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媽祖回家》首映這天,恰巧新劇《鹿鼎記》也開播了,兩者題材類型大不相同,卻不妨對比一下,後者“小桂子”韋小寶被七個老婆前呼後擁,快樂似神仙,前者的主人公“阿桂”吳天桂只是三個老婆,就已經顧頭不顧腚,在無盡的獅吼和撕扯之間苦不堪言,兩者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卻是同樣稀奇討喜,令人撲哧。

故事從一開始的時候就顯現了豐富的、源自現實的幽默感。比韋小寶晚生了大概三百年的吳天桂,因爲家境殷實,斷斷續續娶了三房太太,現在成了全縣的落後典型,要想繼續過日子,就必須離掉兩個,他嘴上說這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選擇,實際情況正相反,一家人正上演着狼多肉少的爭夫記,三個太太白天打翻醋罈子,晚上輪班對他軟磨硬泡,分房,封門,抽籤,還有爬樓跳河喫老鼠藥的鬧劇,接連捅出一大堆笑料。

強烈且鮮明的地域特色與生活質感,形成一幅閩南風情畫,包括莆仙戲等文化元素的加入,帶來了別緻的觀感。當然,這部影片就如同一座寶藏,看點遠不止如此,另一位男主人公的處境也是又糗又囧,來自臺北陰差陽錯留在本地務農的逃兵林奇偉,思念家鄉的妻子和孩子,無奈之下欺騙了阿桂,兩人結拜兄弟,趁着夜黑風高,把三個吳太太和一對兒女都帶上小船,向着對岸駛去,從此改變了人生的軌跡,天各一方,用餘生來實現各自的承諾。

《媽祖回家》其實並非喜劇片,從前半段此岸的笑點全開,全是奇聞趣事,到後半程彼岸的風雨兼程,情深意重,影片用數十年的悲歡離合,演盡了命運的反覆無常與信念的地久天長,阿桂和阿偉兩個來自不同地方的普通人,用充滿詼諧與無奈的人生,讓觀衆在悲歡離合的多重體驗之後,對媽祖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無論年代怎麼變遷,世界怎麼滄海桑田,風雲變幻,人心向往的真與善不會改變,媽祖文化作爲兩岸人共同的精神寄託,以及血脈與友誼的紐帶,只要媽祖的指引還在,所有失散的親人,流離的兄弟,都會如《媽祖回家》裏上演的那樣,終有團圓的時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