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上市險企備戰開門紅 十月保費收入環比下滑三成

華夏時報記者吳敏北京報道

近日,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5家A股上市險企前10月保費成績單已經悉數披露完畢,合計攬收2.19萬億保費,同比增長5.16%,較前9月5.8%的增速呈現收窄趨勢;10月單月合計攬0.14萬億保費,同比下滑3.53%,環比下滑33%。

分業務來看,5家上市險企壽險業務合計攬收13973.22億元保費,保費增速延續分化趨勢;財險老三家合計攬收7360.19億元保費,因車險綜改及信用險風險出清導致保費增速有所放緩。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認爲,考慮到年末時點上市保險公司的業務重心將逐步轉向2021年“開門紅”,預計後續累計保費增速將延續下降趨勢。

5壽險公司備戰開門紅 當期業績下滑

具體來看,壽險公司方面,前10月,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5659億元,依舊穩坐“一哥”之位;平安人壽次之,實現4067.85億元的保費;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分別獲得1936.18億元、1451.53億元、858.66億元的保費。

從保費增速看,5家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速均有所放緩,且仍維持分化局面。其中,新華保險以22.65%的兩位數增速領跑;中國人壽以8.74%的同比增速次之。人保壽險、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增速均爲負數,同比分別下滑5%、3.81%、1.87%。

若從10月單月數據來看,平安人壽以292億元保費收入反超中國人壽,中國人壽以223億元保費收入位居第二,新華保險、太保壽險、人保壽險分別獲得收費收入107.98億元、107.77億元、37.49億元。保費增速方面,10月單月,新華保險、人保壽險保費增速分別爲3.5%、2.5%;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保壽險增速均爲負數,分別爲-1.1%、-4.7%、-5.7%。

“5家上市險企壽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均出現下滑,主要由於十一假期是新冠疫情襲來後的第一個可以外出旅遊的假日,造成隊伍推動業務意願較弱,導致業務推動受阻;疊加上市險企2021年開門紅啓動時間較2020年明顯提前,各家險企提早備戰、啓動開門紅,造成10月壽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放緩。”開源證券分析師分析指出。

業務方面,前10月,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保費收入1250.49億元,同比下滑10.75%;續期業務保費收入爲3130.84億元,同比增長1.18%。個人業務中,新業務保費收入1045.03億元,同比下滑14.52%;續期業務保費收入3129.59億元,同比增長1.17%。

人保壽險長險首年保費收入爲391.32億元,同比下滑17%;期交續期保費收入爲437.95億元,同比增長8.8%;短期險保費收入則爲29.39億元,同比下降2.6%。在長險首年保費中,躉交保費收入爲210.62億元,同比增長27.3%;期交首年保費收入爲180.7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健康險及養老險公司方面,前10月,平安健康實現保費收入80.89億元,同比增長51.33%;人保健康實現保費收入288.42億元,同比增長44.25%;平安養老實現233.03億元保費,同比增長9.07%。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券商預計保險公司明年開門紅將超預期。國泰君安非銀團隊認爲,一方面,上市險企均選擇較往年提前啓動2021年開門紅,預計銷售期限的寬裕將有助於提升銷售規模;另一方面,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產品非保本屬性疊加當前收益率不斷下行,保險開門紅產品設計更激進,普遍縮短存續期限,有利於提升銷售規模。

方正證券非銀團隊則對平安業績給出了較高預期,其認爲,若人力規模穩健、因產品價值率領先同業,疊加今年主動的開門紅踩點及今年一季度的低基數,明年一季度平安業績有望爆發。

根據國泰君安非銀團隊的預測,各家公司2021年開門紅新業務價值(NBV)增速將超預期,分別爲中國平安14%、中國太保12%、新華保險10%、中國人壽8%。

車險綜改滿月 老三家單月保費同比下滑6%

財險公司方面,前10月,老三家合計攬收0.74億元保費,同比增長6.69%。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前10月保費分別爲3703億、2407億、1250億,分別增長2.5%、9.9%、14.0%,但增速較前9月有所放緩。

從10月單月數據來看,人保財險攬獲261.72億元保費,同比下滑11.27%;平安產險實現保費收入211.74億元,同比下滑4.2%;太保產險取得104.01億元的保費,同比增長5.7%。老三家合計攬收577.47億元,同比下滑6.01%,環比下滑25%。

對於財險公司保費顯著下滑的原因,劉欣琦表示有兩大原因,一是車險綜改落地滿月,老客戶車均保費下降對保險公司保費增速造成負面影響,平安產險和人保財險的單月車險保費增速分別是同比下降4.3%和7.2%。二是高風險信用險業務出清的影響仍在延續,人保財險單月信用險增速同比下降97.5%,拖累整體非車險增長。

的確,車險長期以來是財險領域第一大業務。2019年,我國車險承保機動車達2.6億輛,保費收入8189億元,佔財險保費的63%。由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在9月19日正式實施。短期來看,車險綜合改革後有可能出現市場價格競爭加劇,綜合成本率上升,部分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下滑,出現承保虧損,改革後行業短期的波動將是大概率事件,保險公司需要做好預期和應對方案。

中長期來看,車險市場將走上更加健康發展的軌道。其中,針對中小公司的競爭壓力,車險綜合改革明確提出支持中小財險公司優先開發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的創新產品,給予更加寬鬆的附加費用率等監管政策,適當降低償付能力監管要求。未來中小保險公司專業化轉型將成爲趨勢。

非車業務方面,前10月,平安產險非車業務保費同比增長21.68%,實現較快增長。其中,意外與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爲140.39億元,同比增長19.37%。前10月,人保財險的非車險業務表現則略爲遜色,同比增長6.36%。其中,意外傷害及健康險、農險保費實現較快增長,同比分別增長17.3%、17.1%;信用保證險、貨運險、企業財產險保費規模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減,降幅分別爲73.6%、3.8%、0.1%。

二級市場方面,除了中國人壽、新華保險跑贏同期滬指漲幅,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均未能跑贏同期滬指。尤其是10月下旬以來,保險股整體呈現下跌趨勢。不過,多家券商仍然看好保險股投資機會。

方正非銀分析師表示:“疫苗研發成功助推經濟復甦進程,貨幣政策從‘總量寬鬆’向‘寬信用’轉變,長短端利率已自4月低點回升至去年底水平,打消前期利差損隱憂。權益風險偏好上行,滬深300指數自年初以來提振19.82%。今年以來上市險企加重對權益市場的佈局,疊加監管鬆綁險企權益投資比例,增厚投資收益。順週期下,保險板塊β效應有望領跑大金融。”

劉欣琦認爲,開門紅提前且產品設計更激進(普遍縮短存續期限)這兩大因素將有利於提升上市險企2021年開門紅。同時,國債利率企穩回升,2021年一季度資負兩端將出現共振,維持行業“增持”評級。

開源證券分析師表示,整體看,上市險企開門紅產品,對標銀行理財類產品收益率優勢提升,疊加轉型見效和疫情帶來的低基數,預計開門紅保費增速有望改善,繼續看好保險股投資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