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出,現任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新冠病毒檢查結果爲陽性。一下子讓這位首相成爲了大衆的焦點,因爲他是全世界領導人中第一位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而在此之前鮑里斯·約翰遜走入公衆的視野,是因爲他略帶瘋狂的人生。

鮑里斯·約翰遜

鮑里斯·約翰遜雖然是英國首相,但他的出生地卻在美國。

那是1964年的6月19日,鮑里斯·約翰遜出生在美國的紐約,因爲出生地的原因,他的父母爲他註冊了雙重國籍,他既擁有着英國國籍又擁有着美國國籍。

雖然鮑里斯·約翰遜的祖上確實是貴族,但在鮑里斯·約翰遜他出生時,他的父母都還是大學生,無論是經濟實力或是社會地位都不算高,所以家裏的日子並不算好過。

年幼的鮑里斯·約翰遜曾飽受中耳炎的折磨,聽力上的缺陷使得他很少說話,在外人眼中他只是一個有些安靜的小孩子。直到8歲那一年,鮑爾斯接受了手術治療,才使得他的聽力有了恢復,慢慢的他的話也漸漸地多了起來。

每個人童年的生活環境都會體現在這個人的一生裏,鮑里斯·約翰遜也一樣。隨着他一天天長大,他的家庭開始向着不美滿的岔路口一點點緩步而去。父親的工作決定了他們一家居無定所,不是在搬家就是在準備搬家的途中。

由於頻繁地更換住址與學校,年幼的鮑里斯·約翰遜根本沒有什麼朋友,這也讓他對友情既渴望又保持着一定的距離。

他的童年裏一共到過三個國家,在五個城市都生活過。而除此之外,年幼的鮑里斯·約翰遜還常常能聽見父母爭吵,慢慢的父親開始酗酒、出軌,這一切都給幼年的鮑里斯·約翰遜造成了影響。

1975年,11歲的鮑里斯·約翰遜被父親送到了英國的一家寄宿學校。這對於他來說,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的是他終於可以離開那個不太美滿的家庭,而壞的事是他自己獨自一人生活在外,難免被學校裏的人欺負。

慢慢地他找到了在新環境裏生活的方式。那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邋里邋遢的小男孩,成爲能讓大家發笑的“笑星”。

靠着自己的努力學習,鮑里斯·約翰遜成功考入了伊頓公學,這所神奇的學校讓他見識到了另一種生活,自此他的命運被改寫。

伊頓公學

說起伊頓公學,它可是由來已久。這座坐落在溫莎小鎮的英國最著名的貴族中學爲英國上層社會培養出了許許多多的精英。

伊頓公學1440年建校,延續至今,經歷了許許多多次改革與變革,讓這所學校依舊煥發着活力。從這所學校裏走出了20位首相和許許多多社會各界的精英人才,就連英國皇室的王族人員都被送到這所學校接受教育。

在這樣貴族學校裏,鮑里斯明白,自己不單單是來學習知識的,還是來爲自己的未來而交際的,上層社會的名流們都和這所學校有所交集,這就讓這段學習經歷成爲了他拓寬自己人脈的重要階段。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鮑里斯·約翰遜認識了他最好的朋友斯賓塞伯爵。看着身邊朋友們各自家庭的輝煌,他們聽的是古典音樂、學的是紳士禮儀,學校不斷地向這些孩子們強調着“你們就是未來的精英。”這種種情感在鮑里斯·約翰遜的心裏一點點扎根,使得他對於權力的癡迷越來越大。

1983年鮑里斯·約翰遜考入了牛津大學的古典文學專業,自此開始了他的大學學習之旅。在大學生涯裏,鮑里斯·約翰遜結識了自己未來的妻子,出身貴族的艾麗格拉。並且當選學生會會長,還加入了精英人士們參加的布靈頓俱樂部。

其實在大學裏,鮑里斯·約翰遜最出彩的部分,是自己的辯論、演講和文筆的鍛鍊。他開始領悟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說話方式,他擅長劍走偏鋒,常常不按套路出牌、口無遮攔沒有一點祖上貴族的樣子,除此之外他還會用歡樂愉快的氛圍來讓聽衆信服他的理論,正是這種能力的養成,爲他日後躋身政界打下了基礎。

