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11月15日援引美國《福布斯新聞》網站專欄文章稱,中國海軍現階段的發展速度"已經放緩"。美媒認爲,發展一支強大的海軍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和人力,而這些都是中國目前最爲缺乏的。簡而言之,美國媒體始終堅信自己捏造的假象自欺欺人,也拒絕承認自己在海軍建設方面落後於中國的既定事實。

誠然,海軍是一個複雜的綜合性軍種,它的壯大無法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投入才能緩慢的得到回報。中國海軍過去的發展速度的確緩慢,而且技術也非常落後,像051型驅逐艦,剛服役時就已經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但是,中國海軍並沒有在原地踏步,在邁入新世紀後,相關戰艦的建造工作開始加速,大量先進戰艦相繼服役。如果按照發展階段來劃分的話,可以理解爲第一階段的"起步期"。這一時期的054A護衛艦,056護衛艦大批量建造,搭配主力的052C/D和055,構成了"穩固近岸,拓展遠洋"的藍圖。

第二階段,則是在近岸得到穩固,中國海軍戰艦思路由中小型艦艇轉爲大型戰艦。現如今,中國海軍主要建造的戰艦是052DL驅逐艦,055驅逐艦,075型兩棲攻擊艦和航空母艦等。這些戰艦雖然建造規模較以往有所下跌,但是它們的噸位更大,作戰能力更強,綜合性能更好。而且,中小型艦艇的建造需求已經接近飽和,現在已經可以適當放緩,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主力戰艦的建造工作中。

第三階段,也就是最終的成型階段,中國海軍建造的戰艦將構成完整的作戰體系和技術標準。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我們建造的戰艦不成體系,但是到了第三階段,尤其是大型航空母艦的穩步生產和核潛艇的快速建造,使得船廠每隔一年多的時間,就能下水一個航母打擊羣,這放在過去,是不可能想象的。

與之相比,美國海軍的發展則開始滯後,LCS瀕海戰鬥艦和DDG-1000驅逐艦已經被證明是"浪費資源和時間"的產物,正規的阿利伯克3型驅逐艦則頗受冷落。自2010年前後提出發展意圖以來,十多年的時間裏,美國海軍還是沒有成功讓它下水。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落後性能,已經註定無法適應新時代的作戰需求,尤其是它所搭載的MK-41垂直髮射系統,無法容納大直徑的高超音速導彈,更被視爲是一大敗筆。

所以,結合以上的信息來看,美國海軍再不正視自己的發展,仍舊選擇盲目亂撞的話,其結果就是花費巨大資金和資源後,仍舊無法得到自己理想的艦隊方案和配置。這些年,美國海軍建成的戰艦數量一直都低於中國海軍,中國海軍從"數量"轉爲"質量"之後,美國海軍還是選擇"無所作爲"。到目前爲止,美國海軍在應對中國海軍快速發展和崛起時,最常做出的反應是擔憂和抱怨,美國海軍認爲,自己造艦數量少,造艦速度慢,都是因爲國會的預算不足,使得美國海軍不得不"計劃使用"。

對於這樣的推辭,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是藉口。實際上,美國海軍的預算是世界海軍國家中最多的。2020年財年,美國海軍的預算總額將達到2056億美元,是中國海軍的數倍不止。但是,爲什麼中國海軍能夠依靠有限的預算實現"下餃子"似的發展?這其中的道理就在於,美國的工業能力和製造業規模,在極具下降。

超出許多人認知的是,美國海軍戰艦的"國產率"並不如中國海軍。由於自身製造業流失,美國海軍的戰艦建造材料和設備,不少都需要進口,這就增加了建造成本。而且,美國海軍的軍工企業大多都是大財團掌控下的私企,和中國國企單位有着本質的差別。這些私企在應付美國海軍訂單時,都是抱着"能賺多少賺多少"的態度。高昂的研發成本,四處進口的材料設備,一般般的作戰性能,直接限制了美國海軍的進一步發展。以最新的福特級航母爲例,單價達到了130億美元以上,較上一代航母增加了2~3倍,但是作戰能力,卻沒有顯著提升。外媒認爲,中國海軍的003型航母,作戰性能恰恰介於尼米茲和福特級之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