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文|唐步、紫電、文婷

在最困難的二月,無論陳孝軍、張旭還是陸鴻,都或多或少懷疑過——廠子快完了,甚至,自己也快完了。

封城那天,武漢廠長陳孝軍正跟家人在三亞,身邊四老一小,工廠裏千餘名員工,隔離千里,他不得不開始盤算工廠破產事宜。

華北平原郊區,80後廠長張旭突發高血壓,這家地毯廠的外貿訂單幾乎全部取消。他身後,是一羣跟他打拼多年的小鎮青年、焦慮中年,廠子要是垮了,他們都不知去哪。

蘇州平望鎮,陸鴻則獨守空廠擺弄着殘疾人證。他患有腦癱,能辦下這個廠已是奇蹟。如今,多年的累積眼看要被悉數收回。他打算一無所有之時,就去直播,哪怕被人當怪物看。

新冠襲來,廠長們迎來了一場猝不及防的風浪

新冠來襲的2020年,對普通人來說,生活像踩了一腳急剎,頭一次覺得聊天、聚會乃至呼吸都那麼珍貴。而在更多看不到的角落,無數掙扎求存的故事在靜默上演。

它們是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在浩蕩翻騰的經濟海洋,他們既不是巨輪,也不是蜉蝣,而是扁舟——船淺槳小,風雨稍起便分外飄搖。

衆多數字記錄了這段艱難的時光。2月初,全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報告,近9成企業資金撐不到三個月。一季度,全國GDP同比下降6.8%。此後的事實證明,工廠們要苦撐過4個月,到6月才迎來「全國復工復產達到正常水平」。

回看這段風雨路程,當百舸千帆穿越旋渦,最感驚心動魄的還是船長,也就是中小企業的廠長們。他們既是各車間廠房的掌舵者,又是一方水土的帶頭人,或是一羣手足兄弟的大哥,更是一個家庭的父親、兒子、丈夫。他們是中國經濟底盤最活躍的細胞,也是中國城市進程和鄉土社會的鏡子,裏面充滿了冷暖悲歡、煙火人間。

天貓雙11前,我們走訪了近百名廠長。他們中有武漢廠長、廠三代、殘疾人廠長、母女廠長……他們的半生乃至幾代的心血都曾命懸一線,他們拼命自救,但昔日經驗和傳統路徑讓他們到處碰壁。

不過,也正是在這摸索中,他們抓住了數字化時代的纜繩,看到了新的風景。

「兄弟,對不住了」

「新的一年,一切都是可能的。」

臘月二十四,石家莊創美地毯廠廠長張旭在酒店大堂舉杯展望。過去一年,銷售額突破2億,張旭特意把年會升級到高檔酒店。36歲的他意氣風發,笑聲洋溢整個大廳。

然而,一語成讖,他忘了補充這是個什麼可能。對這個華北平原郊區工廠來說,疫情來得毫無徵兆。甚至看到武漢封城的新聞,張旭仍心懷僥倖。隨着春節結束,原定開工日期一延再延,更糟糕的是:訂單垮了。

張旭接到的第一個訂單取消電話,是合作多年的朋友。那邊的聲音和消息一樣沉重:「兄弟,對不住了。」外貿也跟着垮了,定好貨的商家,連定金也不要了。張旭拉管理層開視頻會,都沒見過這架勢,誰也拿不出辦法。

全廠200餘名工人,工資還得照發。張旭還將工資改爲半月一發,一是照顧員工生計,二是表示工廠還有錢,撐得住,以免兄弟們跑了。

但這樣資金壓力就大了,入不敷出是必然。實際上,張旭已經有些撐不住。他整天待在家裏,非要出門買東西,就開車去廠裏轉轉,站在空蕩蕩的大門前,抽幾支煙,然後整宿整宿失眠。

有個武漢供應商,和張旭通電話時幾度哽咽,讓他更覺堵得慌。很快,他發現不對勁,站不起來了。一檢查是突發高血壓。醫生警告,再下去會出事的。

陳孝軍憂心忡忡站在辦公室窗前

在全國關注的武漢,陳孝軍的攀升科技電腦組裝工廠也停了。更麻煩的是,他此時剛帶家人去三亞過春節,很快就在酒店隔離。除了陪孩子打打遊戲,就開始寫日記,發在員工羣,意思是告訴大家:公司還在。

