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疆我的家、最愛大新疆

在新疆,有一個地方,它的面積相當於一個江蘇省,但在地圖上卻無法找到,淹沒在茫茫戈壁的深處,它因爲“兩彈”實驗,成了中國核試驗的代名詞,它就是位於南疆庫爾勒市境內,如今對外開放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馬蘭!

馬 蘭

1.遍地馬蘭草

馬蘭基地,位於庫爾勒市和碩縣境內的烏什塔拉鄉。因爲馬蘭基地緊鄰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腹地的羅布泊,因此也叫羅布泊核試驗場,是我國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核試驗基地。

馬蘭基地名稱的由來有兩個說法。其中一個就是20世紀1958年秋,我國核武器試驗基地創始人之一張蘊玉將軍帶領一支部隊來到這裏,看到此地雖然渺無人煙,卻有着美麗的馬蘭花,於是就取名馬蘭。

沙漠中的馬蘭花

馬蘭基地始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江蘇省的面積。主要擔負我國核試驗的組織指揮、理論研究、測試分析、工程技術和勤務保障等任務。

從五十年代末期開始,就有一大批軍人和科研人員,西出陽關,來到大漠戈壁,爲了開闢共和國核武器的試驗場,來到了羅布泊,來到了馬蘭。隨後,大批家屬、子女也來到馬蘭安家落戶,從此,博斯騰湖湖畔,有了“馬蘭村人”。曾經前前後後在這片戈壁灘裏參加核試驗的基地官兵和技術人員不下10萬人。

2.馬蘭謠

馬蘭,是共和國的首座核試驗基地,地理條件優良,有水源,更不在地震帶上。馬蘭,只是核試驗基地的生活區;核爆區距馬蘭東南約三百公里的羅布泊,只有一條名叫“通京路”的公路與之連接,通常稱作內場。

(電視劇《馬蘭謠》)

1963年10月起,蘭州、瀋陽、北京、濟南等各大軍區的部分官兵開始陸續接到通知,將被調至新疆某“特種部隊”,他們並不知道這特種部隊要做什麼,只是隨軍起程,幾經輾轉,最後到達神祕的目的地:馬蘭。

馬蘭基地的電影票(1973年1月6日)

短短兩年時間,馬蘭從一個鮮爲人知的小鄉村迅速成爲集結數萬士兵的軍事重地。隨着隊伍日漸壯大,部隊先後組建工程124團、警衛團、546醫院、後勤基地汽車修配廠、汽車36團,以及防化團等團部。這些集結在馬蘭的部隊,開始了具體的任務——建造營房、站崗放哨、運輸配給、日常訓練,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3.見證核爆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程開甲(中)和科學家們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人們面對蘑菇雲歡欣鼓舞。)

1964年10月16日,戰士們撤到離預定試爆點80公里外的開屏機場。戴上漆黑一片的護鏡,面向東方試驗場區的方向,等待那顆傳說中的原子彈。

中國首次核試驗爆心

下午三點,官兵們背對原子彈方向,捂住耳朵等待試驗進行。忽然出現閃電一般的白光,一聲巨響從遠方傳來,這時大家纔回頭,透過護鏡,一個火球在預定試爆位置上空炸開,待強光散去,摘下護鏡,看到火焰不段地翻騰向上湧起一朵蘑菇雲,空中的蘑菇雲不斷吸起地面的塵土形成長長的尾巴。

核爆後科研人員和戰士們歡呼雀躍的情景(據說這張相片是事後補拍的,因爲當時擔任拍照任務的攝像師,和大夥兒一樣高興的發狂,卻忘了自已的拍攝職責。)

驚呆的士兵們開始爆發歡呼,跳起來,扔帽子,“勝利啦!”“成功啦!”“毛主席萬歲”的歡呼聲此起彼伏。那一天,很多人落淚了。隨即大喇叭裏響起周總理的慰問:“你們辛苦了!”

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馬蘭核試驗基地,我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I7日在新疆羅布泊馬蘭核試驗基地,我國第一枚氫彈試驗成功。

1969年9月23日在新疆羅布泊馬蘭核試驗基地,我國第一次地下核爆炸試驗成功

這是當年《人民日報》發出的套紅號外。這條消息曾令無數那個年代的中國人爲之歡呼雀躍,熱淚奔湧!

4.不能說的祕密

“見到這麼壯觀的景象,參加那麼光榮的任務,高興只能自己高興,卻沒辦法告訴家人,不能和別人分享這個喜悅。”告別馬蘭的退伍老兵,結束了在試驗場所有工作,卻有一個任務永遠無法停止:保密協定,從入伍開始一直到死,“保密”要伴隨老兵們走完餘下漫長的人生。

馬蘭烈士陵園

“我甚至沒想過有一天會再說起這些。”生性醇厚的老兵們大多復員後迴歸農村,繼續原來的生活軌跡,堅守着保密協定,甚至一些復員後的老兵出現相關健康問題時,他們仍不敢向醫生言明自己過去的工作。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電視上播出《東方巨響》、《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等紀錄片後,他們才知道自己那段祕密的工作,終於可以被世人所知了。

當年,出於保密的要求,工作單位必須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就是通信也明確規定:“無事不寫信,有事少寫信,寫信不泄密”。

這封信的單位信箱:烏魯木齊75號信箱152號。實際上,馬蘭遠離烏魯木齊500多公里。當時寫信再等回信一個往返需要一個月時間,特別是在執行任務時,有時長達半年時間不能與家人通信。

1967年1月攝於馬蘭的老照片

金黃色的立功獎章,還有大紅的立功證書——在那時,這可是入黨、提幹的“通行證”!有了它,就是復員回家,也能安排到好的工作。

5.功成身退

幾十年來,馬蘭基地成功進行了數十次核試驗,使中國進入核大國行列,這是一個令國人自豪,使對手恐懼的地方。如今馬蘭基地成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昔日的戈壁軍營,變爲如今綠樹成蔭、湖光粼粼的一座現代化微型城市。

位於馬蘭廣場頂頭的部隊禮堂,頂部鐫刻有“馬蘭”兩個紅色大字,非常醒目,它告訴遊人,這裏就是馬蘭,這裏就是中國的核試驗基地。

馬蘭基地生活區的面積大概約有7平方公里,如今的馬蘭基地已經儼然是一座微型城市,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經過四十多年的建設,馬蘭已脫胎換骨般變了摸樣。

核試驗基地的生活區

張蘊鈺1937年參加八路軍,歷任軍參謀長、兵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匪和。1958年,他帶領部隊從抗美援朝戰場回國,被任命爲核武器試驗靶場基地司令,爲“兩彈一星”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一顆原子彈模型

蘑菇雲雕

現如今核試驗雖然早已停止,但馬蘭的光輝卻永遠在祖國大地上閃耀。雖然我們早已遠離馬蘭分佈在祖國各地、天涯海角,但千萬雙眼睛仍會一次又一次向英雄的馬蘭聚焦。讓我們把馬蘭老兵的稱呼叫得更加響亮,讓我們把馬蘭曾經的故事傳遞到天荒地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