國潮與國貨。★3、SUV平分秋色的野望

再說說另外一個視角,在三大車型細分市場中,又是怎樣的份額佔比?

MPV份額最小,近幾年呈連續下滑之勢。2017年,MPV的市場份額還有8.7%,但在2020年1-10月,MPV的市場份額下降到5.6%。

消費者有7座需求嗎?答案是有,當進入增換購階段時,7座需求更多。家中有老人、小孩,用一輛車滿足全部需求,MPV最合適,空間巨無霸。

但是,這些需求,最終被GL8和奧德賽、艾力紳等頭部車型“虹吸”走了。MPV整體的市場份額在下降,頭部MPV的份額仍然是增長的。

另外一個對決,中國消費者是否仍然傾心SUV?至於SUV的市場份額,有機會反超轎車嗎?

用數據說話,2017年,SUV的市場份額是42.3%,在2020年1-10月,SUV的市場份額增加到了46.3%。

對應的,轎車的市場份額曾在2018年達到49.9%,幾乎是二分之一。但在2020年1-10月,市場份額下降到48.1%。

SUV與轎車的銷售體量越來越接近了,平分秋色,並不遙遠。★4、一汽-大衆的真香定律

10月,在廠商銷量排名中,一汽-大衆穩坐頭把交椅,單月銷量突破21萬輛。

上汽大衆排在第二位,與一汽-大衆的單月銷量差距約爲6萬輛,相當於差了個“華晨寶馬”或“北京奔馳”的銷量,可以想見,上汽大衆對奧迪品牌是有多渴望了。

上汽通用排在第三位,但與上汽大衆的月銷量非常接近,差距不足1000輛。

再往後,排名競爭非常激烈,兩兩之間的差距相當小,吉利和日產,長安和長城,上汽通用五菱和廣汽本田。

值得注意的是,10月銷量,奇瑞汽車表現不錯,排名第13位。前15名的後兩位,分別是華晨寶馬和北京奔馳。★5、軒逸、哈弗H6爲什麼賣得那麼好?

具體到10月車型銷量,在轎車領域,軒逸奪冠,單月銷量達到5.5萬輛;在SUV領域,哈弗H6狂奔,單月銷量達到5.1萬輛。這兩款車,稱得上細分市場的“大小王”,成爲爆款的原因是什麼?

軒逸其實是典型的“木桶車”,沒有長板,但也沒有短板。四平八穩、中正內斂,注重舒適、省油,沒有增加比較新的配置,反而比較皮實、省心。這是大多數家庭需要的一款車,夠用、好用,剛剛好。

哈弗H6正享受着“新老同堂”“換代效應”帶來的增長紅利。新車、老車,在價格上形成區隔,需要實惠的購買上一代車型,需要新體驗的購買新一代車型。

銷量好,最本質的原因,還是產品實力到位了。有些時候,需求增量,未必是降價就可以換來的。

★6、新能源久違的攪局者

最後說說新能源。10月,五菱宏光MINI EV銷量超過2萬輛,特斯拉Model 3銷量爲1.2萬輛。

進入11月,受上海外牌限行政策的影響,新能源銷量將會達到一次“小高潮”,特斯拉、蔚來或將最先受益。

業界有個觀點非常深刻,內燃機被淘汰,並非技術落後了,而是因爲法規使其淘汰了。新能源受到重視,法規也是關鍵推手。

由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提到了幾個關鍵數字。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目前,這一比例只有5%,未來五年,發展空間巨大,難度也不小。

到了2035年,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銷量各佔一半。足以可見,行業對於節能和探索新能源的決心是如何強烈了。

本文作者爲踢車幫 曹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