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是怎麼開花的? 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開講“脫貧攻堅”壯舉背後的故事

文|寶華(珞思影視研究組)

繼高口碑的《在一起》之後,又一部時代報告劇和觀衆見面了!

今晚起,由國家廣電總局指導,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榮譽出品,包括江蘇廣電旗下幸福藍海在內的全國多家制作公司、業內優秀編劇導演共同攝製的《石頭開花》,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等多家平臺開播。

作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之一,全劇將全景式、系統性、生動化反映“脫貧攻堅”這場中國乃至全球減貧史上的奇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而“石頭開花”四個字,象徵了變不可能爲可能的信念,以及在貧瘠中綻放出的希望。

一脈相承了《在一起》的單元劇模式,《石頭開花》用十個劇情單元,聚焦扶貧工作的十大難題,反映在這十個區域特徵、貧困程度和脫貧難點各不相同的貧困地區,基層扶貧幹部、當地困難羣衆和其他社會扶貧力量齊心協力戰勝貧困的感人故事。

“開篇就是富大龍、郭濤兩位影帝對戲,這陣容太強了!”首個單元故事《青山不負人》一經亮相,就以堅實的角色感吸引住了觀衆。故事取材拍攝於安康市平利縣,講述陝西安家坪如何通過富硒茶特色產業走上脫貧致富路。主演富大龍的感慨代表了衆多主創的心聲,他說:“拍這部劇,我真的找到了扎到泥土裏的感覺!”

以小見大致敬史詩

取材典型案例和感人事蹟,濃縮不同地區的扶貧特色

“時代”強調迅速及時地反映時代主題和時代精神,“報告”強調以真人、真事、真情爲基礎來進行藝術創作,“劇”則遵循電視劇的創作規律,以文藝爲載體記錄現實,用蘊於真實的萬鈞之力感染人心。

自2月接到國家廣電總局的部署任務後,江蘇廣電總檯統籌內外部資源組成項目組,潛心打磨劇本,用心製作拍攝,迅速推進各項工作,歷時近9個月,完成了《石頭開花》的製作完成。

全劇共十個單元,兩集爲一個單元,十個故事分別是《青山不負人》《古村情》《七月的火把》《信任》《怒放的山花》《最後的土房》《山那邊》《雲寨大灌籃》《阡陌謠》《三月三》,這些單元涉及了精準識別、扶貧扶志、農村電商、易地搬遷、產業扶貧、文旅開發、金融扶貧、污染治理、綠色發展等諸多主題,劇集在江蘇宿遷、貴州興義、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取材了大量鮮活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蹟,並在十個地區的移步換景中,濃縮了不同地區的扶貧特色。

儘管十個單元敘事的角度各有不同,但故事裏的人們最終都走向了共同富裕的起點。十個單元就如十組拼圖,共同展示着脫貧奇蹟背後的中國故事。

以今晚率先亮相的在陝西安康拍攝的《青山不負人》爲例,富大龍飾演的國土資源局駐安家坪第一書記吳非飛,迫切想要幹出一番成績,但當地鄉親們落後的思念觀念,以及地處偏遠的交通劣勢,攔住了富硒茶產業的“硒望”之路。困難重重之下,吳非飛和另一位第一書記秦楠攜手同行,率領老鄉圓了致富夢。

《石頭開花》中,吳非飛用創新的“1+1>2”的模式推廣打造品牌富硒茶,成功開掘出扶貧致富的金礦,無疑是用文藝的方式,向廣大觀衆生動“報告”着在陝西那片熱土上所發生的“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涅槃故事。

紮根泥土淬鍊精品

在深入實際的真切體驗中,完成對人物的塑造

《石頭開花》的主創陣容非常強大,張強擔任總編劇,於小千、何晴、王偉軍、謝煒、趙哲恩等擔任編劇,彙集了李少紅、劉家成、滕華弢、高羣書、餘淳、林柯、張多福、惠楷棟、徐宗政、劉洋等十位著名導演,以及林永健、韓雪、李光潔、富大龍、馬天宇、白客、張鐸、於曉光、馮文娟、王佳佳、郭濤、張馨予、尹正、鞏漢林、許文廣、黃小蕾、鄭雲龍、杜志國、韓童生、杜源等優秀演員。

