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9年,植被覆蓋度由17.78%增加至60.68%,陝西生產總值從1804億元上升至25793億元

11月13日,記者從陝西省氣象局獲悉:今年,陝西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作物氣象服務中心利用氣象衛星可見光、植被覆蓋度、植被固碳、土壤保持等數據及多元衛星遙感與地面站點監測數據,形成了陝西黃河流域監測專題報告。報告顯示:2000—2019年的近20年間,陝西黃河流域社會經濟與植被生態價值同步增長,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總體向好、局部良性循環。

陝西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作物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何慧娟介紹,利用衛星夜光監測分析得出:2000—2019年陝西黃河流域燈光總強度及陝西生產總值都呈明顯上升趨勢。2019年燈光強度是2000年的5倍,陝西生產總值從2000年的1804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25793億元,表明近20年來陝西黃河流域城市化發展快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升。

從燈光強度的空間分佈來看,近20年區域城市規模顯著擴大,關中以城市羣發展爲典型,陝北以能化工業區發展爲典型,由交通運輸網建設發展帶動中小城市發展,呈現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空間發展格局。

衛星遙感監測顯示:近20年來陝西黃河流域植被覆蓋度及植被固碳量呈明顯增加趨勢,植被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生態保護工程成效顯著。植被覆蓋度由2000年的17.78%增加至2019年的60.68%,增速爲每年0.85%。植被固碳量(除耕地)由2000年的255.69克/平方米上升至2019年的477.35克/平方米,增速爲9.32克/(平方米·年)。退耕還林區植被增加最明顯,退耕還林區植被改善氣候貢獻率佔38.45%,人類活動貢獻率佔61.55%,說明生態工程是主要因素。

用植被覆蓋度與燈光強度變化疊加分析發現,近20年陝西黃河流域燈光強度與植被覆蓋度同步增加的區域佔84.44%,說明區域植被生態與社會經濟協同發展。隨着退耕還林(草)工程的實施和城市綠化工程的持續推進,城市化發展與植被生態價值同步增加成爲陝西黃河流域發展的主要趨勢。

報告利用衛星數據得出:陝西黃河流域土壤保持能力提升,黃河輸沙量明顯減少。黃河主要站點龍門站和潼關站輸沙量都呈明顯下降趨勢,減少速率分別爲0.05億噸/年和0.14億噸/年,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土壤保持能力提升明顯區域與植被覆蓋度增加的區域保持一致,說明退耕還林(草)、淤地壩等生態、水利工程的實施對土壤保持能力的提升有明顯促進作用。

來源:陝西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