只是,他內心也無法堅定了,也不知道要隔離多久。他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甚至開始預演公司破產流程,這些給員工,那些給供應商……鑽心,割肉的那種疼。

比割肉更難受的,還有蘇州緣躍紙製品廠廠長陸鴻。他面臨的絕望有點特殊,他自小患有腦癱,頭歪着,手指也縮成一團,從小被叫「傻子」。他用20多年證明自己,置下了眼下的工廠。42個員工裏,30位是殘疾人。

這是他的動力源泉,自己有飯喫,還能帶一羣殘友謀生,比天天山珍海味還有成就感。殘友們尊稱他「六哥」,媒體稱他「阿甘」。

但隔離通知下來,生活再沒向他展示奇妙的「巧克力」。廠空了,人撤了,訂單也都沒了。「我可以繼續發工資,但總有見底的時候,到時候那幾十號人怎麼辦?」陸鴻說,「沒人會要他們。」

「廠三代」胡翔宇獨自在廠房內

2月15日,全國中小企業協會調研6422家中小企業後稱,86.46%的中小企業受到影響較大,近40%處於完全停頓狀態,超過半數已經斷貨,海外訂單同比下降70%。疫情衝擊下,無數脆弱的中小企業飄搖欲墜。

在廣東東莞,一家耳機制造廠外貿單幾乎歸零,廠長郭勝只能斷臂求生,忍痛裁人;義烏的澤熙日用品廠,單次訂單取消2000萬;在湖北,姜華的工廠產了全國一半童車,停擺後,只能借錢發工資……

「怕!但也必須上」

在中國,廠長這個稱呼雖歷史悠久,但真正壯大還是改革開放後的事。私營經濟崛起,讓一羣富有商業嗅覺和探索精神的年輕人先行一步。他們白手興家,麾下的機器、車間、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是個人努力的見證和時代的饋贈。

如今,不管他們老了,準備衣鉢相傳,還是奮鬥伊始,都將打下的企業視作成就,更視爲責任。工廠裝着他們的夢想,也裝着家人、朋友、手足和合作夥伴,一手細心呵護,一手拼死守護。

這就是中國企業諸多特色中的「家文化」。在僱傭關係以外,糅雜了更多的人情、道義和江湖。這就不難理解,在疫情最肆虐的時刻,廠長們再恐懼,再絕望,也不輕言撒手。

陸鴻獨守空廠,30多名殘疾工人的出路是他最大的牽掛

「阿甘」陸鴻就時常被這樣的憂慮灼心。蘇州平望鎮一片天光水色,卻沒有給到陸鴻尋常日子。腦癱毀了他的身體,卻留下意志和勇氣。

就像電影裏的阿甘,陸鴻既不幸又傳奇。孤獨長到19歲,職高畢業被分配去看鍋爐,負責人當着母親的面趕他走:「看看你兒子,養條狗都比他強。」後來,陸鴻修過自行車、賣過開水和報紙,還守過電話超市。

陸鴻不想湊合活着,他又學電腦,學視頻編輯,結果表弟婚禮上一炮而紅,做的3D相冊驚豔全場,攝影師都找他下單。他乾脆創業,從單幹到現在40多人,賣相冊年銷售額近千萬元。

他深知殘疾人之苦,於是專招殘友,當他們是兄弟和知心者。疫情剛起,大訂單全跑了,人也回不來。

「正常人還能幹點別的,他們除了這還能去哪?」陸鴻堅持給殘友們發工資,錢發沒了,就打算去直播,用殘疾人證免費「蹭」景點,一路徒步到西藏。「等我混出來了,我還帶他們幹。」

