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從新三板“轉板”而來的企業要衝刺上市了。

近日,證監會官網顯示,北京正和恆基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正和生態”)將於11月19日上會,接受證監會發審委的審覈。

此次申請上市,公司擬募集資金14.52億元,用於“戰略諮詢及管理提升項目”、“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研發能力提升項目 ”、“信息化建設項目”,以及“補充工程項目運營資金”。

IPO日報注意到,正和生態曾於2015年開始在新三板掛牌轉讓,後於2017年底終止掛牌;2019年,公司遞交了申報稿,開始了衝刺上市之路。

01

營收淨利雙降

據介紹,正和生態將自身定位爲“生態環境科技運營商”,核心產品包括生態保護(生態森林、自然保護區建設)、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生態景觀建設,主營業務具體是通過承包各類項目來體現,因此工程施工構成了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根據上會稿,2017年至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71億元、13.14億元,對應淨利潤分別爲1.1億元、1.42億元,處於不斷增長狀態。

而到了2019年,公司的營收、淨利卻雙雙下滑,還未上市業績就開始“變臉”。

據披露,正和生態在2019年的收入爲10.23億元,同比下降14.86%;淨利潤9633.74萬元,較此前同期下滑了32.39個百分點。至於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公司當年第四季度的收入較其他年份有了明顯的下降(收入9967.91萬元,而2019年第四季度則收入5.53億元),對此公司給出的解釋是“控制業務規模、優先選擇回款速度快的優質項目,因而新簽訂單量下降明顯。”

對於上述業績下滑的情況,公司表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其已新取得了金華赤山公園項目I標工程等的分包。

需要指出的是,在監管的“逼問”下,正和生態還補充披露了一起內控問題。

根據申報稿,出於稅收處理的考慮,公司曾在2016年、2017年利用7張個人卡收取供應商資金用於發放獎金及支付無票費用( 正和生態就上述事項向供應商支付2726.79萬元,轉回個人卡2632.62萬元,用於發放獎金績效2306.67萬元);此外,公司的實控人張熠君還存在爲施工單位河北建設集團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幫助並由個人卡收取報酬的情形。

0 2

賺了還是虧了?

除了業績下滑外,公司的現金流也顯得不樂觀。

IPO日報發現,2017年及2018年, 正和生態經營活動產生的流量淨額份額分別爲-4.88億元、-2.23億元,已連續兩年爲負,與當期的淨利潤存在的差異較大(1.1億元、1.42億元)。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一般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公司的應收賬款較多,可能是現金收少了”。

據悉,報告期內,公司的 應收賬款已從9.77億元增長至15.13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爲62.86%、54.09%、54.68%。以2019年的數據爲例,正和生態應收賬款的賬齡主要集中在2年以內(1年內的佔比45.21%,1-2年的30.53%);報告期內,其應收賬款週轉率爲0.93次、1.04次、0.65次。

正和生態解釋稱,應收賬款佔比較高與其所處行業以及主要從事工程施工業務有着密切關係,公司按照與業主結算金額確認相應的應收賬款,工程結算與回款存在時間差,導致應收賬款金額和佔比均較大。

至於應收賬款的主要客戶,截至2019年底,公司應收賬款餘額的前五名爲荊州海子湖投資有限公司、太原市晉陽湖管理處、六枝特區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上海綠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局集團第八工程有限公司,這些公司也系正和生態的前五大客戶。

而面對現金流的“捉襟見肘”,公司此次募集資金用途的重點也放在了補充資金當中。在募投項目中,正和生態指出隨着業務的快速發展,所需營運資金大幅增加,因此計劃 投入12.1億元用於“補充工程項目運營資金”,在總募集資金中佔比高達83.33%。

如今,帶着業績下滑的“成績單”,正和生態會以何種方式贏得發審委的“青睞”?

END

記者 楊紫薇

編輯 王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