鮑里斯·約翰遜

大學的時間過得很快,歲月一轉,鮑里斯·約翰遜已從牛津大學畢業。可是畢業後他的工作卻沒有他想象得那麼順風順水。

鮑里斯·約翰遜的第一份記者工作是在《泰晤士報》,《泰晤士報》的大名在世界各地都被知曉,作爲英國數一數二的大報,全世界的政治與經濟的變化都在上面有着自己的位置。

不過這樣有名公司的職位卻不是鮑里斯·約翰遜憑藉自己的能力而得到的,而是動用了一些身邊的關係才得以進入到這樣的公司裏。

可是這家如此輝煌的公司裏,能人異士有太多了,幾年時間裏,他的作品根本沒人看,也沒人在乎。這對於他而言是無法接受的,他開始嘗試着自我化的寫作,脫離出新聞稿的框架,結果也沒有受到好評,反而被自己的上司譏諷說:“你一輩子都成不了好記者。”

這句話對·鮑里斯·約翰遜的傷害是巨大的,童年時的經歷讓他不想再不被重視,所以煎熬之下,他想出了讓自己出名的辦法,只是這個辦法在普通人眼中太過於瘋狂。

泰晤士報

他在自己的下一篇文章裏杜撰了一些不實材料,而這些材料的主角是他的教父。隨後事情敗露,鮑里斯·約翰遜被《泰晤士報》辭退。

接下來鮑里斯·約翰遜在好友的推薦下去了《每日電訊報》工作。經歷過上一次的失敗,鮑里斯·約翰遜給自己總結了教訓,他明白自己如果循規蹈矩地寫新聞,這輩子都不可能出大名了。

所以他開始發揮自己的天賦,把自己演講、辯論中的幽默與瘋狂放到文章裏,正是這一寫法,讓他收穫了自己的第一批粉絲,也讓他得到了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他要去布魯塞爾分社做報道,加上當時歐洲環境嚴峻,他明白自己的機會來了。

於是他開始在文章了添加一些他自己的想象與杜撰,在他的眼中新聞可以不具備真實性,但必須具有話題性,能吸人眼球、引人注目纔是最重要的。終於他出名了,愛他的人追隨着他,可討厭他的人也在一天天增加。

鮑里斯·約翰遜

在1994年,鮑里斯·約翰遜結束了在布魯塞爾的工作,返回了他心心念唸的倫敦,因爲他自己在心中有了打算,想要真正的掌握權力,只做記者、寫文章是不夠的,自己還必須涉足政治,成爲圈子裏的一員,而倫敦就是他實現這個夢想的地方。

接下來鮑里斯·約翰遜嘗試着幾次參與政治選舉,但是不知是時運不濟還是討厭他的人從中作梗,他都沒有如願涉足政壇,依舊活躍在新聞報紙上。

同時他也出了幾本書,成爲了一名作家,但這依舊無法打消他想參與政治的念頭。他深刻地明白,自己還需要更多的人氣和話題,寫新聞也好、出書也好,都是他積累自己名氣的方式。

直到2001年,英國前副首相邁克爾·赫塞爾廷退休,空出了一個議員的位置。收到這個消息後,鮑里斯·約翰遜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不顧一切地參與了這場選舉。終於在自己人氣與聲望,成功地成爲了一名議員,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鮑里斯·約翰遜

鮑里斯·約翰遜終於如願躋身政壇,但接下來的政治生活卻沒有他想象中的那樣有趣,反而被各種各樣的繁忙工作緊緊桎梏住了腳步,而且因爲他不按規矩說話、辦事的風格,很多上司與同僚都不太信任他。

3年前,鮑里斯·約翰遜開始參與倫敦市長的競選。倫敦市長作爲緊緊依靠着權利中心的重要位置,鮑里斯知道自己志在必得。

時任保守黨黨首卡梅倫卻對鮑里斯說:“如果你想贏,就必須管住你的嘴。”鮑里斯也知道這場選舉的的重要性,所以謹言慎行,但是這幾年的從政生涯裏,他的各種花邊新聞與負面新聞並不少,這對選舉無疑是致命的。

所以在這場選舉裏,鮑里斯的支持率低於對手,處於下風。結果事情發生了轉折,在競選前最後一個月,他的對手被曝出醜聞,使得鮑里斯支持率反超,成爲了倫敦市長。

又經歷了兩年的政治生活後,當時的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因爲脫歐問題辭去首相一職。於是在去年,鮑里斯·約翰遜正式成爲英國首相。

鮑里斯·約翰遜

鮑里斯·約翰遜再次進入公衆視野是因爲感染新冠,此前他曾提出“羣體免疫”政策,但在自己感染後,他果斷髮出警告,關閉公共場所,並鼓勵市民不外出接觸。

由此看來,雖然他爲了出名不擇手段,但在大是大非與公民生命面前,他還可以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