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希望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全面升級的企業來說,上雲可以說是一條必經之路。然而在上雲的過程中,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

“上雲之旅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IBM大中華區系統部存儲系統總經理吳磊向趣味科技表示,“從傳統的數據中心和核心繫統,轉變爲使用雲這種便捷的資源消耗模式,對於客戶來說,上雲之旅這條長路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的不是改變使用計算和存儲能力的模式,而是如何保證數據的可靠、保證數據的安全,確保在不同的雲端都能夠享用到合理的、合適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務級別協議)。”

混合雲已成新的常態

2020年5月,第三方調研機構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發佈了一份市場分析報告。該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傳統企業IT市場的規模大約爲6400億美金,摺合接近4萬億人民幣;另外有部分企業選擇了私有云,這部分市場也達到了4380億美金的規模;還有一塊6090億美元的市場,則屬於公有云與SaaS、專有云。

“所有這一切,我們稱之爲混合雲,這也是現在全球雲計算市場的一個新常態。”吳磊說道。

吳磊指出,根據第三方機構的調查統計,現在的企業普遍都在使用五朵雲,沒有一家企業把自己所有的數據和應用放在一朵私有云或者一朵公有云上。除此以外,還有80%的應用仍然是在傳統的數據中心運行在裸金屬機或者是虛機環境下,並沒有遷移到雲上。這也意味着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對於廣大企業來說,當混合雲成爲一種新常態,那麼如何充分釋放雲的潛力,也就成爲了他們未來一到兩年、甚至三到五年必須面臨的挑戰。調查統計顯示,與使用單一公有云或者私有云的企業相比,使用了混合雲戰略的企業因爲釋放了雲的潛力,價值提升了2.5倍。

【IBM大中華區系統部存儲系統總經理吳磊】

企業需要具備的五大能力

混合雲的環境,使得企業數據存儲與管理變得空前複雜,這無疑也對企業自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吳磊指出,面對混合雲時代,企業上雲之旅中需要在數據層面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能力:

1、敏捷性:在不同存儲系統之間移動數據,同時確保不會造成業務中斷。舉例來說,某家企業的數據既有可能存放在華爲的存儲上,也有可能存放在IBM或者EMC的設備裏,還有可能是在雲端;既有可能是以SaaS的方式,也有可能是以IaaS的方式,但是一定要保證數據是流動的,數據是可靠的。

2、過渡性:從傳統技術過渡到容器和Kubernetes等新技術。如何從傳統的數據中心,一步一步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完成向新技術的過渡?從單體式,到虛機,到容器化,再到無服務器,隨着四個不同的軟件封裝的時代、編程時代的轉移,企業的數據始終不能丟失。

3、雲環境:採用可在混合雲環境下彙總部署的存儲功能。與傳統的單體式和虛機環境不同,雲環境下誕生了大量的雲原生應用,其服務和傳統環境下的應用截然不同。譬如過去一旦副本遭受黑客攻擊數據被惡意鎖住,問題往往很難解決,但是如今在雲環境下,IBM提供的解決方案在應對這類問題時就要簡單許多。

4、數據壓縮除重:在現有存儲中存儲更多數據。衆所周知,今天的世界每天都在產生海量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隨着5G和8K高清時代的來臨,面對各種存放在雲端、非雲端又或是不同雲上的數據,怎樣才能知道哪一個雲上的數據是正確的?被黑客攻擊之後又應該從哪一朵雲上恢復?這時候數據的壓縮除重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5、加密:通過靜態數據加密改善網絡彈性。大數據時代,每一個人都面臨着一個重大挑戰:自己的數據有沒有被非法濫用?所有數據如何做到端到端的加密?怎樣才能保證數據被合理的人,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被守法地獲取和使用?由此可見數據加密的重要性。

【IBM雲閃存】

容器技術推動數字化轉型

如同20年前大放異彩的虛擬機技術一樣,今天的容器技術正在成爲越來越多開發人員的寵兒,未來更是有望在企業中得到更大規模的採用。

根據來自第三方機構的統計,超過74%的企業計劃立刻或者在未來12個月內,在生產系統中大規模使用容器技術。從基礎架構,到軟件基礎,到平臺,再到解決方案,容器已經無處不在。“由於容器日益成爲IT和開發人員部署的首選,因此對有狀態容器的持久存儲已變得不可或缺。”IDC市場調研經理Chris Kanthan表示。

吳磊表示,容器是一種賦能的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使用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更好地實現數字化轉型。相對於傳統技術而言,容器有着非常明顯的優點:

1、生成一次,隨時隨地部署。IBM收購紅帽之後,通過OpenShift構架一個PaaS平臺,讓客戶可以一次開發,一次生成,隨時隨地進行部署。

2、隨時隨地創新,不受任何人的技術綁定。事實上這也是容器最重要的作用,畢竟企業上雲的目的,就是希望獲得自由以及快進快出的資源。

3、自由移動,優化成本節約。早在十年前,IBM就提出了爲客戶提供一個真正開放的雲的核心,客戶的選擇完全取決於不同雲服務商提供的SLA。

IBM存儲讓數據化繁爲簡

與市場上的其他同行相比,IBM旗下豐富的存儲產品線可以提供完全支持雲計算和容器的投資組合。其存儲產品線可以分爲三個梯隊,分別是面向混合雲的存儲、面向數據和AI的存儲,以及網絡彈性與數據保護。

1、面向混合雲的存儲:IBM存儲支持紅帽和IBM Cloud Paks,強大的、敏捷的、安全的軟件定義存儲,可用於混合雲環境。通過紅帽和IBM軟件的配合,IBM存儲可以更好地服務傳統數據中心以及向雲轉型的客戶。

2、面向數據和AI的存儲: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IBM既可以使用簡單的容器程序,在幾秒之內爲kubernetes創建原生存儲,又可以通過並行訪問和增強存儲資源的吞吐量,獲得性能的優化。如果企業要消除孤島和重複數據。IBM也能通過透明訪問企業的單個數據池,來降低成本並改善混合雲數據訪問。

3、網絡彈性與數據保護:與衆多隻擅長某一個領域的競爭對手相比,只有IBM可以橫跨過去30年,承接過去,滿足現在,對接未來。無論客戶是傳統的主機、小型機、VMware虛機、KVM還是未來的容器化部署,也無論是在本地還是雲端,IBM只需要一套軟件、一個界面、一套管理團隊就能全部搞定。

軟硬一體打造最佳客戶體驗

衆所周知,如果光是比拼硬件規格,如今許多安卓手機都可以輕鬆吊打蘋果手機。

然而,憑藉軟硬件一體的優勢,蘋果手機流暢的應用體驗卻能夠輕鬆甩開衆多競爭對手。

與蘋果這種生態非常相似的是,IBM存儲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也都是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來爲客戶提供最優體驗,這也成爲了IBM存儲相對於其他友商的一大優勢。

【IBM大中華區系統部資深技術經理劉鑫】

“IBM的特點是什麼?如果非常瞭解IBM整套技術體系的話,就會發現IBM的技術或者解決方案都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雙管齊下,軟硬件都在同時支撐整個解決方案。”IBM大中華區系統部資深技術經理劉鑫向趣味科技表示,“IBM推廣存儲的思路也是這樣,我們的雲閃存和雲存儲都不是隻講軟件定義,也不是隻講閃存顆粒容量多大、壽命多長、密度多高,而是軟硬件一起爲客戶提供一個最優的體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