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人大强联动、五级代表全参与。自5月底开始,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代表评营商,助力最舒心”专项工作,充分发挥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优势,打好履职“组合拳”,对营商环境工作开展“实时、精准、全方位”监督。他们的做法在深度、广度、力度方面值得各地人大学习借鉴。

特约记者 刘海龙 记者 施琛耀

苏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日前举行联组会议,对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在历时两个半小时的联组会上,15位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围绕民众和企业普遍关注的“信息孤岛”、政策落地、涉企检查频繁、惠企服务、人才引育、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工程审批、企业通关等问题进行询问,苏州市政府相关部门19位负责人先后作答。

当面把脉,不敲边鼓,一问一答之间,问题、原因、对策逐渐清晰,共识在凝聚,共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举措进一步明晰、决心进一步增强。

而首次特邀五级人大代表作为询问人,首次与议案督办结合,首次以大规模问卷调查为问题库,首次市和县级人大同步询问,使得本次专题询问创新亮点频现。

“询问过程中,委员和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反映了群众关切和心声;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回答问题态度积极、措施务实,体现了责任和担当。”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振一在总结讲话中评价道。

直击“短板”不避难

现场气氛热烈,提问见人见事、直指要害,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坦诚交流。

“今年3月,苏州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0》,努力在法治诚信、智慧政务、企业服务、资源配置、合作共赢、统筹协同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倾力打造“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请问市发改委,半年多来,实施这个创新行动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努力重点是什么?”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邱良元率先发问。

“在抓落实方面,我们细化落实180项具体措施,各部门制定或出台了配套方案50余个。建立企业服务总入口,已归集政策5000余条。今年以来,我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8.7万户,增长66.5%;累计总数达228万户,位居全国前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推进力度,以评促改,以改促优,超前谋划明年工作,研究推出2021年营商环境升级版。”直面问题,苏州市发改委主任凌鸣刚回答完毕,更多关注度高的问题又陆续提出。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陆菁、苏州市人大代表虞国荣分别提出了法治环境建设、业务系统和数据互联共享的问题,苏州市司法局副局长陈峰、大数据局局长沈志栋认真回答了相关工作成效、不足和下一步打算。

会诊“痛点”聚合力

五级人大代表作为询问人,就同一问题共同关注发力,这是本次专题询问的最大亮点。

朱扬君是昆山市周市镇人大代表,在前期走访企业的调研中,不少企业向朱扬君反映:部分职能部门监管执法缺少温度,执法手段一刀切,“以罚代管”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未能充分给予企业整改机会和整改指导。还有企业反映,基层环境监管、安全生产网格员有个别人员素质不高,工作简单粗暴,网格员队伍需要加强管理,法治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朱扬君代表向上级人大提出了相关建议。更令他没想到的是,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向他发出邀请,邀请列席常委会会议并作为现场提问的代表之一。

在询问现场,他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连向市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和生态环境局发问,三部门负责人一一结合各自职能作了细致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戴雅萍是国内建筑设计领域的知名专家。她向市住建局提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审批办理周期普遍偏长,流程不合理的串联审批依然存在,材料多头递交,图审效率偏低,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在优化建设工程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方面有哪些措施?”

苏州市住建局局长张伟回答:“将对小型社会低风险项目实行平行审批、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措施,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既有审批管理系统、市和区县审批系统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审批全过程信息实时共享。”

询问过程中,围绕进一步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企业获得电力供应所需材料复杂且审批时间较长等相关问题,省人大代表吴志祥、相城区人大代表陆建国分别向市工信局、科技局、供电公司提问,相关负责人均逐一说明和解答。

“问题库”创新求实效

这次专题询问,各种前期准备工作历时10个月之久。苏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调研,使本次专题询问的问题导向更加鲜明,问题聚焦更加精准,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首次将议案督办与专题询问相结合,形成人大监督的“组合拳”,这也是本次询问的鲜明亮点。

自5月底开始,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代表评营商,助力最舒心”专项工作,充分发挥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优势,打好履职“组合拳”,三级人大强联动、五级代表全参与,对营商环境工作开展“实时、精准、全方位”监督。

询问问题全部来自于大规模问卷调查中各级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储备丰厚的“问题库”构成了本次询问的又一个亮点。

为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本次询问的问题全部来自于“代表评营商、助力最舒心”专项工作中各级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由所提建议的人大代表作为询问人,更加充分、更加精准地回应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关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