和陸鴻的「自救」不同,張旭的辦法會多一些。雖然此時他已經因高血壓躺在牀上。他天天打電話,每天20多個,企圖重開銷路,但消息一個比一個沉重。

張旭銷售出身,屬於有知識、懂技術、眼界寬的大學生廠長。他曾開過獸藥廠,卻遭遇滑鐵盧,三聚氰胺事件波及到獸藥,廠子被關了。

張旭從頭再來,又經數年纔有了現在的地毯廠。人近中年,身後200來人跟着喫飯,心力也大不如前。「再跌這一次,可能就起不來了。」

至於陳孝軍,他的「自救」比別的廠長都要難,廠在武漢,人在三亞,回不去,許多事情都無從談起。

就在這關頭,一個特別的電話打進來,陳孝軍接到抗疫任務,須爲武漢及全國緊急生產紅外線測溫電腦。這意味着,他又多了個身份:抗疫人員。可以回武漢了。

陳孝軍回到武漢,連續兩月和工人一起待在生產線

撐起這家工廠不容易,陳孝軍華科畢業,學的就是計算機,工作卻是銷售,幾年就到公司副總,於是出來創業,目標是做到上市,留下些能給後人說道的東西。

於是迅速買機票,與家人告別。飛機降落長沙,朋友開車來接,上車即直奔武漢,一路孤絕。

到武漢高速入口,有武警把守。檢查人員問了句:「你想好要進去了嗎?」出收費站那一刻,陳孝軍才感到,真正的恐懼是什麼滋味。

「怕。」他事後回憶,低頭看地面沉思良久,聲調放得低沉,「但也必須上。」

老的那套不靈了

熬過磨人的二月,總算有了點曙光,各地開始陸續復工復產。這意味着,工人們能回來,機器也能繼續轟鳴。張旭的高血壓也下去了些,可以離開病牀。

但這都只是美好的設想。問題來了,大家回來該幹啥呢?沒有訂單,只有倉庫堆積如山的貨,開工只會增加庫存。

訂單從哪裏來?成了擺在廠長們面前最迫切的問題。疫情雖在國內趨穩,國外卻嚴重起來,大批外貿訂單被撤銷。

至3月底,媒體報道,全國七成外貿企業已復工,但現實卻有些尷尬。彼時,外貿界流行一個說法,叫「外貿打全場」:上半場國內疫情影響無法開工,是「交不出貨」,後期國外疫情蔓延,則又是「沒人要貨」。工人倒是回來了,卻沒有活幹。

海關總署曾發過數據,1-2月出口同比降17.2%,進入3月,國外疫情蔓延,國內疫情亦未完全解除,廣交會也未能如期舉行,雙重壓力之下,外貿出口雪上加霜。

媒體表現出極大的擔憂:「外貿企業要做好未來3至5個月沒訂單的準備。」

張旭實在沒轍了,就召集管理層開會。所有人一籌莫展,都低頭看桌子。張旭有些失望:「沒什麼要說的,就散了吧。」

話音剛落,電商負責人忽然開口:「最近淘寶銷量還可以,恢復得很快,比疫情前都多。」張旭眼前一亮,讓他接着說。

「把重心壓淘寶上。」對方說。在很多「老資歷」看來,這是個大膽的決定,過去的成功經驗讓他們堅信,大貨纔是根本。等待外貿恢復,傳統渠道一通,啥都解決了。

張旭卻不想賭大小。他和電商部一起分析線上猛增的原因,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現在走量的是入戶地墊,上面印着「歡迎光臨」「出入平安」等字樣,常見於商鋪和酒店。張旭恍然大悟:疫情漸漸解除,經濟在復甦,商家都開張了。

「有機會了!」隨後幾天,張旭腦子裏一直是這個念頭。但如何迅速實現外貿轉內銷,是個難題,比如供東南亞的地毯多爲暴雨設計,賣給西亞的又多毛,不合國人口味。

張旭決定飛一趟杭州,跟淘寶小二見了四個小時。他聽到一個新概念:C2M(用戶需求驅動生產製造)。杭州之行收穫滿滿,張旭帶回大堆細化生產建議,包括尺寸、繡花、顏色等,「例如,中國人喜歡大紅。」張旭說,這些大數據裏都有答案。

回到武漢的陳孝軍,直接下到生產線,進入車間那一刻有些懵,眼前是一副他從未見過的詭異景象——除了機器響動,聽不到任何人的聲音。工人們都穿着白色隔離服,分不清誰是誰。

陳孝軍的煩惱更多是物流。因疫情阻隔,湖北地區商家普遍都有發貨延遲的問題。這時候,阿里小二打來電話,說也注意到這個現象,爲他的天貓店開特批權限,向顧客說明情況後延遲發貨。而顧客也展示了極大的善意,願意一等再等。

線上增長,成了艱難時期工廠們少有的亮色,也連帶讓一些工廠的「少主」一展身手,讓老爹們刮目相看。

「廠三代」屠新業是揚州曙光牙刷廠的廠長,大學學航空,研究飛機發動機,英國留學回來後接班。他一上任就重壓線上,與淘寶特價版合作,開發9塊9的電動牙刷,賣爆全網。但父親總不放心,常嚴厲有加。一次吵架,屠新業大吼一聲,砸了椅子。

