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季,氣溫降低,冷風吹起,大家是不是感覺嘴脣特別幹,嚴重的話還會乾裂、起皮,而每當這時,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舔嘴脣,以爲能潤潤溼,結果卻越舔越幹,甚至連嘴脣周圍皮膚都發紅髮硬。

還有些人則備了一支脣膏,沒事就拿出來塗一塗,但效果並不明顯,甚至嘴乾的症狀反而更嚴重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

兩大習慣,讓嘴脣越變越幹

相比身體其他部分的皮膚,嘴脣的 皮膚和粘膜非常薄,只有周邊皮膚三分之一的厚度,因此它的 敏感度更高;再加上,嘴脣幾乎 沒有皮脂腺和汗孔開口,既不能分泌皮脂或水分來滋潤自己,也無法形成保護膜,因而天氣寒冷、風吹日曬等因素都會使嘴脣乾燥、脫屑。

另外,一些錯誤的行爲習慣則會使得嘴脣乾燥加劇!

1

舔嘴脣,加速水分流失

舔嘴脣的習慣往往會造成“越舔越幹、越幹越舔”的惡性循環。

因爲一般而言,留在嘴脣上的 唾液會迅速蒸發,帶走水分;再加上唾液中的各種消化酶在嘴脣上遺留,導致上面的一層脂質的 保護膜容易被破壞,進而讓嘴脣變得更加乾燥,甚至 引發慢性脣炎。

2

用錯脣膏,加重幹、裂症狀

①選錯脣膏類型

其實脣膏也可以分爲不同類型,從成分上來看,像含 水楊酸、苯酚等去角質成分的脣膏,雖然能去除嘴脣乾皮,但也容易 破壞脣部角質層,導致嘴脣的水分更難留住。

剛塗上時會覺得很舒服,但長時間頻繁使用此類脣膏肯定會讓嘴脣越來越幹。

另外,含有 礦油、礦蠟這些成分的脣膏,長期頻繁使用會讓嘴脣周圍皮膚腺體減少油脂分泌,同時 降低嘴脣自身的保溼能力。

推薦脣膏類型

*含有 透明質酸鈉、神經酰胺、角鯊烷等成分的脣膏,在保溼的同時,還有助於修護皮膚屏障。

*含有 蓖麻油、霍霍巴油、凡士林等封閉劑的脣膏,可以有效鎖住水分,讓嘴脣更加柔嫩。

*含有 尿囊素、維生素E等保溼修護成分的脣膏,可以緩解嘴脣乾裂起皮。

還要注意,脣膏最好選擇原料簡單的,儘量 少色彩、少香味。

②塗法錯誤

脣膏應該 豎着塗。由嘴脣乾燥產生的脣紋是豎着排列的,所以上下反覆塗抹脣膏,更容易讓脣膏的有效成分充分滲透滋養脣紋,從而緩解乾裂的情況。

③塗抹時機沒把握好

有些人白天沒事就塗、晚上不塗,這樣的做法其實也是錯的。

脣膏本身會吸收水分,外界乾燥時,就會從皮膚中吸取,越用越幹。正確的使用方法是 一天塗2~3次即可。

晚上睡覺時,是我們皮膚最易流失水分的時候;而且睡覺時,若用嘴巴呼吸,或是房間中開着空調或風扇,則會加劇嘴脣水分的流失。因此晚上 睡前最好擦潤脣膏。

除了改變愛舔嘴脣、亂抹脣膏的習慣,想改善嘴乾的情況還可以試試以下兩個妙招:

緩解嘴幹小妙招

①可以多喫一些 山藥、百合、蓮子、銀耳、梨等,有 滋陰生津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口乾的情況。

②先用溫熱的水沾溼毛巾,熱敷脣部3分鐘;之後將1粒維生素E混合橄欖油和蜂蜜拌勻,塗抹在嘴脣上,蓋好保鮮膜;等十分鐘後撕下。

此法能很好地改善起皮、乾裂的情況。

2

嘴脣乾不一定是缺水

也可能是四大暗示

嘴脣乾的最直接原因是缺水,所以加大水分的攝取量,保證脣部有足夠的水分可“徵用”,也就能緩解嘴幹~

不過, 有些嘴幹並不是因爲缺水:

1

缺少維生素

最常見的是缺乏 B族維生素。這會導致嘴脣部的毛細血管或皮脂腺功能受損,使皮膚黏膜血液循環變差,嘴脣也就因此而容易乾裂、起皮。

此外,缺乏 維生素A、C、E等抗氧化性維生素,也可能導致這一問題。

因而即使是秋冬季節,每日的 蔬菜水果也要 注意足量補充,還有像 花生、芝麻、杏仁等也可以每天喫一小把,以補充維生素B。

2

乾燥綜合徵

這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症狀之一就是嘴幹、喝水也無法緩解,嚴重時還有可能會導致 喫飯難以下嚥、心煩失眠、疲乏無力等。

而如果不重視此類乾燥,一旦出現肺部、腎臟等併發症,治療會變得非常棘手!所以早期出現上述不適,一定要及時就診,還可以配合下面這款中藥漱口水,可以 減輕夜間口乾症狀,改善睡眠質量:

清潤漱口方

【藥材】淡竹葉9克、連翹10克。

【做法】

把淡竹葉、連翹放入200毫升清水中,浸泡30分鐘後煎煮,第一遍先煎20分鐘,濾出藥汁,隨後再加200毫升水煎20分鐘,把兩次煎煮的藥汁合併使用。

煎好的湯藥放在冰箱裏冷藏,可以保存兩週左右,感到口乾時就可以拿出來加熱到常溫,含漱30秒即可。

3

甲狀腺功能亢進

此類患者的能量代謝比一般人要快,耗氧量會增加,同時產熱和散熱速度也會增加,因而不僅會嘴巴幹,同時還會伴有 怕熱、出汗多、甲狀腺腫大、眼睛凸出等現象,建議及時做一個甲狀腺功能檢查。

有甲亢家族史的、長期精神壓力大的、有甲狀腺結節的都是甲亢的高危人羣,更要提高警惕。

4

糖尿病

嘴巴幹是糖尿病的早期信號之一,但是因爲這種症狀不具有特異性,通常會被人們所忽略。

血糖升高,導致體內激素的分泌紊亂,無法正常調節體內水鹽的代謝,就會引起口渴口乾的現象。

另外糖尿病人羣還會伴有 喫得多、尿得多、體重下降、身體乏力、皮膚瘙癢、視力模糊等現象。

因而像 年齡過了40、超重或肥胖、血壓和血脂異常、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的高危人羣若出現上述不適,最好及時做個血糖檢查。

煲肉湯、煮豆漿、熬粥……的泡沫到底要不要去除?營養師提醒:這兩種最好撇去!

飯後做錯了一件事,腸道差點壞死?這些壞習慣,20~70歲的人都應該改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