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之康熙拔劍,諸皇子野心昭然若揭

一、各懷鬼胎

宮鬥如戲,全靠演技。

當八阿哥胤禩的小把戲穿幫,被康熙老師痛罵出局之時,其他的皇子們都以爲自己表現的機會來了,個個躍躍欲試。

但除了那個忠心耿耿的拼命十三郎胤祥,其他皇子表現的方式無一不是套路。

先前被廢的二皇子胤礽,長跪於宮門之前裝孫子,表面上誠惶誠恐,叩頭認錯,但其實內心毫無波瀾。很明顯,當時的胤礽並沒有真心悔過,對自己先前的過失不以爲然,總覺得自己第一次被廢完全是被大阿哥和八阿哥栽贓陷害導致。

三阿哥胤祉的內心更加複雜,無論是太子胤礽復位,還是八阿哥胤禩當太子,都和他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所以在他內心最黑暗的角落裏,老三希望其他皇子的奪嫡鬥爭更加猛烈些,最好是兩敗俱傷,全部失去皇阿瑪的恩寵,好讓自己這個文采出衆的三兒子脫穎而出。

同樣是置身事外,四阿哥胤禛並沒有被動等待,而是在鄔思道的指導之下,揣摩康熙皇帝的帝王心思,拉着十三阿哥胤祥一起上表,保舉廢太子。也就是說,這麼做並不是因爲四阿哥和太子哥倆好,而完全是爲了在康熙面前表現,給自己加分。

二、比武與攪局

十四阿哥大鬧宮門,並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推舉新太子事件結束後,阿哥黨臨時制定的攪局之策。

反正局勢對於阿哥黨來說,已經不能再糟糕了,那就不如再賭一把。

於是在九阿哥和十阿哥的攛掇之下,十四阿哥突然發難,在宮門之前口出狂言,將矛頭對準了赤膽忠心的十三阿哥。十三阿哥性子最直也最急,他不知道阿哥黨的葫蘆裏賣什麼藥,稀裏糊塗地便和老十三打起了架。

選擇十三阿哥動手,十四阿哥還是動了一番心思的。

在老九和老十他們眼裏,老十四隻是一個衝鋒陷陣的愣頭青,而實際上,十四阿哥的智商,遠在老九老十之上,他不僅完成了“攪局”的任務,還把“攪局”的行爲給自己定了性------不服氣十三阿哥的武功,要一爭高下。

宮門比武,和宮門鬧事完全不是一碼事,但效果卻達到了鬧事的效果,一羣不明真相的太監急吼吼地去給康熙老爺子報信:不好了,十三爺和十四爺打起來了。

三、老八的假仁假義

看到兩個弟弟打架,哥哥們的表現也都耐人尋味。

胤礽,胤祉,胤禛三人並沒有勸架,坐任事態繼續發展,反倒是八阿哥胤禩勸得最熱鬧,如果沒有老九和老十拉着,老八也許在康熙來之前,就把兩個弟弟拉開了。

真的是這樣嗎?顯然不是。

在老八面前,老九和老十一直都是言聽計從,半點都不敢違拗,如果老八真心勸架,老九老十是斷然不敢阻攔的。

答案揭曉,老八不是在勸架,而是在表演勸架,表演自己識大體顧大局。

細節之處見功夫,最神的是十阿哥在拉八阿哥的時候,還不忘向背對着自己的十三阿哥踢一腳,生怕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打的不夠激烈,驚動不了康熙老爺子。

那一刻,阿哥黨衆人好似老天津的青皮無賴們附體,有出頭露面的,有路見不平一聲吼的,還有做和事佬的,只不過青皮無賴們是爲了得利,而阿哥黨是爲了爭權。

四、胤禛爲什麼不喝止胤祥?

對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的表演,四阿哥胤禛當然都看在眼裏,但他卻並沒有喝止十三阿哥胤祥,而坐看胤祥入了阿哥黨們的圈套,喫了眼前虧。

這又是爲什麼?

