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6日,2020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在杭州舉行。大會圍繞“高端製造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主題,結合浙江製造業發展情況,針對數字化製造、高端製造、綠色製造等前沿領域熱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同時爲浙江省“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建設提供有效參考。

“智能微系統技術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之一,與我國當前若干‘卡脖子’問題密切相關。也就是說,智能微系統技術並不是爲了追求單項的冠軍(計算速度或存儲容量),其目標在於從系統的角度解決目前的面臨難題,增加可實現性,提供最優解。”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表示,技術及產品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和容量,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成爲解決實際問題的新時代引領者。

尤政表示,中國擁有人工智能與智能製造全球最大的市場,人工智能與智能製造正在成爲決定國家未來競爭力重要的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與智能製造發展戰略機遇,把發展人工智能與智能製造放在提高社會生產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增強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支撐的全局核心位置,通過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在產業數字化當中,實現企業機器化操作和數字感知,讓機器更智能地爲人工作,是當下的難題。因此,學院今年新設了機器人工程專業,着力培養新型專業人才,爲現階段的行業建設提供人才支撐。”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姚建華表示,學院新開設的機器人工程專業區別於傳統機器人專業培養,培養方案中設計了更多前沿技術,會更加順應當前互聯網轉型需求。

“智能機械製造需要高端裝備工程,不僅要注重質量問題,更加需要創新性。我們要動員在機械製造業方方面面的力量,包括新產品的開發、上市的數據、技術的創造能力、質量的可靠性,還有品牌。”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程院院士、浙大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楊華勇看來,以產業數字化推動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智慧融合,將構築智能製造新動能。“大規模定製化和智能產品的消費升級倒逼了服務與製造升級,產業鏈結構優化則提升了行業經濟的效率。此外,計算能力、可用寬帶、產生數據、算法能力的加速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年會上,中國機械工程數字博物館正式啓動。未來,學會將組織開展機械工業遺產認定、機械科技人物事蹟和科技成果採集等工作,把博物館打造成展示我國機械科技領域成果、科技工作者風貌的高質量平臺。

來源:科技金融時報(記者 林潔 通訊員 譚大鵬 袁緣) 編輯:陳嘉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