現在,疫情來了,老的那套不靈了,線下渠道全線亮紅燈,唯有淘寶店一枝獨秀,銷售額從去年的1000萬幹到今年的2000萬。父親服了,長嘆老了:「再過兩年我廠子都不進了,年輕人有法子,都交給他。」

「廠三代」屠新業帶着父親、爺爺做淘寶直播

到了4月,「阿甘」廠長陸鴻也等來了訂單,主要來自淘寶和1688。他放棄了徒步西藏的計劃,做回他的廠長。到了5月,訂單持續走高。他感嘆天無絕人之路,又有了久違的笑容。他沒法準確控制臉部肌肉,朝天做吶喊狀,就是高興了。

陸鴻不知道的是,訂單增多,除了整體向好,其中一個推動來自阿里。時隔11年,阿里巴巴重啓「春雷計劃」,4月初宣佈五大方面16條扶助中小企業的措施,覆蓋外貿升級線上突圍、助力外貿開拓內銷、打造數字化產業帶等方向。接下來,全國將有超過2000個產業帶、120萬像陸鴻這樣的商家,一起實現數字化突圍。

成都的數十家女鞋廠也陸續開工了,廠長們變了思路,做直播、走線上,試水「柔性製造」。在廣東佛山,一直做外貿的女廠長曾娟娟,直接把辦公室改成直播間,老鄉和工友都有活兒幹了。

他們都回來了

訂單帶來的生氣和喜悅,「阿甘」廠長陸鴻覺得無人能懂。飯碗是一回事,重啓的機器喚回了30多位殘友,他們不用流落街頭或看人臉色了。輪椅、柺杖和小推車又穿梭起來,填快遞單時的吆喝就像田頭的號子。

陸鴻的廠子雖不大,但也頗新潮,主營產品相冊100%依靠阿里平臺銷售。這意味着,當傳統渠道堵塞,他的恢復也最快。他把左膀右臂都調到淘寶店運營。

陸志成8年前就跟了陸鴻,也是腦癱,但和陸鴻相反,雙手靈活,就是走不了路。另一位90後劉子龍患有偏癱,但練得「獨臂神功」,一隻手也能把鍵盤敲得賊溜。訂單從網店滾滾而來,最終在天貓618翻了身——當月銷量做到200萬,是疫情前的兩倍。

陸鴻高興壞了,又露出他吶喊式的招牌笑容。他帶殘友們到鎮上的商場喫烤肉慶功,那是其中很多人去過最遠的地方。

張旭通過阿里「春雷計劃」實現數字化轉型,做出多款創意地毯產品

這樣的好消息並非陸鴻獨享,張旭的「春天」也來了。在淘寶小二的大數據支持和建議下,他的地毯新產品來回改了很多次,用測算的最佳售價去匹配生產材料,成本降低的同時保證品質。

這款定製產品終於在五月登陸淘寶特價版,仍是入戶地毯,顏色大紅,改良後造型精緻,價格「真香」。

張旭心裏也沒底,好歹拼一把,兜底的想法是:又不是沒垮過廠子。上線第二天,張旭正靠在沙發上打盹,合夥人忽然推門進來:「有戲了!」張旭立即從沙發上彈起來:「啥情況?」合夥人喝了口桌上的冷茶:「爆了!爆了!」

他說的並非車間險情,而是「賣爆了」。在淘寶特價版上架首月,張旭的定製地毯就賣出了15萬單。地毯雖不起眼,卻是商家開門迎客的標誌。國內市場的穩步復甦,加上「春雷計劃」等平臺措施,大大對沖了外貿風險,推開一扇新窗戶。

武漢的陳孝軍也不賴。4月,武漢解封,他走進久違的辦公室,窗外長江滾滾,想着自己絕處逢生,不禁淚流滿面。

在工廠復工後的首次績效會,他點開文件,一時不敢相信眼睛:銷量不僅沒降,比去年同期還增長了5%。人心也穩了,行政總監手裏的簽到表越拉越長,最終全員到崗,一個也沒少。

陳孝軍被暖到了,人往高處本是常情,但這幫兄弟姐妹並沒有大難臨頭各自飛,果真有情有義。他給行政部下了指令,執行「守護人計劃」,給堅守員工發獎金。除了重獎時間長的,全員都享受陽光福利。那個月,連清潔阿姨都拿到了超過兩萬的收入,工廠整體財務支出超過1000萬。

