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隋忠偉

11月11日,記者從山東港口日照港獲悉,2020年1-10月份,港界市控監測點PM10濃度均值7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5%,超額完成了日照下達的PM10濃度同比改善18%的攻堅任務和每月考覈限值。

同時,鐵腕治污化爲了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動能”,實現了防疫與生產兩手抓兩手贏:1-10月份完成吞吐量3.72億噸,同比增長9.9%。其中集裝箱完成399萬標箱,同比增長7.8%。實現利潤12.95億元,同比增長1.67%。累計完成工程計劃投資52.1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6.7%。

1小標,鐵腕治污不是“階段性重點”,而是“新發展格局”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

放眼“十四五”乃至更長髮展階段,“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山東港口日照港主要負責人表示,綠色作爲新發展理念的應有之義、高質量發展最深沉最持久最具溫情的底色必須毫不動搖以一貫之。作爲日照“最核心的戰略資源、最重要的發展平臺、最靚麗的城市名片”,鐵腕治污攻堅行動就是讓港口這張城市名片更精彩,山東港口日照港有責任有義務與城市發展共擔當。

爲此,山東港口日照港將鐵腕治污作爲“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的“一把手”工程頂格推進,成立了以主要負責人爲組長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領導小組,印發《大氣污染防治集中攻堅行動方案》,建立預警分析、考覈問責的戰時工作機制;借鑑城鎮精細化管理綜合考覈模式,制定印發了《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專項考覈辦法》,抽調專人組建攻堅專項督查隊伍,每日檢查、每週通報、半月考覈,對存在問題跟蹤整改,落實閉環管理;對連續排名靠後的單位實施預警、約談等措施,形成衆人鐵腕同治污的濃厚氛圍。

堅持鐵腕治污不是“一人有病大家喫藥”,而是“精準施策”“對症下藥”。實行“一區一策”分級管控模式,專門制定了《“一區一策”網格化管理標準》,建立重點管控區、標準管控區兩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制定了道路三級管理標準,將港區劃分爲40個網格,明確了856項具體管控要求,並逐項落實到班組、到個人。

2小標,鐵腕治污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加快提升本質環保項目

山東港口日照港分管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鐵腕治污重在治本、標本兼治,捨得投入、加大投入,高標準實施技術改進、流程升級,全力推進污染源頭治理和本質環保建設,使企業的生態底蘊更加豐厚。

今年相繼投資1.7億元,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環保設備設施改造提升項目47項,維修改造港界、港區道路8.3萬平方米,加裝流程設備清掃、噴霧裝置183套,設置岸邊霧炮20臺,增設道路噴淋4200米,新建洗車設施9處,新購清掃、灑水設備38臺,高空霧炮車1臺。正在推進的掛圖作戰、定期督辦項目17項,包括實施石臼港區東區、北區及西區環保設施提升工程,開工建設石臼港區南區、嵐山港區南區高度17-19米的防風抑塵牆等。

結合“智慧港口”建設“靶向發力”,鐵腕治污不搞“水到渠成”,而做“渠成水到”,把工作做到頭裏。環境智能管控平臺通過25個環境監測微站監測空氣質量變化,對2400多個垛位實時監控苫蓋、噴灑抑塵劑和作業等情況,在線監管170多臺環保車輛使用情況、作業路徑等,進一步增強了治污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裕廊公司成立9個黨員突擊隊,建立雙隊長負責制,從卸船、發貨全流程梳理環保問題38項,逐項制定針對性措施,新增34套抑塵料斗,6套負壓除塵器,創新實施6項抑塵作業法,實現了補短板、填漏洞,把遏制揚塵污染問題做得更實更細更有效。

針對散貨垛位防塵問題,股份二公司不搞“亡羊補牢”,做實“雨前送傘”,設立“散貨抑塵劑實驗區”,區域周邊設立環境監測點,對粗粉、精粉、塊礦等7個鐵礦石品種進行抑塵劑噴灑實驗,積累表面硬度、抗風特性、抑塵劑配比等數據,研究制定精細化抑塵劑使用規程,爲散貨垛位披上可靠有效的“防護膜”。

3小標,鐵腕治污不是一項“政績工程”,而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在港區規劃佈局調整上,山東港口日照港新一屆領導班子更是將鐵腕治污擺到“與地方黨委政府的關係更加密切、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更加深入、對地方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加突出”的“民心工程”高站位擺兵佈陣。

倍受關注的“東煤南移工程”作爲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工程,山東港口日照港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了“15年領先,30年不落後”的新要求,將投資規模從35億元提升到50億元以上。“東煤南移工程”全部投用後,原有煤炭碼頭及堆場將關閉,其功能全部轉移至石臼港區南區。如此一來,港口的工藝佈局將更加優化,集疏運更加暢通,實現了燈塔風景區、“海龍灣”的貫通,尤其是和城市居民的相互干擾明顯減少,有效解決鐵路貨運穿越城市人口密集區的問題。預計2021年底南區將全面建成投用,全面實現“東煤南移”,使易揚塵貨物遠離城鎮中心和居民社區。

位於主城區與港口交匯處的海龍灣,通過實施國內首例退港還海工程、東煤南移、礦石南遷和疏港鐵路工程建設,將煤炭、礦石作業產能轉移到10公里外的南作業區。未來騰退的133多公頃陸域,將形成休閒度假、金融貿易、國際郵輪、人文居住“四大片區”,推進城市景觀岸線與港口生產岸線協調發展。

目前,海龍灣區域46萬平方米沙灘和1385米景觀長堤、燈塔建設完成,實施待建區域植草綠化22.7萬平方米,煤炭貨場已搬遷騰空場地6.5萬平方米;石臼港區南區煤炭工藝系統、礦石泊位已投產運行,區域全流程化改造正在加快推進,已委託中交一航院編制了環保專項規劃,兩處防風抑塵牆提前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底南區將全面建成投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