答案說起來也簡單,因爲阿哥黨攪局,對於四阿哥胤禛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壞事,沒有阿哥黨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算計二阿哥胤礽,那頂皇冠還真不一定能輪到他胤禛來戴。

胤禛需要阿哥黨不斷地挑戰太子胤礽的權威,只要挑戰的矛頭不是對準他和十三阿哥,他就樂見其成。

而且胤禛和鄔先生在一起時間長了,身上也沾了鄔先生的仙氣,能夠未卜先知。

胤禛料定,阿哥黨們那點小把戲,既然騙不了自己,也就騙不了老康熙皇帝,只要皇帝大人親自來看一看,就什麼都明白。

提前阻止,反而是入了阿哥黨的圈套,有可能把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兩個人的“切磋”,變成一羣皇子的羣毆。那樣的話,他也會在康熙老師眼裏落下一個“孟浪”或者“護短”的印象,讓自己掉分。

五、十四阿哥的直與奸

十四阿哥,實乃康熙皇子之中,最狡詐也最陰險的一個。

他藏身阿哥黨,卻和其他阿哥黨同牀異夢,想的是自己怎麼當皇帝,如何在康熙皇帝那裏表現自己。

幾十年來,十四阿哥一直躲在暗中,潛心研究康熙皇帝的帝王心術,並最終領悟了九王奪嫡的終極奧義,等到了自己的表現機會。

於是,在康熙皇帝面前,十四阿哥一臉正氣,開始了自己的表演,他侃侃而談,幾次戳穿康熙皇帝的心思,他直言犯上,爲百官和八阿哥辯護。

那忠直的神情,不僅騙過了在場的旁觀者,也騙過了八阿哥,甚至一度騙過了康熙皇帝,讓老皇帝瞬間對老十四又愛又恨,並在之後親眼有加。

放眼整部《雍正王朝》,能夠騙得過康熙皇帝法眼的,還真沒有幾個人。

六、抱腿與接劍

對着一羣戲精附體的兒子,康熙皇帝怒了。他劍指十四阿哥,要親手斬殺逆子,但終究不是來真的,需要有人來幫皇帝找個臺階下。

八阿哥胤禩一馬當先,抱住了皇帝的腿,十三阿哥胤祥一個猛子,急呼一聲“十四弟閃開”,推開了剛剛和他打完架的十四阿哥,而最絕的是四阿哥胤禛,拿着一雙肉掌,硬生生地接住了康熙皇帝的怒劍。

第一次看,我心疼四阿哥胤禛,鄙視八阿哥假仁義,第二次看,我更心疼十三阿哥胤祥,只有胤祥始終是一片赤誠,上顧君臣父子之禮,下顧兄弟之情,而老四和老八,怎麼看都有給康熙老爺子表演的成分。

不信看看老爺子醒過來,召四阿哥問話,胤禛故意把傷了的手放在顯眼的位置,生怕康熙看不到,讓他白挨那一刀。

反觀八阿哥胤禩,想當影帝卻不夠狠,不捨得下本錢,本來應該是主角,卻總是被戲霸胤禛搶戲,被導演康熙爲難。

七、百官衆生相

諸皇子鬧宮門,在《雍正王朝》中只是很短的一幕,但是其中的細節卻非常多,出場之人即便只有一個鏡頭,也是出彩萬分。

喊“小受大走”的張廷玉,代表了忠臣的態度,他們不願意讓朝廷有任何變故,不願意看到皇家禍起蕭牆,並用儒家知識分子的獨有方式,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一臉懵逼的張五哥,代表了絕大多數在場官員,他們不敢也沒有資格在九王奪嫡中發揮作用,只能被動等待。

但也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會懵圈,久經考驗的圖裏琛圖大人,就特別善於隨機應變,讓自己遊刃有餘-----圖裏琛本來與張五哥隨侍康熙左右,但一看康熙皇帝即將對兒子發怒,馬上便悄悄退後一步,以至於康熙只能拔張五哥的劍。

萬一那把劍真的刺死了哪位阿哥,張五哥罪過可就大了。

圖大人歷仕三朝,一直受到三代皇帝的信任,不是沒有原因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