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技術的發展

網絡越來越成爲人們工作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部分

與此同時

利用網絡電信實施詐騙犯罪的形式

也更加層出不窮

讓我們先通過幾個案例

來看看不法之徒是怎樣引人上當的

案例一

冒充企業老闆要求員工轉賬被騙48.8萬元

林女士是海寧市馬橋街道某紡織廠一名有着10餘年工齡的財務人員。一日下午,林女士在QQ上收到一條消息提醒,一個叫“方某”的人請求加好友,而這個“方某”正好與公司老闆同名同姓,於是她沒有多考慮便通過了好友請求。次日上午,林女士發現“方某”在QQ上建了一個“某某公司臨時會議羣”,裏面除了方某、財務林女士,還有一位公司的股東張某。

緊接着,“老闆”方某與“股東”張某”在羣內商量合同的事情。“老闆”方某稱,昨日有個姓尹的客戶給他匯了48.8萬的款項,但是今天發現其中幾個項目需要商榷,如果還要繼續合作的話就要將錢先退還給“尹總”以表示公司的誠意。隨後,方某就在會議羣中要求林女士先從公司的賬上轉賬給尹總,“承諾”之後會補辦手續將現金還到公司賬上。方某還特意囑咐不可耽誤。10點56分,林女士將48.8萬元款項通過網上銀行轉了出去。

錢出去後,企業負責人對這一情況並不知情,遂來電詢問。林女士這才意識到遭遇了電信詐騙,立即報警。在嘉興、海寧兩級反詐中心及各部門的聯動處置下,止損工作高效進行,11時50分許將該涉案賬戶成功凍結,被詐騙的48.8萬元被全部止損。

警方提醒:

不要輕信QQ(羣)、微信(羣)中涉及公司轉賬匯款信息。不要輕易添加陌生QQ、微信的好友申請,特別是涉及公司負責人名字的QQ、微信,一定要電話或當面覈實清楚。要嚴格執行相關財務管理制度要求,轉賬匯款必須經過公司負責人當面或電話覈實確認。一旦發現被騙,要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案例二

微信網購被騙10000餘元

9月22日下午,南京市民李女士在微信購物羣裏點開陌生人發送的鏈接,看到自己最近想買的包正在打折,就加了對方發在羣裏的名片。對方發給李女士一個購物口令,讓李女士去APP裏打開購物頁面下單,同時囑咐李女士不要付款,只需把訂單碼發過來。李女士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了操作,並通過對方發來的新鏈接支付了1000元。

隨後,李女士詢問店鋪客服什麼時候可以發貨,但客服並沒有找到她的購物信息。李女士懷疑被騙,趕緊聯繫剛剛添加的人,稱自己不想買了要退款。對方隨即發給李女士一個號碼,讓李女士找“財務”退款。很快,“財務”向李女士發起了屏幕共享,讓李女士掃描二維碼並輸入9998,稱這樣才能退款。李女士感覺不對勁兒就沒有輸入,但過了一會,李女士發現自己還是產生了一筆交易,付款金額是9998元。

警方提醒:

屏幕共享功能,相當於手機錄屏操作的直播,受騙人在手機上做的任何操作對方電腦上都能看到,包括輸入密碼、解鎖的過程。

案例三在線修復徵信被騙14035元

10月14日下午,正在逛街的小張突然收到一條短信,看了短信內容後,小張撥打了短信裏預留的電話,就是這一通電話讓她後悔莫及。“你很久前有信用卡逾期記錄。”接電話的人自稱是某銀行的客服,查詢到小張多年前有信用卡還款逾期記錄,說是可以幫忙消除。小張聽後,迷迷糊糊回想起自己很久之前,好像的確有幾筆還款逾期記錄。爲了消除不良徵信記錄,小張按照對方要求證明自己的還款能力,轉了15000元到自己另外一張銀行卡里,並將銀行卡號告知給了對方,客服稱還會收到一個驗證碼,小張毫無防備地將驗證碼也交給了對方。掛掉電話後不久,小張意識到不對勁,急忙查詢銀行卡餘額,發現已經被盜刷了14035元。

警方提醒:

如遇到自稱客服人員等主動來電,千萬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向其提供銀行卡號、驗證碼等重要信息。

各種詐騙陷阱令人防不勝防

如何避免上當受騙

注意以下幾方面

速速升級防騙技能

1.短信內鏈接都別點

雖然手機短信中也有銀行等機構發來的安全鏈接,但難以通過對方短信號碼、短信內容、鏈接形式等辨別真僞,所以儘量不要點擊短信中自帶的任何鏈接。

2.“驗證碼”誰都別給

銀行、支付寶等發來的“短信驗證碼”是隱私信息,且通常幾分鐘之後即自動過期,所以不要向任何人和機構透露該信息。

3.手機不顯號碼,別接

除特殊情況,任何政府、企業、銀行、運營商等機構均沒有“無顯示號碼”的電話,所以再見到“無顯示號碼”來電,直接掛斷就好。

4.閉口不談卡號和密碼

對話中絕不提及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號碼、醫保卡號碼等信息,以免被詐騙分子利用。

5.錢財只能進不能出

任何要求打款、匯錢的行爲都要警惕,警方建議如需打款可至線下銀行櫃檯辦理,如心中有疑惑,可向銀行櫃檯工作人員諮詢。

6.陌生證據莫輕信

詐騙分子常常會掌握用戶的一些個人信息,並以此作爲證據,騙取信任,此時切記絕不輕易相信陌生人,就算朋友家人,如果僅僅是在網上,也不可輕信。

7.釣魚網站要提防

切不可輕易信任那些看上去與官方網站長得一模一樣的釣魚網站,登錄銀行等重要網站時要養成核實網站域名、網址的習慣。

8.新鮮事要注意

詐騙分子常常利用最新的時事熱點設計騙局內容,如果不明電話中提及一些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也切莫輕易當真。

防騙技能千萬條

提高警惕、不貪小利最重要

如果發現被騙

一定要第一時間撥打報警電話110

不能騙子們逍遙法外

(部分來源:陝西省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