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點名、衛視停播、平臺下架、官方回應。過去的兩天,電視劇《雷霆戰將》徹底“火了”,只是卻是被定在抗戰劇的“恥辱架”上,甚至可以預想的未來,它將以反面教材的形式頻繁出現。

11月15日,《雷霆戰將》上線的第12天,人民日報發表標題爲《“八路軍”住別墅抹髮膠,別把偶像劇套路用在抗日題材上》的文章,批評該劇中的偶像劇套路,指出“影視劇中考慮年輕人的習慣,創新表現方式,並非不可以,但前提是尊重歷史,不能劍走偏鋒”。

一面倒的輿論討伐下,11月16日,湖南衛視停播該劇,以《最好的時代》緊急替檔;芒果TV、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也先後下架了該劇。——據媒體報道,這也是 近年來官方首例叫停的非黃金檔電視劇。

如果以此爲結局或許羣情尚沒有到激憤的程度,爲輿論再添一把火的,是16日下午《雷霆戰將》官方微博發佈的圖文回應,以貼照片、甩數據的方式回應了女兵穿裙子、年輕演員不適合出演八路軍將領、以及國軍將領在戰場抽雪茄喝咖啡等問題,並強調“瑕不掩瑜,本劇的主要劇情都經得起歷史考證”。

不過這條回應並沒有太多人買單,甚至被冠之以“詭辯”“偷樑換柱”的稱號:劇方試圖以經得起考驗的歷史史實,混淆劇中的一系列“神操作”。截止寫稿時,這條微博已經刪除。

至此基本可以判定,《雷霆戰將》的“社會性死亡”。短短兩天時間裏,關於抗日題材的創作邊界再次被關注被討論:《雷霆戰將》究竟是如何觸發抗日題材警報器的?觀衆需要什麼樣的抗戰劇?劇方苦苦掙扎的背後又有哪些市場博弈呢?問題和答案都在浮出水面。

“青春版亮劍”到“抗日神劇2.0”,《雷霆戰將》做錯了什麼?

《雷霆戰將》的基本盤是非常不錯的。這種“不錯”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其一是站在國民度頗高的經典抗日劇《亮劍》的肩膀上,以李雲龍主要原型王近山將軍等英雄故事爲模板,極大得拉近了與市場和觀衆的距離;其二,張雲龍、高偉光作爲年輕演員代表,雖然稱不上演技精湛,但也都有拿的出手的代表作。

如果僅僅只是站在這一概念上,“青春版亮劍”似乎也可以接受,但是具體到影視化版的《雷霆戰將》中,其實不難發展整個過程更像是一個“0.9的N次方”的故事。 從劇本創作、影視拍攝到演員表演、服化道等,該劇都有引發網友詬病的地方。

總結來自網絡上的聲音,不難發現臉譜化的人物、浮誇的表演等,都讓該劇在播出期間就引發了市場差評; 而過度追求年輕化的演員陣容和服化道,則是該劇更爲顯性的問題——也就是官微回應的年輕演員和抽雪茄抹髮膠兩個問題。

或許在歷史考究中抗日隊伍中不乏年輕的將領,但是從影視效果來看張雲龍顯然撐不起這樣的角色,高偉光的表演也略微流於表面甚至是浮誇,即使是印小天、保劍鋒等演員也被媒體評價“角色信服度稍弱”。一個本質性的問題是,市場並不拒絕以年輕化的視角去解讀經典,但創作最根本的是從內容出發、從人物出發。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髮膠打得油光鋥亮的頭髮、八路軍女護士一水兒的修身連衣裙、白色高跟鞋等 難以被信服的服化道。這些來自故事、演員表演和服化道的不滿,最終匯聚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並在人民日報點評的“偶像劇套路”中找到了情緒出口,一發而不可收拾。

爲“青春版亮劍”而來,到“抗日神劇2.0”,《雷霆戰將》冤嗎?答案是否定的。尚不論“青春版抗戰劇”本就是悖論,問題是年輕化的班底、年輕的服化道,就能撬動年輕市場了嗎?這本來就是一種認知上的“陳舊”——百度數據顯示,《亮劍》受衆羣中19-24歲的觀衆佔比47.28%,25—34歲的觀衆佔比28.77%。

“抗戰偶像劇”並非原罪,市場需要怎樣的抗戰劇?

“《雷霆戰將》這個事會發生並不意外。近些年雖然國產劇有好作品,但絕大多數劇都是非常廉價的用沒什麼演技的流量男女去浮誇地演繹所謂的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情節,不論是職場劇還是勵志劇還是仙俠劇,沒有一點思想內核。只不過如今這羣人又盯上了革命抗日題材”,來自微博網友的話可謂一語道盡內核。

當我們逐漸習慣了古裝偶像劇、青春偶像劇、甚至近年來諜戰偶像劇之後, “偶像化”正在迅速侵襲所有題材。一般來講,偶像劇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帥氣魅力的演員,一般爲當紅的偶像藝人;符合社會流行的造型服飾;細膩青春的浪漫愛情等,當然這些元素也被或全部或部分的搬進了各種題材中。

