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战胜利后,东北的局势非常复杂。滞留东北的大量日本人里,一些旧军人贼心不死,妄想继续作威作福。1946年2月,安东省(今吉林)通化的日本顽固分子1万多人伙同国军特务发动暴乱,结果被八路军迅速扑灭。

几乎同时,本溪也破获了一起暴乱案件,日本旧军人组织的“血樱团”随之覆灭。这起案件能够顺利破获,未造成什么破坏,还要归功于一些爱好和平的日本人。

暗流涌动

和通化一样,当时的本溪原本是日本人的聚居地之一,12万人口里,日本人就有3万。“八一五”之后,又有2万多不愿剖腹自尽的关东军散兵涌入本溪。这样一来,本溪的日本人约占三分之一,比例相当高。

之前本溪的日本人大都是技术人员和家属,关东军散兵涌入之后,治安环境急剧恶化。日本人组织的“血樱团”、“大和团”等非法社团,伙同残存的日伪顽固分子到处搞破坏,行凶,各种案件层出不穷。

当时东北局已迁到本溪,鉴于之前沈阳等地的教训,我方人员在本溪果断出手,打击猖獗的日本团伙。

46年的沈阳

其实日本人并非铁板一块,新来的日本人和定居在本溪的日本人之间矛盾明显。前者天天幻想着东山再起、如何效忠天皇;后者厌倦了战争,只想安安稳稳过好小日子。所以,少数日本犯罪头目被枪毙的时候,普通日本居民也跟着拍手称快。

日本团伙的嚣张气焰遭到打击,犯罪活动隐秘了许多,却在暗中酝酿着一场大规模的暴乱。

抗战时的本溪

“血樱团”的阴谋

前文提到的“血樱团”全名“铁血樱花团”,为首的是前关东军少将石井修三,下属骨干成员有十几名。该团伙妄图在本溪、沈阳、辽阳等地发展组织,寻机发起武装暴乱。

本溪北头东山一带是日本下层职员和中国人的混居区。那里有一个名为“御寿司饭团”的日本酒吧,酒吧老板是本溪煤铁公司的日本职员。老板有个年轻的侄女,是酒吧里唯一的女招待。这个“叔侄”酒吧间的主要顾客是日本人、先前的伪警察、伪职员、地痞无赖等闲散人员。

这些人时常聚集在酒吧里议论时局,发泄不满,散布各种小道消息和谣言。

一天,两个酒鬼喝醉了,调戏酒吧的女招待。刚好有两个正在用餐的青年帮女招待解了围,赶走了酒鬼。日本姑娘向两个青年连连表示谢意。

这两个小伙子不是普通顾客,都在本溪公安局工作。一个是侦查科的方华,本地人,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另一个是侦缉队的大山,是个日本人,原本是“日本反战同盟”的成员。两人经常一起来酒吧吃饭,目的是为了探听日本团伙作案的线索。

此后,酒吧女招待对方华和大山非常热情,双方慢慢熟络了。女招待也知道了对方的身份。一天,她悄悄告诉两人,一个日本军官要组织日本人开会,商量一件大事,让她叔叔也去。她叔叔不想去,但下一次就不能不去了。

方华意识到,这条情报很有价值。他让女招待劝说叔叔参加集会,回来了报告消息。看到女招待有顾虑,大山也说,一定会确保他们叔侄的安全。于是,女招待把叔叔叫来谈话。双方沟通之后,酒吧老板同意当“卧底”,并且表示,一定要为本溪人民做一件好事。

40年代日本女性

“血樱团”覆灭

按照方华的指示,酒吧老板参加“血樱团”组织的会议时多了个心眼,仔细观察,少说多听,探听到不少内部情报,还画了“血樱团”窝点的图样,事后向方华和大山详细汇报。

40年代东北某地

经过两个月的侦查和酒吧老板提供的情报,我方侦查员终于摸清了“血樱团”的底细。该组织准备配合国军的攻势,择日发起暴动。他们在太阳旗上歃血签名,宣称要以必死的精神赢得胜利。

擒贼先擒王。不等“血樱团”动手,我方人员迅速展开搜捕,将该组织为首的石井修三等十余名骨干成员一网打尽,缴获了一批枪支,还有国军给他们的“委任状”。石井修三等案犯供认了“血樱团”企图实施暴乱的计划,其在沈阳、辽阳的组织也被打掉。

事后,主犯石井修三被执行了枪决。“血樱团”灰飞烟灭。

结语:截止1946年3月,本溪等地的敌我斗争很激烈,类似“血樱团”这样的案件多达几十起,均被我方人员破获。像日本酒吧老板和侄女这样协助破案的日本人不在少数。

参考资料:历史期刊《“血樱团”覆灭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