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一个月12轮的比赛,20-21赛季CBA第一阶段的比赛告一段落。

广东辽宁延续上赛季的强劲势头,青春风暴的浙江异军突起,阵容稳定的吉林、青岛成为黑马,主力框架失血的新疆和广厦起伏不定,京城双雄首钢和北控经历磨合的阵痛。

第一阶段的比赛对于很多球队都是一个磨合的过程,对于球迷也是如此。从上赛季结束到本赛季开始,CBA只有两个月的休赛期,这是CBA历史上最短的休赛期。在这两个月的过程中,经历了选秀、球员交易、注册、体测。在CBA历史最短的休赛期,却有着史无前例的人员流动的频率。即便连资深的CBA球迷,在开赛后也需要时间去熟悉各支球队的人员变化。

三年前的春节,德州的那支球队为姚明举行了球衣退役仪式。中国篮球名宿张卫平问姚明,“你的运动员之门关上了,下一扇门你准备怎么推开?”

姚明想了想说:“先得找到一扇门吧。”

三周后,正月没出,姚明就找到了一扇门。他以全票当选中国篮协主席。

在中国篮球改革的岔路口,姚明被选中推上了台前。从前他是一个运动员,缔造了传奇。彼时,他只需要对自己负责。退役后,大姚变成了球队的老板,他需要对一支球队负责。当姚老板变成了姚主席,他需要为整个中国篮球发展负责。

在承担这份重压之前,姚明心中早已有了关于中国篮球改革的蓝图和计划。这种宏观设想的核心是:尊重规律。

这四个字看起来是非常简单,但具体到执行层面,谈何容易。在中国足坛,这四个字已经是老生常谈,但至今看起来依旧缥缈。

“要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真正专业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什么事才是专业的事,这莫衷一是。直到姚明这一年多用实践把这个模糊的概念具象化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事实上内核也是“尊重规律”。

姚明就任篮协主席后,想得清楚的问题就亲力亲为,不擅长的领域就放权让更专业的人去管理,比如三人篮球。

姚明上任后,中国篮球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是国家队的征召改成了“邀请制”,向每个入选国字号的球员发放邀请函。即便在现阶段,不会有人拒绝国家队的邀请,但至少给了运动员拒绝的权利。这种退让的空间也是对于一个运动员的尊重。这样的尊重正是姚明做运动员时代的痛点。

随后姚明引入双国家建制,主教练有公平的竞争机会,也让更多的球员有参加洲际的比赛的机会。吴前、孙铭徽等很多年轻球员正是在这种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姚明主导的改革之路上,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规则的完善,让联赛真正的职业化起来。

在姚明就任篮协主席后,中国篮球进入了一个幸福的攀升期。

在中国举行的男篮世界杯,让姚明和中国篮球有了两年宝贵的试错期。但一届在本土举办万众期待的世界杯,几乎葬送了中国篮球的改革之路。

去年经历了世界杯的惨败后,姚明总结时用了一个词——“睁眼看世界”。

正是这样一届世界杯,让我们看清了中国篮球和世界篮球的差距。和欧美球队之间的技战术差距,基本功差距,关键时刻的心理差距。无论是从大的层面还是小的细节,中国篮球都大幅落后。

世界篮球的发展已经行驶上了快车道,而中国篮球还是在各种桎梏之中蹒跚前行。这种差距日复一日的被拉大,直到大到让中国篮球人感到羞愧。

世界杯结束后,中国篮球未来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往哪走,是坚持现在还是推倒重来,成了最紧要的问题。

姚明作为中国篮球过去几年改革的设计师,他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态度坚决:“我们必须坚定更加努力去把篮球体系,从职业联赛,到教练员培训,青少年篮球等等,要更加深化推进,坚定的决心走下去,任何事不能半途而废。”

一个国家篮球运动的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国家队在国际大赛中的成绩,表现都只是一个表象,用姚明的话说,他们只是金字塔的塔尖,塔尖的高度取决于塔基的厚度。而塔基的构成又是复杂的,方方面面的。

中国篮球一大顽疾就是人员流动,因为行政限制等诸多原因,CBA球员流动常年如一潭死水。只有在一支球队混不下去的球员才能被迫另谋出路,核心球员的挪窝几乎难于登天。

各支球队内部普遍存在竞争的动力不足的现象,当球员能力到达一定水准之后,他们的地位就相对稳定,获得球星的待遇,拿高薪。很多球员到了主力轮换级别之后,实力就会触及到一个天花板,周围的环境让队员缺少了前进的动力。并不是所有球员都会像易建联这样自律,时刻保持职业的态度,日复一日的训练不断进阶和提高。

喜欢安逸和舒适是每个人的天性,所以想要激发大多数球员的潜能,就一定得有外部的竞争压力。这个竞争压力一方面来自于自由市场球员的流动,另一方面则是内部青训的人才涌现。只要是有人抢饭碗,互相之间竞争变大,自然就能让队员自觉提高自己。

过去两年中,中国篮下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减少外援的出场时间,规范球员从国外回来后的所属权,放宽球员在CBA和NBL之间的注册,规范球员合同,设立薪金上限。

CBA成立公司以来不断在和旧体制切割,改革一定是伴随着问题丛生,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CBA不断职业化的过程。

对于职业联赛来说,合同问题是头等大事,这关系到俱乐部老板和球员的切身利益。在转会的操作过程中,尽管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比起过往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联赛公司的管理者们需要在天平的两头不断的找平衡,任何一方过度失衡,都会导致伤害到联赛的发展。在管办分离的初期,姚明所领导的CBA联赛公司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前行。目前出台的球员注册,管理以及合同等规定并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但这一定是目前劳资双方博弈之后最佳的结果。

正是由于姚明和CBA公司的一系列的努力,才让今年这个最短的休赛期有了最热闹的转会市场。球员之间的转会、交易前所未有的频繁。树挪死人挪活这句老话,已经在很多球员身上得到了应验。球员的流动不仅刺激了球员竞争的积极性,也让联赛的竞争力增加。

在疫情的影响下,CBA暂时还只能以赛会制的方式进行,但球员流动带来的活力让联赛的竞争力并没有下降。

姚明必然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对抗顽固的旧势力和体制,但他可以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中国篮球人站在他的肩膀上,有机会去跨越藩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