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由山東省學校體育協會主辦,山東魯能泰山足球學校承辦的2020-2021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大學組山東省選拔賽終於如期開賽了。 經過之前幾屆的賽事籌備,現下的大學聯賽也在做着逐步的改進。如今,大學生足球有了明確的規章制度,組織單位,競賽獎項,參賽對象,還有千百支飢渴的球隊。爲了保證球隊的參賽體驗,組委會還將諸隊按強弱分組,如此我們也就不會看到類似於“黑旋風獨造30球,助球隊50球狂屠對手”的推送了。

除了賽事舉辦,更加不能忽略的是大學生賽事的影響力。和其他類別的青少年賽事比,大學生賽事有更激烈的對抗場面,受衆也有更雄厚的經濟實力。再加上和其他的國字號隊伍相比,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算是矮子裏拔將軍,11年大運會還殺進了8強,羣衆基礎更好自然不奇怪。 ​當然,和少年與青年級別的專業賽事相比,大學生聯賽的參賽選手多是業餘球員,成材率自然沒辦法和篳路藍縷的職業球員比,參與賽事的球員們也錯過了漲球最快的一段時間。但這並不意味着,大學生足球在青少年足球發展中毫無作爲。

​就賽事舉辦來說,大學生聯賽是個傳銷組織一般的存在,全國各地都是它的下線。因得各地的大學基本上都有足球隊,因而大學生的全國大賽有極高的普及度。而各大學內的院系完整賽制也能構成各類低級別賽事,這些基礎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大學生聯賽的長盛不衰。 而且和其他賽事相比,​大學生球隊大多擁有自己的經理和社團,球員也有錢去維持自己的開銷,影響力強大的球隊還能拿到自己的贊助——這也就意味着,大學生球隊完全能靠自己獨立運作,又沒有被外部資本和官辦組織掣肘的顧慮。 ​而在球員發展思路上,大學生足球和逐級進擊的青訓體系也不一樣。和可以快速漲球的小球員們相比,大學生球員的技術風格大多已經定型,但他們的身體捱過了高考三年的折磨,正是一生中身體狀態最巔峯的時候,他們的智力和思考能力也足以讓他們能夠理解戰術,成爲合格的團隊型球員。最近的一個例子,便是大學足球出身的武藤嘉紀——要是沒有大學生聯賽的救贖,15年J聯賽最佳新人怕是要被柴崎嶽一人獨佔了。

即便放眼歐洲,到了大學生適齡年齡的業餘球員也還有開發的價值。霸氣如克洛澤實在大器晚成,21歲的時候還在跟着木匠鋸木頭,但這並不妨礙德國人成爲最可怕的空戰怪物,以及世界盃歷史第一射手。 所以,大學生足球對於足球不只是撈大魚,還有保留火種的效果。畢竟足球運動雖然看規律,但卻是由每個個體的每一個可能性構成的,誰又能保證那些錯過的天才們不會在大學真正兌現天賦呢?

​當然,大學生足球聯賽惠及的的除了中國足球,還有在這之下無數默默踢球的球員,以及那些匆匆而過,完全不在意自己會留下什麼的路人們。由於我國的教育體制以及就業環境,絕大多數孩子都會走上讀書的道路,而大部分人真正意義上的接觸足球,也就是在大學的這四年。 ​作爲旁觀者來說,我們當然都希望每一個愛踢球的孩子都能保留一個有關足球的夢想。但他們真正能捍衛這段夢想的時間,也就只有大學裏支離破碎的四年——於職業球員來說,這四年是人生的重大選擇,但於一個愛足球的人來說,這段回不去的四年很可能要承載一輩子關於足球的喜怒哀樂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