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祖國南北“大動脈”的京滬高鐵,行蘇州境內,在蘇州高鐵新城短暫停靠,隨後疾速穿過新城境內總長爲4.548公里的鐵路線,用時不過短短1分鐘左右。

就在這約4.5公里長的鐵路橋下,長期活躍着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的存在往往不爲常人所知,卻是保障這短短1分鐘行車安全必不可少的力量。他們,就是蘇州高鐵新城鐵路護路工作站的鐵路護路巡防員們!

據隊員們介紹,爲了確保萬無一失,隊員經常需要步行巡邏,不少隊員表示,自己幾乎每天的微信步數都要接近2萬步。

日行2萬步,只爲做到24小時保持對鐵路沿線情況的監控,確保穿境而過的京滬高鐵“大動脈”暢通無阻。

身爲“脈動”守衛者,蘇州高鐵新城鐵路護路工作站自2018年,實體化運行以來,一直積極探索構建聯防、技防、人防、預防“四位一體”鐵路護路防控體系,不斷完善護路聯防工作機制,着力維護鐵路運輸安全暢通和和鐵路沿線社會平安穩定。

隊伍保障,固本強基

年近四十的田二軍2019年加入鐵路護路的隊伍,由於工作性質特殊,白日班的時候,田二軍需要早7點就到崗,晚7點才能下班;值夜班的時候,則需要通宵巡邏、值守。

田二軍直言,這份工作的確讓自己缺少了一些照顧家庭的時間,“我有兩個女兒,大的今年16歲,小的14歲。姐妹倆都在叛逆期,其實挺需要家長陪的,但是幹這個,必須早出晚歸,跟孩子們交流的機會也就少了點,現在啊,兩個女兒只聽媽媽的話。”田二軍雖然覺得對家庭有所虧欠,但他還是笑着說,這份工作很有成就感,“國家這麼重要的鐵路線,其中有一段由我來守護,很驕傲的!”

“值得驕傲”的這個鐵路護路工作站,配有一支專職的固定隊伍,由1名副站長駐點負責工作站日常事務,3名專職監控人員、6名專職巡防人員,大家通力合作,24小時監控巡邏鐵路沿線治安情況。

寧可有備無患,切忌患至無備。護路工作站平日十分注重對護路隊員的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狠抓責任落實,時間、空間上的每個節點,都必須做到責任到崗到人。通過制度化的管理,護路隊伍專業化、規範化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科技支撐,提檔升級

作爲“四位一體”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先進的技防手段可以幫助護路工作站全天候、不間斷地“站崗放哨”。“鐵路高架橋是有鐵絲網攔着的,但是少數不知其行爲嚴重性的居民,會在橋下空地種菜、放羊,我們反覆勸導無果,便通過視頻證據,聯合地方公安以及鐵路公安部門,按照相關法規進行進一步處理。”護路工作站專職副站長丁俏紅表示。

2018年以來,護路工作站先後投入近百萬元,增設和升級了29套電子監控探頭,並且接入指揮中心大屏,實現全天候監管。同時,所有監控探頭接入公安和鐵路公安視頻專網,進一步織密織嚴監控網絡。

此外,護路工作站管轄區域內還建成巡防值班崗亭2個,爲隊員增配GPS定位卡、無線對講機等執法設備,進一步提檔優化鐵路護路工作條件,有效提升防護能力。

排查聯動,提質增效

鐵路沿線的平安穩定,需要地方與鐵路多部門齊抓共管。建立以來,護路工作站不斷完善部門聯動機制,通過建立護路聯防工作微信羣,定期組織地方和鐵路派出所等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及時研究和有效化解各類鐵路安全隱患。

此外,護路工作站還藉助各社區的網格聯動優勢,加強網格員和護路隊員聯合巡查走訪,截至10月底,共發現處置鐵路沿線各類治安隱患170餘起,多集中在違規開墾種植、違停車輛、臨鐵路線放風箏、無人機等方面,值班人員做到及時發現、迅速處置。

“今年8月的一天,我們通過網格員的反饋,第一時間瞭解到一起未經許可違規低空放飛無人機的事件,我們與公安部門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及時制止了這一威脅鐵路運行安全的行爲。”丁俏紅說。

此外,護路工作站還深化路地協調聯動,牢固樹立路地治安一盤棋思想,加強鐵路沿線綜合整治,先後3次聯合多部門開展集中清查整治,進一步淨化高鐵沿線環境。

宣傳造勢,擦亮品牌

護路工作千頭萬緒,要做到萬無一失,就需要每位市民的共同支持。因此在平日裏,護路工作站十分注重宣傳教育工作。

截至目前,蘇州高鐵新城(北河涇街道)積極組織鐵路護路宣傳進車站、進商場、進校園、進工地等“六進”活動共計13場次,在鐵路沿線增設宣傳警示牌83塊,拍攝鐵路護路宣傳片1部,在公共區域的公益廣告屏上中進行輪流播放……多措並舉,切實增強沿線羣衆愛路護路意識。

下一階段,蘇州高鐵新城鐵路護路工作站將以更有力的舉措,不斷加強新時代鐵路護路聯防工作,堅決確保高鐵新城鐵路運輸安全和沿線治安穩定。

(蘇報融媒記者 袁雪 見習記者 吳皓亮 通訊員高鐵 文/攝)

責任編輯:李俊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