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宏

孫莉在國家大劇院表演,黃磊做出黑暗料理,標題秀恩愛。孫莉在國家大劇院演出,一向被稱作“寵妻狂魔”的黃磊老師,在家又做芝麻醬花捲曬出,並來了個靈魂標題:莉姐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基督山伯爵的時候,黃小廚在家制作了芝麻醬花捲。

我們都知道黃磊也是一名美食博主,烹飪的每一道美食總是讓人垂涎三尺。這次曬出的芝麻醬花捲看起來有點像黑暗料理,但究其味道,卻另有一番滋味。這一點在北京人生活過的人會深有體會,不管是衚衕的大爺大媽,還是街頭小喫,都和芝麻醬有着千絲萬縷的情愫。

芝麻醬可以說是北京人味覺的靈魂,可以這麼說,北京的一日五餐都離不開芝麻醬。從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一直到夜宵,沒有什麼事情是一瓶芝麻醬搞不定的;從手殘黨到烹飪小能手,也是從一瓶芝麻醬開始。簡單的食材往往有最爲純正的口味,但是話說回來,越是簡單的東西,越難駕馭,越難保持其純粹的一面,從市場上魚龍混雜的芝麻醬種類就可想而知,你想要找到符合自己味覺的芝麻醬也不是一件易事。

很多時候一種味道會陪伴你很久,當某種味道突然改換做法升級時,就再也回不到往日的味道,儘管你升級的理由是多麼的充分,但味覺並不認同奢華的升級。就拿芝麻醬來講,新鮮芝麻醬在做芝麻醬花捲的時候,可以直接用,不需要稀釋就已經很美味,芝麻醬特有的香味會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樣的道理,越是新鮮的食物越是好喫,安全。新鮮的芝麻醬沒有浮油,倒出來時流動性好,醬體成線不斷,味道細膩又香濃,就算是幹喫感覺也很是美滋滋。

芝麻醬花捲的前身應該是饅頭蘸芝麻醬,小時候把饅頭切片,抹上厚厚的芝麻醬,再弄點白糖撒上,然後往嘴裏塞,那味道絕對比山珍海味好喫,兩個字形容“安逸”。每次家裏蒸饅頭,我都能一口氣喫三個饅頭蘸芝麻醬。這種簡單的味覺組合,被很對人青睞,也是很對人回憶中的童年,一種芝麻香在舌尖流淌的人間清歡。在物資貧乏的年代,饅頭是唯一能喚起人們對食物期待的東西,也是最能滿足現實的食物。

往後的日子並沒有睡着,當人們的物資開始豐富的時候,饅頭蘸芝麻醬已經顯得有點麻煩。於是,饅頭還沒有蒸之前就和芝麻醬結合,麪糰中加入芝麻醬,捲起來繞幾圈,再壓一下就成了最初的芝麻醬花捲,雖然賣相不好,但是已經完成了芝麻醬和饅頭的轉變。往後人們開始給芝麻醬花捲注入藝術細胞,加上食材的豐富,花捲也變得漂亮可人。

黃磊的這種芝麻醬花捲,算是最爲原始的做法,也是味道最爲純正的食物。美食,有時間沒有過多的修飾味道反而純正,高端的口感往往都採用極爲簡單的烹飪手法。這纔是一種純粹口感的正確打開方式。

黃磊曬黑暗料理,標題秀恩愛,芝麻醬花捲已做好,就等莉姐回來。寒冷的冬季,就像黃磊給莉姐準備的,熱騰騰的芝麻醬花捲,喫一口滿滿的都是愛和回憶。芝麻醬花捲,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