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發展原本就面臨着諸多痛點、難點和堵點,今年又疊加疫情衝擊,挑戰越發嚴峻。很多民營企業主產生了深深的困惑,有的人甚至找不準投資方向,亟須業內專家支招。當聽到融洽會暨民洽會上,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行業精英爲他們出謀劃策時,很多人趕緊打開融洽會小程序,聆聽由知名經濟學家陳宗勝主持的民營企業改革發展高峯論壇。

“民營企業面臨的,不僅是市場疲軟和融資難題,更多的是缺乏進行數字化改造的內生動力和能力。”融洽會的老朋友、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開門見山地說。他給出的良方是:廣大中小企業要擁抱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平臺,擁抱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向數字經濟轉型。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莊聰生也說,當今世界,新一輪產業革命和科技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民營企業一定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陽光總在風雨後”。

中關村龍門投資董事長、亞傑商會會長徐井宏深有感觸地說,今年是個特別的年份,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鵝事件不斷髮生,創業者和企業家要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他認爲,幹企業的一定要對當今時代的三個特點有清醒的認識:一是科技的迅猛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速,有些甚至是爆炸性的;二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必將進一步融合和博弈,“從微觀的角度來講,企業與資本的結合顯得越來越重要”;三是市場的形勢在不斷變化,科技的發展打破了時空的概念,也因此,企業面臨的挑戰必然是全球性的。

徐井宏建議企業家和創業者要錘鍊三方面的能力:深耕主業的能力──只有真正創造出市場所需要的價值,企業才能立足;創新迭代的能力──讓產品和服務更加準確、快速地抵達客戶;再有就是生態打造的能力。“這將是檢驗未來企業能不能走得更遠的三個條件。”

來源:天津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