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9日,鑑於美軍地面部隊一個多月裏推進緩慢,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親自飛往沖繩戰場督戰,他毫不客氣地對第10集團軍(由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各一個軍混編而成)司令巴克納中將說:“如果這條戰線五天內不能突破,我們將調別的部隊突破它”!言外之意,不行你們就下去,讓有能力的部隊上來。

陸軍中將巴克納深感屈辱,次日起集結兵力發動全線猛攻,並終於有所進展,然而在一線指揮的巴克納,卻於6月18日被日軍炮彈擊中身亡,成爲太平洋戰爭中美軍陣亡的最高級別將領。在三個多月的沖繩苦戰中,共有75000名美軍傷亡,另損失飛機763架和大小艦船404艘,成爲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經歷的最血腥一戰。

在1945年的大反攻期間,坐擁海空絕對優勢的美軍爲什麼會損失如此慘重呢?因爲從行政區劃上說,琉球古國所在的琉球羣島(被日本吞併以後才稱爲沖繩)已經隸屬於東京,所以進攻沖繩意味着美軍已經接近日本本土,叫嚷“一億玉碎”的日本人當然要玩命抵抗,戰役發起之初,歐陸上柏林戰役也正打響,兩個法西斯國家同時陷入最後的瘋狂。

1,日軍借鑑了硫磺島的反登陸經驗。

在當年2月份的硫磺島戰役中,日軍守將慄林忠道一改過去在灘頭死打硬拼的戰術,放棄灘頭陣地誘美軍登陸部隊深入,然後以基本掏空的折鉢山體爲依託,用各種明暗火力點和互相連通的地道,給美軍以嚴重殺傷,用事實證明這樣的戰法大大抵消了美軍的海空優勢。所以沖繩日軍也借鑑了這種戰術,最高指揮官牛島滿中將制訂了“讓開大路,放虎進山”的作戰方針,讓美軍登陸部隊全部上岸,然後將其誘至得不到海空軍火力掩護的丘陵地帶決戰。

就這一層而言,位於琉球羣島中央的沖繩島更具優勢,它的面積達到了1176平方公里,比只有21平方公里的硫磺島大了整整56倍!所以日軍迴旋餘地較大,同時沖繩島有大片的棕櫚樹林和天然鐘乳石洞,都非常利於日軍構築祕密工事,從而給美軍以出其不意的殺傷。牛島選中的決戰地點位於島上腹心地帶的首裏和那霸兩個城市之間,其間佈滿了藏兵洞、暗堡和炮臺。

2,美軍投入的地面兵力不佔絕對優勢。

正因爲沖繩是個大島,所以牛島親自指揮其第32軍主力第9、第24、第62師團和獨立第44旅團進行防禦(該軍另外一個師團和三個獨立混成旅團部署在其他島上),儘管日軍參謀本部愚蠢地調走了第9師團,沖繩島上的日軍總數仍然超過6萬人(包括海軍人員和其他輔助部隊、特種兵部隊)。而美軍在沖繩戰役中動用的陸海軍總兵力雖然號稱50萬之衆,但是研究軍史要注意細節:真正負責登陸沖繩島的地面部隊僅僅是七個師183000人(加待命的預備隊共24萬人)。

在這次代號爲“冰山行動”的兩棲登陸中,美軍第10集團軍下轄陸軍第24軍和海軍陸戰隊第3軍,由於登陸艇的數量和地形的限制,1945年4月初第一波次登陸的美軍只有五個師,即陸戰第1師、陸戰第2師、陸戰第6師和步兵第7師、第96師,按照美軍滿編師18000人的員額計算,首批登陸美軍也不過90000餘人。用9萬人去掏6萬人的老窩,在一開始就陷入苦戰,美軍雖然後面不斷增兵上島,但那是兵家大忌的“添油戰術”。

3,“菊水特攻”嚴重干擾了美海空軍的火力支援。

所謂“菊水特攻”就是日本人給神風敢死隊起的行動代號,這也是沖繩戰役期間美國海軍和空軍(這麼叫方便點)最大的麻煩。在先期的空中打擊未能奏效後,日本聯合艦隊於4月6日起開始實施“菊水一號”作戰,出動大批自殺飛機攻擊海面上的美軍艦隊,兩天內出動的700架飛機中有355架是“神風”敢死隊員駕駛的,這幫瘋狂的傢伙給美海軍帶來慘重的損失,並且全員籠罩在心驚肉跳的恐懼中。

在日本海軍和海航的巨大威脅下,美海軍不得不以大部分精力應對,不僅艦炮火力有所偏重,航空母艦也主要以出動戰鬥機爲主,總得先保住艦隊再說。如此的後果就是海軍對沖繩島的火力壓制有所下降,同時轟炸機的出動率也大受影響。而失去海空優勢的海軍陸戰隊和陸軍步兵,就得跟日軍短兵相接,傷亡激增士氣低迷進展緩慢。

4,美軍地面部隊的作戰意志還是不夠頑強。

美國人僅用四天時間就完成了登陸和對日軍的戰術分割,然而這纔是他們噩夢的開始,由於日軍全部躲在坑道和山洞裏,美軍炮擊和轟炸給其造成的損失輕微,所以美軍就得用步兵攻擊的方式奪取每一個山頭、每一個碉堡和每一條坑道。儘管美軍武器裝備先進,但是在短兵相接的近戰中,日本鬼子悍不畏死的瘋狂讓他們精神趨於崩潰,有時五天下來只能推進一道戰壕的距離。

曾經擔任過第六師團的旅團長、陸士校長的牛島滿,還組織日軍敢死隊不停實施反突擊和夜戰,巨大的傷亡和極小的進展,甚至讓美國陸軍和陸戰隊之間發生了矛盾。直到逐退日本聯合艦隊的反撲之後,尼米茲親赴戰場協調指揮,同時將大量預備隊投入作戰,才終於壓垮了日軍,到5月31日擊破了日軍在首裏地區的核心防禦帶。而日軍方面由於人員和彈藥得不到補充,漸成困獸之鬥。

沖繩戰役直到6月23日才取得決定性勝利,當日牛島滿及其參謀長長勇中將剖腹自殺,而清剿殘餘日軍的戰鬥一直持續到7月初,在整整三個多月的戰鬥中,美軍陣亡13000餘人、負傷36000餘人,另有26000人因病、因意外的非戰鬥傷亡(注意是所有島嶼的傷亡)。日軍除9000人被俘外(含傷員),其他近7萬餘人全部戰死(沖繩島死了5萬多,其他島嶼2萬多,另有聯合艦隊的傷亡),同時還造成10萬平民傷亡,所以沖繩戰役是太平洋戰爭傷亡最大的一次。

二戰電影《血戰鋼鋸嶺》的故事就取自沖繩戰役,美軍的慘烈傷亡和日本人的瘋狂,在電影中有一定的展現。而這次戰役的巨大損失,也使美軍高層對登陸日本本土心存忌憚,認爲必然會付出極大代價,進而推動了核襲日本的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