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觀衆都熟悉,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的姜昆並不是老合出身。上世紀60年代末,作爲下鄉知青他來到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並逐漸成長爲一名業餘相聲演員,當時與他合作的搭檔是師勝傑。直到1976年,因爲在全國曲藝匯演中脫穎而出,同年侯寶林、郭啓儒等老先生遠赴黑龍江親自接走了這位明日之星。由此,姜昆正式“轉正”,成爲中央廣播藝術團說唱團的一位相聲演員。

進入中廣這樣一個廣闊的藝術舞臺後,姜昆先是有幸跟隨馬季系統學習相聲創作表演,隨後又與李文華先生搭檔一舉登上了個人藝術生涯的第一座巔峯。其實,姜昆和李文華這爺倆的合作就是命中註定。聽着怎麼有點宿命論呢?衆位且聽細細道來......

當年,姜昆在全國曲藝匯演中被中廣發現,並有意吸納進來重點培養。但當初的中廣說唱團設在廣播部裏,而這裏屬於一級保密單位。對於人事調動安排格外審慎,本人出身、家庭情況都要經過嚴格審查。恰巧負責姜昆背調的就是後來的搭檔李文華。只不過,在他進入中廣後,兩人就很少再有交集。姜昆除了跟馬季老師學藝外,也和師弟趙炎以及黃凱(黃宏的哥哥)合作登臺。反觀此時的李文華卻顯得有些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姜昆剛進入中廣說唱團不久,李文華就被領導“提拔”到了總團擔任辦公室主任。可能在別人看來,這是領導對他的器重。其實不然,因爲當時有位團領導認爲李文華的形象不佳,嗓音條件也一般,不再適合出現在相聲舞臺上。於是給他分配了個辦公室主任的差事,負責團裏瑣碎的行政工作。原本對相聲充滿無限熱愛的李文華,只能默默接受被雪藏的現實。

直到1978年的秋天,李文華的藝術生涯終於迎來了第二春。能重新迴歸舞臺,還是得益於姜昆落單了。原本姜昆與趙炎搭檔,但恩師馬季當時有個新作品需要和年輕演員合作,就把趙炎要了過去。後來,他和黃凱搭檔了幾個月,結果因爲黃凱的檔案關係沒辦法轉到中廣說唱團,兩人的短暫合作也就此擱淺。一時間姜昆沒了搭檔,只好將大把的時間用於採風和創作。也正是在那段日子裏,他寫出了兩段日後廣爲流傳的相聲佳作,就是《愛的挫折》和《如此照相》。段子是按對口相聲寫的,可還是沒人跟自己搭檔啊,最後他想到了善於抖蔫包袱的李文華先生。

作爲相聲界一個二十多歲的新人,去邀請年過半百的老先生跟自己合作,心裏多少有點沒底。經過一番斟酌,姜昆還是敲開了李文華辦公室的門。從推開門的那一刻開始,也徹底改變了這一老一少的藝術生涯。當姜昆怯生生地問,“我想和您一起合作說相聲,我這有兩個本子......”李文華並沒急於表態,而是反問道“你不是跟趙炎合作嗎?”姜昆原原本本把自己的處境告訴了李文華。但李顯然考慮得更周全,接着又問:“你徵求過馬季老師的意見嗎?”因爲馬季當時是說唱團團長,他的態度尤爲重要。其實此前姜昆早就徵求過老師的意見,馬季是同意的。

最終姜昆如願以償,得到了老先生的首肯。李文華接受邀請的表態也很特別:“只要領導決定了,我沒意見,只要讓我說相聲和誰都行!”可見,他有多迫切渴望重新回到舞臺上。這對年紀相差20多歲的“老少檔”在日後迸發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巨大潛力。從《愛的挫折》和《如此照相》開始進入全國觀衆視野,隨後《祖爺爺的煩惱》《哺乳詩》《錯走了這一步》《詩歌與愛情》每一段都成了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

“老叟戲頑童”的捧逗搭配也給相聲愛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3年李文華因病退出舞臺,接替他給姜昆捧哏的唐傑忠生怕得不到觀衆的認可,起初可以說是亦步亦趨的模仿李文華。即便如此,還是沒能動搖姜昆、李文華這對黃金搭檔在觀衆心目中的地位。幾經受挫,唐傑忠總算找到了自己合適的舞臺形象。

包括姜昆本人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爲:“沒有李文華就沒有今天的姜昆”。但換種角度來看,如果當初不是姜昆壯着膽子叩開了李文華辦公室的大門,或許李文華將在行政崗位上幹到退休。爺倆的彼此成全不就是冥冥之中的註定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