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剛剛過去。

多少打工人紛紛變成“喫圭人”。

這一切都要拜這些電商主播們所賜。

然而在衆多的主播當中。

有一位特殊的主播——演員劉濤。

她以超親民的價格,出色的直播效果。

同樣在電商直播的領域打下了一片江山。

人送外號“劉一刀”。

直播事業做得出色。

演員的本職她也沒有落下。

最近新上的一部大劇。

就讓她的演員生涯。

再次添上一個代表性角色。

《追夢》

在開始說劇情之前。

必須要先提一下這部劇的幕後班底。

曾執導過《雞毛飛上天》的導演餘丁。

與《平凡的世界》編劇溫豪傑搭檔。

強強聯手,給整部劇的質量保駕護航。

再加上劉濤和王雷。

兩位演技實力派傾力加盟。

有這樣的一套陣容在。

這部劇的下限就自然不會低到哪去。

這部劇的題材也十分吸引人。

它聚焦在全國的先進城市——深圳(劇中改名爲南濱)。

以深圳開始建立經濟特區爲起點。

通過講述小人物的故事。

來還原深圳發展40年以來的風雨歷程。

故事開始於1980年的夏天。

水電工程兵魏東曉(王雷飾)跟隨大部隊回到南濱。

奉命支援經濟特區的建設。

作爲南濱人的他。

對這塊土地自然是格外親切。

同樣感到親切的還有他的妻子杜芳(劉濤飾)。

兩人都在南濱這塊土地上長大。

在外漂泊許久。

終於回到了家鄉。

但是一別這麼多年。

一切都得重頭來過。

家裏經濟狀況依舊不太好。

光靠魏東曉微薄的工資很難支撐起一家人的日常開銷。

於是她找了一份港資電子廠的工作。

成爲了一名流水線工人。

卻因爲工頭的勢利和壓迫。

讓杜芳忍無可忍地辭職了。

轉身做起了賣粥的小生意。

卻沒想到生意十分火爆。

一天賺的錢抵得上魏東曉一個月的工資。

大大緩解了經濟上的壓力。

讓全家人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另一邊,魏東曉憑藉一身的好技術以及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

很快就被市裏的領導所認可。

轉業後,點名讓他進入市政府參與工作。

可是作爲他一直懷揣着通訊夢。

經過慎重地考慮。

他決定停薪留職,與朋友共同創業。

追逐自己的夢想。

就這樣,夫妻二人就在南濱這邊富饒的土地上。

開啓了創業的征程。

作爲一部年代戲。

它對年代的還原度非常高。

它將深圳開始建立經濟特區以來發生的重大事件。

都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像1981年炸羅湖山(白湖山)填湖。

建造上海賓館(浦江賓館)。

樹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牌子。

大力引進港資企業等等。

這些都是深圳發展40年來的歷史性事件。

再加上劇中還穿插着許多當年留下的珍貴影像。

讓人恍惚間有一種在看紀錄片的感覺。

除了對歷史事件的還原外。

劇組在服化道上都下了狠功夫。

像魏東曉剛剛回到深圳時。

坑窪破爛的村落。

家中斑駁的牆面和老舊的桌椅。

以及南方常備的草蓆。

再到後來商人手中的大哥大。

街上零星的出租車。

還有陳大堯的裝扮。

都真切地還原了80-90年代時。

那個正在迅速崛起的深圳。

能將這種年代感樹立起來。

一部分歸功於製作團隊的用心。

另一部分則依靠的是演員優秀的表演。

將一衆角色都塑造地非常豐滿。

首先當然是王雷扮演的魏東曉。

這個角色身上的身份實在太過複雜。

他是軍人、是創業者、是丈夫、是父親。

衆多身份於一身。

要想真正地詮釋出來十分困難。

可王雷卻將這些身份都融爲一體。

真正做到了毫無表演痕跡。

舉手投足之間彷彿就是魏東曉本人一般。

實在是讓人讚歎。

還有飾演杜芳的劉濤。

她將杜芳身上的頑強與無助通通地演繹了出來。

面對生活困苦,她沒有放棄,努力奮鬥。

可是當她面對陳大堯。

一想到他帶走了自己的兒子時。

劉濤將那種無助與悔恨交織的感覺都呈現了出來。

讓人看着都十分心痛。

不僅是主角。

飾演配角陳大堯的任東霖也將這個角色演活了。

他將陳大堯精明算計的特點牢牢地扣住。

臉上從來都帶着一種平易近人的微笑。

無論是外人怎麼對他。

他都不輕易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

他明確自己的目標。

會制定周密的計劃。

爲了達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

即便是這樣陰狠的一個人。

他也是有底線的。

那就是杜芳的兒子蠔仔。

曾經因爲想要杜芳和他一起逃港。

他將蠔仔擄過去,以此威脅她。

可是阿芳沒有如他所願。

只拜託了大堯好好照顧蠔仔。

於是爲了這個承諾,他堅守了十年。

他將蠔仔當自己的親生兒子養大。

哪怕自己做再多壞事。

也絕不讓蠔仔接觸世界陰暗的一面。

任東霖對角色心理的精準把控。

讓他在表演的層面上絲毫不落兩位主演的下風。

然而,即便是有這些光環加持。

這部劇卻並不出彩。

它註定會是一部遺憾之作。

本應在8月份就上線的它。

臨時改檔。

再上線時,原本44集體量的劇。

硬生生被砍成31集。

這應該是我聽過砍得最離譜的一次。

平均一集40分鐘的時長。

這一刀下去足足砍掉了1240分鐘。

直接導致了劇情前後不接。

讓觀衆看得雲裏霧裏。

劇情鋪設的細節全部不見。

特別是大逃港和打擊投機倒把事件。

被刪減了大量的段落。

這直接導致了許多人物的消失。

以及人物背景的缺失。

留下的僅僅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

我們只能從這些片段去推測原劇情的面目。

像魏東曉回鄉探親一段就幾乎刪減完

並且在劇中還能明顯地看出。

在拍攝過程中,對於地名是沒有進行任何改動的。

而成片出來後,所有關於深圳的真實地名一律修改。

這就導致在目前播出的集數中。

所有的臺詞都是由配音演員重新配音的。

讓人聽了十分地出戏。

即使是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

劇組依舊克服了困難。

將這部劇推了出來。

並且還能夠保證整體劇情的大框架不變。

這種精神真的是讓人十分欽佩。

但是我依舊覺得非常失望。

因爲他本可以成爲一部優秀的年代劇。

這樣的刪減和改動。

無疑是抹殺了全體工作人員爲這部劇付出的努力。

這是我們所有人的遺憾。

藝術,本身就應該有一定的創作空間。

特別是在年代劇中,更是如此。

古人說,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

意思是,立足當下,要記住曾經的道理。

將他當做鏡子來對照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用藝術的形式去還原歷史。

讓更多的年輕人去明白曾經的精神。

以曾經不好的過去當做典型來批判。

不是比一味地刪減更好麼?

只希望在未來的有一天。

影視劇的審查制度能夠更加完善。

再也不要有這種遺憾的事情發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