抗戰偶像劇,並不是市場新鮮名詞。早在2012年《向着炮火前進》中,吳奇隆扮演的土匪就留着飛機頭、穿着皮夾克、騎着鐵摩托,酷炫十足,甘婷婷同樣是光彩照人,而兩人之間也是打情罵俏的歡喜冤家。雖然該劇被嘲雷點太多,但在當時嚴肅題材娛樂化也曾被肯定,有資料顯示“觀衆的平均年齡至少年輕了五歲”。

只是時移勢易,觀衆的審美水平不斷提高、歷史的沉痛不容戲說,比起追求爽感大衆更看重真實感、厚重感, 市場對“抗日神劇”的抵制正在由心而發。這種“神劇”,不止是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僞白癡化,也不僅是手撕鬼子、褲襠藏雷,而是指一切試圖跳脫出歷史史實的創作。

另一方面,近年來關於抗日劇的政策紅線也在不斷收緊。尤其是今年7月份,廣電總局還發布了通知,要求相關機構不得播出違背常識倫理、隨意戲說解讀歷史、過度娛樂化的抗戰題材電視劇。——這或許也是《雷霆戰將》在被點名批評後迅速被下架的原因。

不過若是以此簡單粗暴抗戰偶像劇判死刑,也不甚客觀。以霍建華、楊紫2014年出演的《戰長沙》爲例,便是典型的用偶像明星演出了高質量高口碑、又將歷史抗戰和浪漫偶像愛情完美融合的抗戰劇;好評如潮的《僞裝者》同樣是偶像抗戰劇中的傑出代表。

換言之,“偶像化”並不是《雷霆戰將》的“原罪”,它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娛樂和扭曲抗戰歷史,在人物塑造上缺乏強有力的市場信服度。而這無疑也爲市場敲響了警鐘: 相比去追求所謂的年輕化、青春化,不如踏踏實實講好故事、做好影視化呈現。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品質在線,觀衆自然買單。

詭辯、移花接木背後,中廣影視的“垂死掙扎”

《雷霆戰將》的第三波輿論討伐是被官微親自送上去的。微博上#雷霆戰將髮長文回應差評#閱讀量達到1.5億;百度指數上,搜索熱度同樣在16日達到峯值12萬+,資訊指數近20萬。官方回應有一種垂死掙扎的意味,畢竟一旦“罪名落定”,也就基本判定了不可能再次上線,背後的資本市場也將遭受波及。

作爲最大出品方,中廣影視也再次進入大衆視野。謂之再次,是因爲距離之前的“輝煌”過去已久。中廣影視應該有兩個頗爲顯著的標籤, 一個是其在資本市場的攻城略地,2011年成立、截止2016年6月市值依然高達16.26億,僅次於新媒成品。而這與其在資本市場的一系列動作密切相關。

另一個則是濃烈的“亮劍”色彩。資料顯示2016年其以369萬與《亮劍》小說作者都梁簽下獨家IP授權,預計開發《亮劍-雷霆戰將》、《亮劍-未來戰士》、《亮劍-星空大戰》三部電視劇、以及《亮劍》網絡大電影。而從同期發佈的投資預案來看,其對於項目抱有的高期待不言而喻。

如果提及一個關鍵人物,萬榮,也就不難理解中廣影視對《亮劍》IP的熱情了。萬榮,中廣影視董事長,作爲資深製片人,他的代表作有《亮劍》《亮劍-鐵血軍魂》,除此之外,《歷史的天空》等背後同樣有他的身影。可以說在革命抗戰題材領域,有他的一席之地。

只是輝煌的分界線似乎從2017年就劃下了,而且是從資本到創作全方位的。資料顯示,2017年開始,中廣影視就陷入了連年的虧損中,除了2018年略有減少外,都在連年擴大,甚至於新三板公開資料顯示其當下總市值僅爲1.08億,較之鼎盛時期不可同日而語。

2017啓動的《亮劍-雷霆戰將》所承擔的市場使命也就不言而喻了。雖然輾轉多年,但據媒體報道,《雷霆戰將》獨家首輪播映權轉讓協議、信息網絡傳播權獨佔轉悠許可使用協議預計臺網授權費用總額約2.11億元。而公開資料顯示,該劇投資金額爲5000萬元。只是這種美好最終被“下架”打破,甚至是雪上加霜。

被腰斬的《雷霆戰將》之外,市場對於《亮劍》改編作品的市場好感度同樣在被透支,換言之未來《亮劍-未來戰士》、《亮劍-星空大戰》還能否面世尚是問題。更何況雖然中廣影視手握《花千骨》作者果果的《星海薔薇》、魯強的《小別離》電影版、《職場紙牌屋》、《不在別處》等IP版權,年初《星海薔薇》已殺青外,其餘皆未有進一步的消息露出。

用“風雨飄搖”來形容此時的中廣影視毫不爲過,如此也就不難理解其對於《雷霆戰將》的押注之大,只是奈何觸碰了市場紅線慘遭腰斬。中廣影視和《雷霆戰將》的故事並不美好,但卻再次告訴市場了一個真理: 市場和觀衆只會爲優質內容買單,任何妄圖投機取巧走捷徑的人最終都只會“偷雞不成蝕把米”。五大衛視、四大視頻網站扎堆:“雙十一晚會”成綜藝新I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