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时,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当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进入乌克兰时,大量乌克兰民众不但不感到惊慌,反而似乎迎来了救星。许多乌克兰人在路边夹道欢迎德军,为德军士兵送上食品和饮水,简直就把德军当成了解放者。按理说,入侵的德军应该是乌克兰人生活的破坏者,出现如此情况确实令人难以理解。不过,如果对乌克兰过去的历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乌克兰人在当时如此行动也是有原因的,而直到今天,过去的历史仍然是乌克兰人和俄罗斯化解不了的问题。

众所周知,苏联建立之后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27-1928年,苏联的工业水平就恢复到了一战之前的水平,而1928-1933年,其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倍多,到了1938年,苏联已经是一流工业强国了。然而,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业化,难度可是不低的,缺乏技术和缺乏财力,这都是苏联工业化路上的巨大困难。

为了迅速推进工业化,从1924年开始,当时的苏联领袖斯大林制定了一个总体方针,那就是通过出口粮食换取外汇,进而向外国购买工业机械。要实现这个目标,苏联需要大量对外出口粮食,而斯大林的一个衍生政策,就是大规模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并从农民手中征集粮食。这个政策的核心,就是将农村范围内一切的个人所有土地、牲畜和房产收归国有,农民一时之间一无所有。尤其是要打击富农,富农不仅被剥夺了财富,还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或者直接被肉体消灭。而当时,只要拥有几头家畜,就会被认定为富农。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农民被迫屠杀自己的牲畜,毁坏自己的农业基础设施。而面对征粮措施,许多农民义无反顾地支持了,但更多的还是试图藏匿口粮,毕竟这是生存的根本,还有一小部分人干脆将粮食销毁。面对这些抵抗,斯大林采取的是超强硬措施,直接肉体处死那些拒绝交出/藏匿/销毁粮食的人,而且到了后期,征粮手段也更加毫不留情,不仅征收口粮,将农民的种子粮都征收干净,后果可想而知。而随着1932年乌克兰干旱的来临,农民在天灾的夹击之下,自然就走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据估计,整个1932-1933年的大饥荒期间,因为饥荒而死亡的总人数在700万-1000万之间,其中大部分在乌克兰。

(乌克兰首都的1932年饥荒纪念碑)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乌克兰仅占苏联土地面积的3%,但其却是整个苏联的粮仓,因此乌克兰是征粮政策最严厉的地区。而且非常普遍的一种看法认为,苏联对乌克兰的粮食征集是刻意针对乌克兰民族的行动,重点之所以集中在乌克兰,是旨在对乌克兰民族进行"清洗",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历史学家的赞同,今天的乌克兰官方仍然认可这一说法。虽说这样的说法仍有争议,但无论如何,苏联的快速工业化确实是建立在农民的奉献上的,而斯大林本人,对乌克兰人至少是没有太多好感。因此1941年的乌克兰人对德军是非常欢迎的,部分人认为迎来了救星,只不过后来德国自己把这种优势糟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