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在哈爾濱市哈西大街跨哈南場立交橋施工現場,兩座總重量達5.6萬噸的斜拉橋體主塔,歷時2小時完成了逆時針79度和順時針93度的同步轉體,標誌着由鐵五院勘察設計、中鐵二十二局集團施工的國內跨越鐵路既有線路最多、我國高緯度高寒地區轉體重量最大轉體斜拉橋合龍。

轉體前
轉體後

哈爾濱市哈西大街跨哈南場立交橋是黑龍江省“百大項目”,其中,哈西大橋爲全線的控制性工程。該工程是哈爾濱實現飛機場、高鐵站、市內主幹路相連的“最後一公里”,此次斜拉橋的主橋轉體施工更是整個工程的控制性節點。

兩座斜拉索主橋利用球鉸轉盤進行轉體的總體方案,兩座主塔轉體總重量達到5.6萬噸,是全世界高寒地區轉體重量最大的斜拉橋。同時,該橋兩側轉體主樑長度差達17米,需在轉體期間進行1200噸的配重保持轉體穩定性,這是中國國內採用不平衡轉體法設計施工的最重橋樑,轉體施工也是世界高寒地區城市立交橋上跨大型鐵路編組站首例。

這座橋樑長843米、寬30米,雙向6車道,爲混凝土現澆連續梁結構,上跨哈爾濱鐵路局管內最大路網性編組站哈爾濱南站的48條鐵路既有線和1條市政主幹道,主跨長198米,兩側邊跨各長118米,兩座主塔高73.7米。

鐵五院項目組經過反覆優化塔梁預應力及斜拉索索力,優化上下承臺鋼筋尺寸及佈置,精確研究調整轉體段配重,最終克服了結構局部計算、大噸位轉盤設計、梁段不平衡轉體等設計難點,成功完成了一次世界級的“極限轉體”。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施工團隊還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立了科技課題研發小組,針對極不平衡轉體施工控制技術、超低溫環境轉體關鍵技術、基於北斗衛星預警系統的複雜轉體信息化控制技術、基於BIM的跨鐵路站場狹小施工場地施工組織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開展研究攻關。

據悉,該工程通車後,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哈爾濱西部地區路網綜合交通能力,完善哈西路網,推動羣力、哈西、哈南、松北、平房等行政新區的快速發展,還與哈爾濱機場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相連,進一步加強黑龍江省與全國各地乃至遠東地區的人員、經濟、文化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