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剛走進辦公室,同事們的道賀聲便接二連三地響了起來,老李一邊謙虛地應答,一邊許下承諾,晚上請大夥兒聚餐,辦公室裏的熱度立刻更高了,要不是在上早自習,這班傢伙指不定就鼓掌吶喊了。

老李在一所城關中學裏當語文教研組長,教學水平好,爲人也和氣,能開得起玩笑,與人交往也不怕喫虧,在同事們當中人緣很好。

同事們道賀是因爲老李的女兒保研浙大了!

女兒一直是老李最大的驕傲。從小讀書便不需要老李操心,自己認認真真的,很自律。成績一向穩定,小學保持在年級前十,初中前五,高中前三,高考時發揮略有失常,仍然考上了一所頂呱呱的老牌985名校南開大學。

這個小姑娘上了大學之後,一如既往地勤奮,而且對自己的人生很有目標。高考的不理想是雖然進了南開,但專業不是她喜歡的,於是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成了年級第一,完成了轉院的目標。此後,繼續開掛,一路高歌猛進,除了考試成績保持領先,發論文、搞競賽,憑着很高的績點、兩名教授的推薦信加上大三暑期夏令營的不俗表現敲定了浙大保研名額。

現在小李姑娘還在南開大四實習期,但每週都會接受浙大研究生導師網上佈置的科研任務,明年就要去浙大讀直博了。而小李姑娘所在的宿舍也是不折不扣的學霸宿舍,除她以外,其他三位姑娘也都順利保研,一名中科大、一名南大、一名本校,十分犀利啊。

老李是很低調的人,這件事他一直都沒有在同事們面前提起。這一回,也不知道是哪位消息靈通人士從側面打聽到了,這纔在學校裏引起了熱議,真心道賀的、由衷稱羨的,當然,也有暗地裏嫉妒、恨得牙癢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話放在哪裏都是沒錯的。人在江湖,便身不由己,哪怕你不去招惹是非,也不能讓是非不主動找上你啊。

說到這裏,便不得不提到老孫。語文組跟老李一樣老資歷的便是老孫,當年,他們兩個人從實力相當的兩所本科院校畢業,一同分到了這所學校,可謂一時瑜亮。

當時的小孫腦瓜子活絡,很快便貼上了校長,弄上了個教導處副主任的職位。雖然沒啥含金量,但好歹是後備幹部,校長許諾要把小孫扶上副校長的位子,這讓小孫更是鞍前馬後,替校長說了不少他不好直說的話,許多同事因而對他頗看不順眼。當時的小李也私下裏勸告過小孫,結果反被小孫嘲笑一頓,認爲小李是嫉妒他脫穎而出,小李只能黯然,默默地耕耘教學。

校長還沒來得及把小孫扶上馬,便調任另一所學校,好在沒有忘了小孫,臨走前仍然把小孫活動借調到縣教育局工作了。

小孫在局裏工作賣力,幹事能力委實不錯,這讓他很快便站住了腳。但他急於求成,犯了一個職場新人常犯的毛病,把心思更多地花在了選邊站隊上,跟緊局裏的少壯派雙副,對眼瞅着就要退二線的一把手有所怠慢。結果呢?一把手神奇般地再度煥發,非但沒退反而更進一步,臨走前,把雙副調整出去了,而小孫又被退回了原學校。

小孫在局裏工作的時候,對於原單位的同事基本採取劃清界限的做法,不愛搭理,偶爾下來也是高高在上,端着架子。哪成想在局裏待了兩年,沒上得去又跌落凡塵了,這下子,真是裏外不是人了。

小孫撲騰的這幾年,小李全身心投入,在學校語文組裏挑起了大梁。小孫退回學校後,一度沒有課上,還是小李去校領導那裏肯定小孫的語文教學水平,才重新回到語文組又拿起粉筆的。

小孫和小李慢慢地也都成了老孫和老李。

老孫當官的念想斷了,教學方面也始終比老李落下一程,追不回來,便想在孩子的培養上超過老李,扳回一程。所以,又拼了命地在孩子身上撲騰。一開始,老孫的兒子和老李的女兒還旗鼓相當,在小學裏老孫兒子還時常勝過老李女兒一頭。但老孫得意的時間並不長,兒子越往上越走下坡路,到了初中,便掉到老李女兒後頭,到了高中,已經被遠遠甩開。

老李女兒考上了985,老孫的兒子也跌跌撞撞地考上了211。

但是,老孫兒子一離開老孫的“魔掌”,便開始了報復。一頭扎進網絡遊戲裏,經常逃課,連續兩學期休不滿最低學分,被學校退學預警處理。老孫的老婆趕緊辭了工作,去學校陪讀,只希望這個小祖宗能夠迷途知返,好歹也要順利畢業。有211大學的畢業證書,回來找個工作上個班也要容易得多。

老孫心裏這個恨哪!

一恨兒子不爭氣,人家老李的閨女是來還債的,自己這個兒子就是來討債的;二恨兒子的學校管理松,對學生不負責,管緊點他們不就不沉迷了麼;三恨兒子的舍友都是廢青,人人玩遊戲,要是像老李女兒的室友那樣多好,個個是學霸。

可是他又不好好反思反思,兒子的今天豈不是他一手造成的麼?

老李陪伴女兒成長的時候他整天圍在別人身邊,孩子能放手的時候不放手,該寬鬆的時候一個勁兒地施壓,該孩子自己的事兒卻來瞎摻和,把孩子當成自己鬥氣長臉的工具,又憑什麼要求孩子回報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