員工們以更大的熱情回報他,618線上銷量竟超過了去年雙11。

越來越多工廠在「春雷計劃」幫助下,實現外貿轉內銷

5月底,工信部發布消息,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達到91%,二季度結束時,全國GDP增速已轉正爲3.2%。再過三個月,這一數字進一步回升至4.9%。數字背後,是無數通過數字化轉型重獲生機的中小企業。

在南方的廣州,老工廠龔氏皮具的數字化轉型也成了,淘寶直播來的訂單,讓這家工廠連續一個月全天候運轉;浙江湖州一家棒球服工廠,發力線上,淘寶天貓日均出貨3萬單;義烏澤熙日用品廠的年輕廠長方昊也不再入不敷出,在線上,他比去年同期多賣了三成。

每代人的新世界

以天貓618爲界,廠長們終於結束了難熬的4個月。第一輪復甦後,天貓雙11接着被廠長們寄予厚望,把上半年耽誤的工夫多追幾步。

在陳孝軍的攀升科技,雙11倒計時已經豎起,並且倒計時已超過100天。即便已在淘寶天貓實現一輪復甦,但陳孝軍明白,他的廠子還沒回到最佳狀態。四年前,它的年增速是超100%,今年雖是小小的5%,卻也意義重大。

「如果不果斷重壓線上,就是另一個結果了。」他說。

前段時間,一直跟陳孝軍對接的小二,來了趟工廠,帶來了大數據分析和研發建議。要從淘寶特價版的C2M模式裏尋求爆發,小二反覆強調一個意思:價格要低,產品要好。

陳孝軍決定重壓研發,請來芯片領域巨頭合作,研發了一款只需不到2000元的產品,被他形容爲「雙11的超級定製電腦」。產品果然火了,月銷售近萬臺。現在,廠裏90%的銷售已轉到線上。

陳孝軍的軌跡只是這個熱鬧漸起的11月的縮影。隨着天貓雙11的臨近,全球都動起來了,跨越七個大洲,從伸入北極圈的俄羅斯,到臨近南極的智利,全球25萬個品牌、500萬商家完成「集結」,出征中國的雙11。

全球超過300萬名物流人員、20多萬輛運輸車,菜鳥出動的千架飛機、萬噸貨輪,都參與到這場全球狂歡中來。

在國內,千千萬萬的工廠卯足勁衝刺趕工。廠長們的戰場又回來了。

廣東佛山女廠長曾娟娟成功轉型線上內銷,她雙11的銷售目標是600萬元

陳孝軍讓員工改了電梯裏的噴繪,換成充滿科技感的雙11主題,倉庫已被包裝好的大件堆滿,只好露天臨時搭建帳篷。

在華北平原夜晚的濃霧裏,張旭的地毯廠徹夜通明,工人恢復兩班倒,因爲太缺人手,他把招工信息發到網上。

在浙江湖州織裏,棒球服工廠每天賣出三萬單衣服的同時,還會擠出產力,每天儲備一萬單庫存。

在湖北漢川,滿負荷運轉的童車工廠正在四處找車發貨,司機只能在晚上十點後聯繫上,他們至少需要50輛超長的掛車。

在浙江義烏,澤熙日用品廠的方昊每天夜裏兩三點才下班,工人們幹勁也很足,他們預計的目標是100萬單。在廣東佛山,女廠長曾娟娟已經自己親自上陣,拉開了嗓門做直播。直播間就是辦公室,剛會說話的孩子也陪在旁邊,今年雙11的目標是個吉利的數字,600萬元,成了就給孩子買好喫的,在廠裏放鞭炮。

蘇州的「阿甘」廠長陸鴻,備貨堆到了會議室。他已經答應妻子,忙完雙11帶一家去三亞。女兒聰明伶俐,在城裏讀高中,未來想當醫生。

陸鴻和工人們備戰雙11

而曙光牙刷廠的屠新業,比任何廠長都接近雙11。10月31日,他們一家三代受邀到杭州出席「天貓雙11開幕直播盛典」,與汪涵對話。當晚,爸爸穿上筆挺的襯衫,爺爺則披馬甲戴墨鏡,「史無前例」地潮。

爺爺愛談往事,最愛說當年如何用牛骨和豬鬃手札牙刷。孫子做的事情已經看不懂了,但他相信後生,如同他相信每年雙11捧着手機狂歡的年輕人一樣,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新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