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龍戲珠”的風水寶地——上八角村

上八角村隸屬井兒溝鄉,位於鄉政府駐地井兒溝村西南3公里處。

據《察哈爾省通志》記載:該村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重修。

村民介紹,在村西古村遺址中曾發現一個不完整的手動碾,這是石臼向石磨過渡的一種米麪加工工具,形如藥碾,根據這個手動碾和破損的崖打窯初步判斷,上八角村的建村時間應該更早些,只是沒有找到文字記錄。

村名來歷

上八角村村名來歷,衆說紛紜。

有一種傳說:在距村2.5公里的桑乾河南有一座八角寨臺,村子在臺子北,遂名上八角;

另一種傳說:明洪武年間,一位自稱來自金陵(今南京)的風水大師,發現此地前有河(桑乾河),後有山,尤其是有一塊龜形之地,東、西溪水環繞,兩溪交匯處有一眼大泉籠罩着祥瑞之氣,是“二龍戲珠”風水寶地。於是,人們就按風水大師的意見建村,八條街道形如神龜八腳,故稱八腳村,後諧音爲八角村。

堡牆

村堡牆用黃粘土夯成,東西長158米,南北長163米,牆基5~8米,高約10米,外建馬面(墩臺)12墩,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四墩。

在子午線上開一南門,用石條與磚碹成拱形門洞。門洞上有磚刻,外門洞上刻“新安堡”,下刻“外字屯堡”,門楣上配有三個雕花門簪(門當),內門洞上刻“禮門”兩字,門楣上也配有三個雕花門簪(門當)。門洞中央裝有厚重的木製堡門、管扇、門槓等設施,門洞下部均爲石塊鋪就。

文化禮義村

上八角村有過一條鄉規,男女老少必須崇禮尚義,否則要受到全體村民的道德譴責。村子每年都要在春節社火活動中融進禮義內容,對村民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自古以來,村民人人懂禮義,孝敬父母,尊老愛幼,與人爲善,家庭和諧,鄰里和睦,勤勞喫苦,禮義傳家,是遠近聞名的文化禮義村,歷史上出過許多文武秀才和舉人。

村裏有一處三連環四合院,那是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武舉人李泰的故居,當時大門前載有兩根旗杆,村民們稱之“旗杆院”。

直到現在,村民對孩子的教育還很注重禮儀,以此換來的是人才輩出。

2016年,上八角啓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建成榕樹標識門、奮進牛座右銘雕塑、禮義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村史館、民俗館、國學會等文化設施,彩繪禮義文化牆600平方米,對舊堡進行了修復和加固。

從2017年春節開始,上八角村連年舉辦禮義文化節,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通過舉辦成人禮、社火表演、猜燈謎、國學知識競賽、法制知識競賽、農民歌手大賽、親子冰車競賽、表彰“尚禮重義厚德善行”道德模範等活動,展示上八角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禮義文化。

特別是祭孔大典成爲活動的高潮和重要看點:首先在禮門上採集聖火,通過鑽木取火,點燃火種盒,接着進行火炬傳遞,到禮義園進行點燃禮義聖火儀式。

現在,上八角村已成爲鄉村旅遊勝地,遊客絡繹不絕。

圖文:陽原文化旅遊

排版:文旅張家口

備註:侵權聯繫刪除

瞭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追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