“扶貧”是一個絕大多數演員耳熟能詳,但缺乏切身經歷的話題。所以,最真實貼切的表演需要演員們在腳踏實地的體驗中真聽、真看、真感受,這也是全體主創必須的選擇。

《青山不負人》單元主演富大龍表示:“實際上,我們從前期籌備,到入組拍攝,一直都處在一個學習和了解狀態之中,尤其是到了當地之後,從扶貧幹部、當地羣衆那裏聽到了很多故事,其實是挺有觸動的。因爲在我們以前的想象中,覺得既然是國家政策,那這個事情就辦了,就不會想到中間有這麼多的困難,我們需要扶貧的區縣或山村,經常需要和自然災害做鬥爭,比如說下大雨就會有山體滑坡或者泥石流什麼的,也更加體會到扶貧幹部肩上的工作任重道遠。”

富大龍說,“石頭開花”暗示的是“扶貧實難”。隨着拍攝,自己對劇本、對人物的感情越來越深,經常會想象千千萬萬像吳非飛一樣外來的扶貧幹部,是拿出了怎樣的勇氣和毅力奮戰在一線,在事業與家庭、小我與大我的抉擇中,一面糾結,一面堅守。

拍攝的一個多月中,富大龍和老鄉們產生了深厚的情感,這讓他也逐漸理解了“吳非飛”爲什麼和那片土地無法割捨,“怎麼能離開呢?這麼多的鄉親,有的還沒脫貧,有的雖然脫貧了,可是還沒有致富。這條路需要我們攜手往前走。”

值得一提的是,《青山不負人》的關鍵詞是“脫貧不易脫身難”。“脫身”爲何意?《石頭開花》總編劇張強表示,貧困村的村民們爲了讓外地來的好乾部早點“脫身”離開大山,故意在評價幹部的工作時打低分,這構成了劇中的一個情感點。

劇內劇外立體扶貧

江蘇廣電總檯“1+N”打出“組合拳”

今年以來,加快推進脫貧攻堅作品的創作和播出,用生動的形式講好脫貧攻堅故事,用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脫貧攻堅宣傳往實處走、往深裏走、往心裏走,成爲主流媒體在“決勝時刻”的重要使命。

緊扣脫貧攻堅時代主題、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從長江的盡頭回家》正在江蘇衛視每週五晚熱播,陸續展開了一場集“探訪+公益+文化+紀實+帶貨”於一體的融媒體公益行動。伴隨《石頭開花》的開播,江蘇衛視在主題宣傳上形成了“劇場+節目”雙線發力的態勢,平臺力圖以更加立體的方式,當好扶貧故事的記錄者、講述者和踐行者。

圍繞《石頭開花》,江蘇廣播電視總檯領業界之先,創新打出“1部電視劇+N項活動”的組合拳。

11月14日,該劇在陝西省安康市舉行開播發佈會時,將十個拍攝地的特色產品彙聚在一起打造“安康大集”,向來自全國各地的“趕集人”推介扶貧項目產品,介紹特色美食和美景好物。

11月17日起,江蘇衛視在每天上午九點連續十天播出《石頭開花》開播特別節目《花開分外香》,邀請劇中主創和扶貧幹部代表做客採訪,爲大家講述拍攝心得和扶貧故事,也讓扶貧項目中的特色物產走入更多人的視野。

同時,江蘇廣電總檯旗下“荔枝直播”等新媒體平臺將配合劇情進度和主題,發起多場公益助農直播帶貨活動。薇婭等明星帶貨達人將現身直播間,以實踐惠及村民,以電商助力脫貧攻堅。

此外,《石頭開花》劇組還向劇中的十個拍攝地和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鄉村學校,捐贈了一百套國家廣電總局直播衛星“空中課堂”學習系統,讓這些鄉村、偏遠地區的學生可以遠程接收中國教育電視臺的相關節目,與北京市的學生“同上一堂課”。

如此創新的舉措,不僅以服務社會的方式引領了大劇宣推的新思路;也通過搭載《石頭開花》的熱播效應開展“品牌扶貧+電商扶貧+教育扶貧”,開創了廣電扶貧的新模式;更體現出江蘇廣播電視總檯從內容到產品、從線上到線下的融合新思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