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致富树”,提“枣”奔小康

准格尔旗龙口镇依靠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造就了优良的枣果品质,被誉为准格尔旗的“花果山”。今年,准格尔旗龙口镇马栅村的百亩枣林喜获丰收,村民们在枣林里打枣、选枣、装枣、大家干劲十足,收获的喜悦弥漫在田间地头,红彤彤的大枣撑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映红了乡亲的致富路。

各式品种的枣树

目光远眺,黄河岸边的漫山枣林里玛瑙珍珠一样的红枣,在阳光的照耀下摇曳枝头。在马栅村的李家坪社村头,记者见到了村民李三应,他和村民正在枣林里忙个不停,虽然2020年当地普遍干旱,墒情并不是特别好,但提起枣树,李三应还是满面笑容,因为今年枣树的挂果率很高,算的上是丰产。

李三应现在说起枣树来一脸喜色,然而时光倒流几年前,情况却大不一样,原始的本地枣个头小、口感差,一直难以打开销路,打枣收枣又是件费时费力的劳心事,花钱雇人打枣又划不来,所以近百亩成片的枣林一直属于果挂枝头无人料理的情形,村里人家满院子的红枣都无人收购,老人无奈地守着堆积的大枣,满面愁容。

村民们正在打枣、收枣

为了解决枣树老化、品种单一这些制约红枣种植销售的难题,村里积极探索,在枣树品种改良上下功夫,集中开展红枣改良示范试验工作。对现有的老枣树,统一采取去头处理,帮助其促发新枝,提高坐果率,与此同时还引进“新品种进行嫁接,村里还引进了“富硒”红枣培育技术,通过富硒营养液浇灌喷洒方式,使得红枣的营养保健价值进一步提升。今年国庆期间,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到当地村民家买红枣,提起村里红枣改良的事,和眼前百亩枣林的变化,李三应老人特别兴奋。

村里新建的游客接待中心

在村子的一面山坡上,300余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站在游客接待中心的观景台,可俯瞰整个村子的面貌和百亩枣林。在打造乡村旅游项目规划中,游客接待中心特别设置了农副产品展示区,并以此为样板,逐步引导村民更新换代,种植新品种优质瓜果。接待中心还配套了农家乐、餐饮、住宿、休闲活动等,来提高乡村旅游的丰富性和体验性。“这个游客接待中心曾经是一所村办小学,废弃多年,现在打造成了乡村旅游的一部分,目前主体观景台已经建成,正在完善室内装修。”村委负责人介绍。

“我们对马栅村李家坪社的红枣产业发展充满希望,我们正在打造以红枣采摘和枣林观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希望让红枣产业继续‘红’起来,吸引更多的人来我们村观光游玩,拓宽农民致富路”。马栅村党支部书记黄建军说。

产自龙口镇的梨枣由于上市早、价格高备受市场和农户青睐。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村里的枣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升,个儿大皮薄,清脆香甜的梨枣也给当地农户带来好收益。而马栅村暖泉社“花果大户”48岁的高玉梅作为圈中的“名人”,她家20多亩的花果园也让高玉梅一家过上了天翻地覆的好日子 。

暖泉社村民高玉梅在自家的枣园

回忆起苦日子,高玉梅滔滔不绝。1991年高玉梅和丈夫结婚,那时候的经济来源只能靠着婆家留下的几亩果树和种地打杂维持,日子过的捉襟见肘。1995年,他和丈夫外出做起了买卖,卖小家电、卖皮鞋,生意非但没挣钱反而赔个底儿朝天,痛定思痛的夫妻俩决定再回到村里,开荒种地发展林果产业,把婆家的留下的花果林再发展起来。

村民自家经营的果园

俗话说:“家栽一棵树,解决油盐醋。家栽十棵树,解决衣和裤。”从九十年代至今,夫妻二人经营的这片果园发展至20多亩,果园里涵盖了葡萄、李子、杏、梨枣、桃子、苹果等多个品种。2016年,夫妻二人攒够了积蓄盖了新房,镇上还买了底商,家里的光景越过越好。今年,自家果园里仅梨枣的产量就达到3000多斤,单靠零售,收入就有近六万元,而像本地毛桃上市较早的果品,一经上市早已销售一空。

“这么多年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在果园的经营中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和技术亏损了不少,我只好联系技术人员到基地里指导,还参加各种培训,果园里的品种也不断的在更新换代,不断的引入新的品种,我们夫妻也在种植上有了一些经验。现在看到满树硕果累累,流多少汗、受多少累都觉得是值得的……”高玉梅感慨道。

如今夫妻二人管理起这片果园来也算是得心应手了,但高玉梅说还要不断学习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力争达到高效、高产。对于目前的枣的销售,高玉梅更是信心满满:“我们的梨枣产量高、核小肉多,口感好,很受顾客的青睐,呼包鄂周边的货商会上门订货。我们还打算建一个恒温库,把这些果品储存起来,反季节卖价格会更高一些,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多了解一下我们马栅的好枣,要买就买马栅枣!”算起了今年的收入账,高玉梅高兴地说。

近些年,准格尔旗龙口镇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抓住机遇、趁势而为,鼓励村民大力种植海红树、枣树、桃树、杏树、葡萄树、苹果树等经济果林“致富树”,用果林绿化荒山荒沙,走“生态+”复合型经济果林产业发展新路子,通过林果产业的发展,为村子带来了人气,也增加了村民收入。以马栅村为例,村里为了增加农民种植枣树的积极性,帮助农民嫁接改良品种,改良枣的口感,发展“红枣主题旅游”,吸引游客采摘,或是把村民自家的制作的“醉枣”卖到城里的商超,切实为农民带来收益。

村里嫁接的新品种枣树

黄河岸边枣香飘,徜徉于枣林间,村民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忙着打枣拾枣,到处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满园果香,农颜自乐。一年的辛勤耕耘,果农终于获得喜人的丰收,那缀满枝头的颗颗果实,红彤彤、光润润,“枣”已照亮了小康路,也映红了农民的笑脸……

图文:刘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