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以“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爲主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昆明成功舉辦。自此,世博園成爲了本地旅遊的一張名片,雲南開始步入全世界的視野中,昆明這座城市也展現出難得的高光身影。

時過境遷,20年的時間過去,世博園隨着時代的變遷與發展,不可避免地出現“老化”問題。當世博會的風采逐漸褪去,“後世博”時代世博片區該走向何處,成爲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從“後世博”到“新世博”

如何將“後世博” 轉變爲“新世博”?“新世博”又該如何傳承與升級區域所原有的積累?這些問題擺到了昆明世博園最大股東——華僑城的面前。

實際上,早在數年前,華僑城集團便已有了相關世博園提升改造計劃,併爲此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

2016年,華僑城入股世博旅遊城後,將世博園的提升改造提上了議事日程;

2018年,華僑城集團將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作爲當年整個“雲南年”的重點項目,並邀請了業內專家爲世博園轉型獻策,全力助推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

到2019年,“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項目”建設啓動儀式在世博園內的中國館前廣場舉行,宣告着世博園改造工程正式啓航。

2019年的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項目建設啓動儀式宣告了世博園改造工程正式啓動

按照相關規劃方案,華僑城集團將以“融園入城、連片綜合”作爲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的核心策略,力爭三年內初步完成“新世博”改造提升,五年內把昆明世博園打造成中國西南文旅融合和全域旅遊的新地標。

從“後世博”到“新世博”的轉變,第一步已經邁出。而大衆最期待的,無疑是未來的“新世博”將會呈現怎樣的面貌。

樹立一個全域旅遊新地標

據瞭解,未來的整個“新世博”,將以都市文化中央區板塊、世博歡樂活力區板塊、自然智慧健康谷三大板塊來協同呈現。

改造提升後的世博園(效果圖)

這其中,都市文化中央區板塊包括了門戶區文化商業綜合體、濱湖景觀街區、“世博記憶”文化展示、生態藝術中心、慶典廣場以及花園大道;世博歡樂活動區板塊則將包括主題樂園、南亞春天小鎮等;而自然智慧健康谷板塊,則會重點突顯世博森林的自然生態優勢,發展大健康產業,面向全域創建“健康生活目的地”以及“國家級大健康示範”。

不難發現,新的世博園所呈現出的,將是相較以往更爲全面豐富的業態,更多樣化的產業銜接,以及更貼近當下文旅、休閒、娛樂等需求的模式形態。這種全方位的提升,正使世博園擺脫過去的固有形象,與城市生活產生更多的交集互動。

實際上,按照“融園入城、連片綜合”的策略來看,未來世博園的一大特徵便是其將取消門票,向所有人敞開大門。不僅物理上的圍牆將被打通,從形態與運營方式上,新世博也將完全融入昆明城區,成爲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新世博園的核心區景觀(效果圖)

如此看來,新老世博園間最大的區別,便是其將從之前產業單一的景區,向一個集觀光體驗、休閒娛樂、文化生活爲一體的全新生態片區轉變。一個屬於北市,也屬於整個昆明的全新全域旅遊新地標,正逐漸成型。

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當然不會僅僅侷限於世博園自身。伴隨着其從文化內涵到景區品質的全方位提升,整個世博片區將首當其衝地迎來同步劇變。

由封閉公園變爲“無界世博”

今年4月份,昆明市規劃局發佈了新的世博片區控制性規劃。此次規劃調整將世博片區的居住用地從1129.2畝增加至1335.75畝,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從204.75畝增至244.05畝,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從742.35畝減至620.85畝,整個區域還將在未來增配84班學校。

世博分區控詳規調整前後對比圖

通過這一用地性質層面的調整,不難發現未來的世博板塊定位有着幾個顯著的標籤:宜居、精品商業、配套齊備。對整個片區而言,其開發建設的方式途徑正變得更加精細化,更加以一個整體爲單位進行推進。

實際上,對整個世博片區而言,世博園在過去所扮演的既是“好人”也是“壞人”:積極的層面在於,大片的生態植被,是不可替代的稀缺資源,其對區域環境的積極影響難以估量;消極的一面則在於,大片園區佔據了區域大量土地,使得可供開發的空間非常有限。

因此,如果不能找到將世博園與區域更深度融合的方法,進一步挖掘釋放其潛能,那再多的投入和改變也只能是浮光掠影,不能深入本質。

對此,華僑城在2019年提出了“無界世博”的概念:其計劃以綠道爲線索構架世博片區的開放空間體系,擬打造8條總長約20公里的主題綠道,串聯起已有的公園、林地、綠地等,通過綠道實現與周邊資源的整合,激活片區生態資源,並通過健康步道串聯起世博園景區、金殿風景區以及呼馬山公園。

而按照年初的規劃,世博分區控規調整將改變過去分區作爲城市封閉公園的定位,通過整合周邊的旅遊資源,開放共享以最終形成“無界世博”。整個世博片區將集歷史文化、智慧養生養老、旅遊休閒、商業娛樂等衆多產業內容於一身,成爲整個昆明面向東南亞南亞展示的一個全新窗口,重現昔日世博會時的勝景。

時隔4年的居住大成之作

在整個世博片區的品質提升過程中,居住產品以及生活體驗的同步升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爲整個區域最具代表性的居住項目,世博生態城既記錄了過去十餘年間片區發展的點滴,也在隨區域變化呈現出新動向。

作爲一個從2004年起便開始開發的項目,世博生態城在16年間持續輸出了鳴鳳鄰里、雲嶺鄰里、依山鄰里等一系列社區組團,依託片區特有的資源優勢,研發呈現了獨屬於世博的豪宅產品。

以此爲基礎,整個項目在16年間一直牢牢站穩着北市區生態高端大盤的位置,無論是其市場認可度還是相關產品力,都是區域乃至整個城市毋庸置疑的標杆。而繼2016年的第5期產品鳴鳳鄰里後,世博生態城歷盡4年的精心打磨,在近期以最新的第6期產品——藍湖鄰里再度迴歸。

藍湖鄰里坐落於世博板塊核心區,自然環境優越(效果圖)

作爲華僑城集團對世博片區規劃提升後的展示項目之一,藍湖鄰里有着超越以往產品組團的定位——其在功能層面將延續世博生態城的“生態之城、文化之都、藝術之境、運動之界、社羣之所”五大屬性,以依山傍水的湖、園雙景觀爲體系特徵,呈現不同以往的居住生活體驗。

從效果圖上就可以看出,整個藍湖鄰里背倚蔥綠的山林,面朝藍湖生態公園,在山水景緻間實現了建築與自然的平衡。臨近新世博的區位特徵,使得其在都市中覓得一方寧靜,真正實現了入則安寧,出則繁華。

而在產品層面,爲了契合這一獨到的環境體驗,也是延續整個項目一貫的豪宅基因,藍湖鄰里首期推出的產品將走高端改善路線。無論是建面約116-297平米的光合洋房,還是221-311平米山風湖墅,其都將以寬闊的空間尺度,構造舒適的居住場景,讓居者享受到屬於世博的本質生活。

世博生態城將與新的世博園一同呈現出新面貌(效果圖)

從“後世博”到“新世博”,4年謀劃雛形漸顯;而蓄勢4年誕生的藍湖鄰里,恰好拉開了整個“新世博”居住體驗升級的大幕。一個顯著的事實是,對華僑城集團和世博片區而言,這一切都不會是終點,而是一次新的啓程。一幅有關世博前景的美好藍圖,正徐徐展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