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规范摊点乱摆,又要满足困难群体谋生。通川区积极探索城市管理与民生保障平衡点,为特殊困难群体打造暖心小铺,让他们有固定摊点谋生,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实行一摊一策,切实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彰显通川温度。

杨光贵是一名残疾人,靠摆地摊经营擦鞋、修锁等为生。以前长期打游击、见着城管“躲猫猫”。如今,在通川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帮助下,他免费得到了配备齐全的定点摊位,从此再不热晒雨淋,更不必东躲西藏了。

摊主 杨光贵:原来就是怕城管撵我们。现在安安心心摆摊了,做生意了。

小摊位、大民生。一个小摊担起全家饭碗。暖心小铺的设置,不仅带给他们一份心安,也为城市带来一抹亮色。

摊主 浦传书:我们原来摆的摊也是乱七糟八的,都不好看。现在这个摊位是免费给我们做的,又美观又方便,我们离家又近。

在暖心小铺打造中,通川区组织相关部门现场看点,进行摊位审批和设置,同时,根据特殊困难群众身体情况,由专业设计团队现场设计,免费为他们配备桌子、藤椅等设施。

通川区东城街道办事处城市环境治理中心副主任 肖功进:我们考虑到这类特殊困难群体的生计问题,设置了临时摊点,并且打造暖心小铺。同时设置了准入机制,把实事办好。

通川区通过准入退出机制的建立,严格执行特殊群众资格审批,明确定点摊位使用期限,真正实现暖心小铺全面覆盖特殊困难群体。目前,共计向中心城区特殊困难群众配备“暖心小铺”48套、遮阳伞28把,涵盖小吃、水果、小百货、蔬菜、配锁、修鞋、贴膜等多种经营业态,惠及特殊困难群众71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