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投資人眼中的極飛:“農業+AI” 未來農業科技的想象空間巨大

翟少輝

成爲資本管理合夥人康霈是極飛科技的A輪投資人。

談起認識彭斌和投資極飛的過程,康霈開玩笑說:“創業7年竟然沒有融到錢,這公司有點慢吧?”

康霈是國內較早關注硬件領域的投資人之一。2014年初,圈內朋友向他推薦了一位廣州的“極客”。春節剛過,康霈打出了“cold call”,雙方由此建立了聯繫。當年的4月1日,極飛成立七週年這天,彭斌給康霈發郵件確認了合作。

康霈認爲,極飛過去的探索爲公司積累下了無人化的DNA和對服務的重視,“極飛是一家厚積薄發的公司”。

在首次融資約半年後,極飛選擇了“all in”農業賽道。記者問康霈當時他是否有所擔心?康霈的回答是:“完全不擔心。”

共識在於,許多人認爲極飛應去“打市場”“比一把”,或是認爲無人機可以是智能手機的一個“配件”的時候,雙方都認爲無人機應是一個行業。這個行業,尤其是在細分領域,還有巨大的機遇。

康霈強調稱,他更看重的是團隊能夠堅持、落地、實幹,並把握住機會。“如果先考慮各種風險,就別創業了。創業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他說,“我們非常看好(無人機)企業級應用的理念,當然最終走到了農業。” 康霈也特別提到,極飛已經有了中國農業體系中最基礎的工程——農業數據。“今天誰擁有這樣的數據,誰就能在將來的農業革命中產生更大的價值,這點絕對不可忽略。”

百度資本和軟銀願景基金二期是極飛11月16日宣佈的最新一輪融資的領投方。

百度資本董事總經理胡天航堅持認爲,“極飛的路還很長”。百度集團在機器學習和無人駕駛等領域有着大量的投入,在行業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百度資本也因此頗爲關注深耕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的項目。

與彭斌首次見面的交流中,最讓胡天航印象深刻的是電腦屏幕上通過極飛遙感飛機的掃描形成的精準農田地圖。“就像自動駕駛在城市落地,也要需要精準的定位。沒有一套基礎數據設施是不可能做到的。我認爲極飛未來的增長,會基於這套基礎數據設施。”

胡天航強調,這能夠帶來即使是極飛團隊現在可能也還沒有意識到的機遇。未來在商業模式和細分領域,農業科技的想象空間還很大。

軟銀願景基金合夥人許娟則強調了農業領域的機遇:中國是一個擁有全球20%人口的農業大國,耕地面積卻只佔全球的8%,城市化進展和農村人口的老齡化讓農業亟需科技帶來的變革。她指出,極飛持續開發和推出的一系列農業科技產品,形成了智慧農業的生態閉環。

創新工廠是極飛最新一輪融資的跟投方之一。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指出,深度學習等算法切入各行各業產生“+AI”的作用,和無人自動AI開始出現在人們身邊,這兩大人工智能趨勢今天正在合二爲一,極飛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李開復稱極飛團隊是其一直在尋找的“懷抱技術實力,也願意擼起袖子潛心向產業學習,深度去解決行業痛點的創業者”。

李開復認爲,過去由於缺乏基礎設施、可用數據以及合適的傳感器,AI很難在農業領域迅速落地。而如今,隨着各種技術普及至鄉鎮,雲計算和大數據基礎也已慢慢成熟,“AI+農業”正在成爲可能。他同樣強調,極飛的產品矩陣正在進一步打造智慧農業生態,其產品和服務在農業轉型的強需求場景中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和創新機會。

“獨特的是,極飛團隊能夠放下科技光環,從零去透徹理解原來一點也不懂而且也不是特別‘炫酷’的傳統農業。”李開復說,“整個生態系統和今天的產品都來自團隊的心血和與農業近距離接觸多年後對行業的瞭解。這就是所謂的‘農業+AI’。”

記者也與沒有參與過極飛融資的投資人進行了交流。

基石資本天使基金合夥人黃依羣在點評極飛與大疆的長期競爭時指出,極飛雖然目前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但貴在靈活,能夠全力以赴;而體量相對較大且有其他支柱業務的公司,則要考慮投入的權重,無法像小公司一樣“及時轉向”。極飛發展歷程中能夠兩次及時轉向就是“船小好掉頭”。此外,極飛也有先發優勢。“其實所有的人進入一些行業都要踩坑,踩過路就會更寬。如果在激烈競爭時踩到坑就會更難。”她說。

聊到極飛科技“all in”農業的選擇時,她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轉型”。從類型上看,是從過去的偏“to C”轉向偏“to B”,需要完全不同的銷售模式;從行業上看,是從航模、無人機切入更爲廣闊的農業,需要對新的行業領域有足夠深的認知。“這需要團隊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或者是有資深行業專家加入。”黃依羣說,“我相信他們在這兩個領域都做了很多努力。”

事實也確實如此。2015年,已陸續開始有農業背景人才加入極飛,團隊對水稻棉花小麥等作物的理解已頗爲到位,並針對性建立了數據模型。雖然團隊構成仍以自動化控制、機器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背景的人才爲主,但極飛也開始有意招聘從農村走出的人才。相較於城市長大的年輕人,他們不僅對農作物更熟悉和了解,也更有熱情參與到一個可以改變故鄉的事業中。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農業”和“前沿科技”似乎有些距離。這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業科技公司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可能和“炫酷”的科技企業比會弱一些。不過,中國農村每年走出數百萬的大學生。用彭斌的話說,他們在農村長大,他們想改變自己家鄉的“未來”。他認爲,這也可能會在未來成爲極飛在和其他公司的人才競爭中的“壁壘”之一。

(作者:翟少輝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