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是钟山老馗唐进土,感君之赐何以酬君劳。——《大唐钟山进士歌》

在我国封建时代,有哪些国家不知道我们的强大,又有哪些国家敢肆意的侵略和挑衅我们?几千年前我国的文化影响着很多的周边国家,甚至是距我国更远的国家。唐朝时日本派遣留学生来我国学习汉文化,并将我国很多的礼仪制度,文化习俗带回了日本。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很多的古都建筑与我国很相像,不仅是建筑,日本的和服便是仿照我国唐朝时期的服装制作。《博物志》记载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让欧洲国家感受到了这个东方古国的神秘魅力,在古代欧洲,能够使用中国丝绸和瓷器的一定是贵族,因为平民根本买不起中国的瓷器,丝绸和茶叶等等。在欧洲国家我国出口他们的物品都可以算是奢侈品,只有自己才有资格和能力享受。

虽然汉朝我们有丝绸之路,宋朝我们有海上丝绸之路,但是由于各类条件的限制,这种进出口贸易并不是很稳定的。不管是自然条件还是交通运输等,都很难满足大需求量的贸易。所以我国与西方的交流大多数都是在中东地区,很多欧洲国家获得瓷器和丝绸的地点也基本是通过阿拉伯人。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接触不算多,甚至西方人曾一度以为,瓷器和丝绸都是阿拉伯人生产。甚至我们现在所用的数字都是以阿拉伯数字相称,但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所发明,只是通过他们传遍了世界。

几千年前的印度像现在一样,仍是一个人口大国,公元前128年张骞出使大夏国,而这个大夏国便是印度的前身,这个国家人口众多,张骞曾称这个国家为身毒。自张骞之后,两国的贸易交往逐渐密切,在唐朝之前这个国家也一直被称为身毒。到唐朝时,人们不喜欢这个称号便根据其读音将其念作天竺。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都听过天竺吧,天竺也就是印度。

根据各自的语言习惯,我们给别人的国家音译名字,其他的国家也自然会给我国音译名字。曾经印度人给我国的名称则是“震旦”,其来源主要是印度的佛经,“震旦”有东方的意思。而我国又是东方国家,震旦在梵文中的是“Cina”,当时与印度有着同样语系的国家,都以此词汇称呼我国。所以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用“Cina”称呼我国。用英文写和读便是“China”,由于是不同的语系,所以写法与读法都不一样,但是意思是一样的。曾有一名外国人慕名游历中国,给中国改了个名字,却误导了欧洲人数百年。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无疑是对中国最为仰慕的外国人之一,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曾称我国是一个满地是黄金的国家,一度引起了不少欧洲人对中国找寻金热。马可波罗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元朝鼎盛时期,他在历经4年的航海后抵达中国,当时元朝的君主是忽必烈,马可波罗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所以忽必烈很重视并任用了这样一个外国人。马可波罗也因此在中国生活了10多年,之后回到了威尼斯。他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描述给了自己的同伴,而他的同伴又根据他的口述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的出版一度风靡欧洲。

吸引了很多的欧洲人来华探索,在马可波罗夸张的描述中,我国似乎是一个用黄金镶嵌成的国家。他描述的元王朝似乎是一个天上的国家,当时眼界渺小的欧洲人不知道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度。也有人曾一度质疑马可波罗的描述,说他根本没有到过中国,只是在中国的周边国家生活了很久,便回到了威尼斯。由于对马可波罗的记载不多,所以马可波罗有没有来过中国也不能确定。

不过在马可波罗的描述中也曾将中国称为契丹,让很多欧洲人以为当时的的中国叫契丹,而“Cina”则是与契丹等同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称元王朝为契丹,却不知道契丹只是当时的一个民族。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开始,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与了解更加全面和具体,不是单单的只从马可波罗的口中了解中国。虽然马可波罗是一个喜欢吹牛的人,但不得不说在他的鼓动下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想要来到东方探索,使得欧洲人的航海技术不断发展更新,进一步加快了世界的联系。

参考文献:

《博物志》

《马可波罗游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