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年代,能够执行主席亲自派遣的秘密任务,这样的人,不多,开国中将曾思玉,就是其中一位。将军是江西省信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军时期,他的职务,其实并不高,怎么就成了主席信任的人了呢?这源于长征途中一次特殊的任务。在长征开始时,主席的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由于博古对共产国际派来的顾问李德是盲目信任,导致主席在长征开始前,就被靠边站了。

在第五次围剿失败后,主席就为红军的出路和中国革命的前途,甚为忧虑,导致身体状况很差,无法进行艰苦的行军,需要用担架抬着走。这个任务,由红军总政治部保卫部交给了红一军团第二师,当时,红一军团第二师的师长,就是著名战将陈光将军,政委是肖华将军。两人对此任务,非常重视,考虑也非常周全,当然,从部队中挑选抬主席的担架队员,这个事很好办,但是,既然是抬着担架走,肯定走不快,一旦掉队了,怎么办?那就需要一名熟悉地形的指挥员带队。

这个指挥员的任务,就交给了时任红二师师部通讯主任的曾思玉将军。曾思玉将军是江西信丰人,对安西、古陂的地形非常熟,用陈光师长的话说,他就是活地图。曾思玉在执行任务中,与主席有了深入的接触,主席当时对他的评价是::“你这位信丰老表很精干哪!”在强渡乌江的战斗中,曾思玉又临时接到任务,指挥架浮桥扎竹排,为部队强渡乌江提供工具。接到任务后,曾思玉将军带领两个工兵连,绑扎了六十多只竹排架起了浮桥,不仅保证了红二师官兵强渡乌江成功,而且让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安全渡过了乌江。对此,主席又评价说:“真了不起,我们的工兵就地取材,以筏架桥,世界上都没有过。”

将军执行主席亲自派遣的秘密任务,最著名的,就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两军胜利会师后,出现了大家都知道的问题,由于事态紧急,主席紧急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迅速脱离险境,率领红一、三军团立即北上。但这个决定,当时无法告诉红四方面军手握兵权的总指挥徐向前,如果不把事情原委告诉徐帅,很容易使两军之间,产生极大的误会。于是,主席给徐帅写了封信,派人送去。但这个信,是极其绝密的,必须派一名最可靠的人去。那么,派谁去呢?这个任务,又落到了曾思玉身上,这封信最终顺利送到徐帅手里,历史对这封信的评价是,事关红军生死的一封信。

如此,在许多关键的时候,主席都会想到曾思玉将军,曾思玉将军也多次执行主席亲自派遣的秘密任务,都圆满地完成了。在建国后,将军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数十次受到主席的亲自接见,担任过武汉军区和南京军区司令员这样重要的职务,2012年12月31日,将军病逝于辽宁大连,享年102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