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9月,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發動了著名的淶靈戰役。這一戰,八路軍集結了不下8000人,先後在河北淶源、山西靈丘浴血近20天。據統計,八路軍在這次戰役中一共殲敵1100人以上,自身也損失了上千人。其中有個三甲村戰鬥,八路軍先後投入了一個團又一個營,一共殲敵約150人,而我要介紹的是其中的一個營長—張英輝。

三甲村

張英輝,江西興國人,他出生於1913年。他家境貧寒,苦大仇深,所以年僅17歲就參加了紅軍。因爲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所以他在長征結束以後進入了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後,他升爲紅一軍團某部連指導員。根據老戰友的回憶,他在長征路上凍傷了雙腳,難以站立。但他拒絕留在當地百姓家養傷,連走帶爬,終於追上了部隊。

抗戰全面爆發以後,張英輝被編入了以楊成武爲團長的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他先後參加過著名的平型關戰鬥、摩天嶺戰鬥、雁宿崖戰鬥、黃土嶺戰鬥……因爲戰功赫赫,他在1939年已經升任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一團第三營營長。據查證,這個團的代理團長爲宋玉琳,政委爲朱遵斌,他們倆都是身經百戰的老紅軍。

一分區炮兵連

1940年9月,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發動了淶靈戰役。在山西靈丘,我軍的最高指揮官是鄧華。在河北淶源,我軍的最高指揮官是楊成武。根據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的要求,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負責指揮一分區的三個主力團,另有三分區第二團等部。一分區第一團負責攻打淶源縣城,第三團負責攻打東團堡,三分區第二團負責攻打三甲村。

三甲村,這是位於河北淶源縣城東部的一個村子。從地圖上看,這個村子距離淶源縣城並不遠。根據張英輝的回憶:三甲村三面環山,共有幾百戶人家。村內駐有100多名僞軍,另外還有少數日軍。據查證,這些日軍不少於10個人,但是又不超過一個小隊。至於我軍,一共投入了1500人以上。第二團團長爲蕭思明,政委爲黃文明。

三甲村戰鬥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三分區第二團,其前身也是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團長蕭思明和政委黃文明等人,他們也曾經是楊成武的老部下。在蕭思明的指揮下,第二團一個營負責攻打三甲村,一個營負責攻打附近的中莊,一個營負責警戒周邊的日軍。中莊是一個小據點,駐有僞軍數十人。“由於守軍的火力太猛,這個營很快撤了回來”。

所以在實際上,第二團在三甲村方向還是投入了上千人。激烈的戰鬥很快打響了,我軍指戰員前仆後繼,奮不顧身,紛紛衝向了日僞軍的碉堡和前沿陣地。但是,我軍急缺火炮,而且彈藥不多,所以很快被日僞軍打了回來。第二團連續發動了多次攻擊,都未能攻克三甲村。幸運的是,我軍的損失不大,廣大指戰員的士氣依然高昂。

張英輝和老鄉聚餐

就在這個時候,一分區第一團攻打淶源縣城失利。第三營營長張英輝在楊成武的命令下,率領兩個步兵連和一個重機槍排來到了三甲村。根據張英輝的回憶,一分區特意抽出了一門迫擊炮和幾發炮彈,用於支援三分區第二團。當天晚上十點多,張英輝率部來到了第二團指揮所。在蕭思明的指揮下,這個營很快向村內守軍發動了攻擊。

三甲村的東面有一條河,河水不深。張英輝帶着一些指戰員下了河,並且悄悄摸到了河的對面。經過觀察,他們很快了解了日僞軍的大致部署。村內的僞軍主要駐紮在兩個崗樓上,那些日軍則主要駐紮在村子西南角的一個碉堡內。看完了地形,張英輝立刻率部向村內的日僞軍發動了夜襲。經過激戰,這支部隊很快殲滅了村內的僞軍。

張英輝

接着,張英輝率部殺向了村子西南角的日軍碉堡和坑道。我軍指戰員連續扔了幾百顆手榴彈,並且向日軍發射了兩枚炮彈。最終,大部分日軍要麼被炸死,要麼被刺死,只有少數人不戰而逃。天終於亮了,我軍大獲全勝。據統計,我軍在這次戰鬥中一共俘虜了約70名日僞軍,另外擊斃約80名日僞軍,繳獲了100多支步槍和7挺機槍。

三甲村戰鬥結束後,張英輝回到了第二團指揮所。團長蕭思明和政委黃文明都極爲驚訝,他們紛紛感慨於第一團第三營的驚人戰鬥力和作戰之神速。這個時候,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也趕了過來。在這次戰鬥中,他一直在村子附近的一個山頭指揮全軍。所以,他極爲了解這次戰鬥的全程和具體戰況,他熱烈表揚了第三營和營長張英輝。

楊成武

我暫未查詢到我軍在這次戰鬥中的具體損失,不過根據一些老八路的回憶顯示,我軍的損失並不大,甚至還不到日僞軍的一半。與此同時,一分區第一團攻打淶源縣城失利。隨後,這個團來到了靈丘戰場。一分區第三團攻打東團堡,我軍大獲全勝,殲滅了約170名日軍。但是,這個團由於損失太大,餘部在戰後被縮編爲一個步兵營。

三分區第二團在三甲村戰鬥中,一共投入了1500人以上。加上一分區第一團的張英輝部,我軍一共投入了2000人以上。至於三甲村守軍,加上附近的中莊守軍,一共不到200人。但是,第二團爲何久久無法攻克這個村子呢?至於張英輝,他率領一個不滿員的步兵營和一門迫擊炮參戰以後,我軍就迅速攻克了三甲村,這又是爲什麼呢?

宋玉琳

個人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先說說第二團:首先,我軍沒有火炮,彈藥也不多,無力迅速攻克日僞軍的堅固工事;其次,這個團隸屬於三分區,只是臨時歸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指揮。所以,該部出現了停滯不前的現象,楊成武也無法強行命令這個團不計損失地去攻打三甲村;再則,這個團的戰前準備並不充分,攜帶的彈藥也不多。

至於張英輝的這個營參戰以後,我軍又爲何能夠迅速攻克三甲村:首先,第二團雖然久久無法攻克三甲村,但是已經殲滅了部分日僞軍,同時佔領了部分工事;其次,張英輝帶了一門迫擊炮過來。我軍只發射了兩枚炮彈,一些日軍就不戰而逃,拋棄了一個碉堡;再則,這個營準備充分,訓練有素,而且第二團死死攔住了敵人的援軍……

朱遵斌

戰後,張英輝很快改任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特務營營長。解放戰爭爆發後,他已經升任爲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的一個團長。1947年11月,他率部參加了著名的石家莊戰役。由他指揮的一個主力團因爲表現突出,獲得了“大功團”這一榮譽稱號。第三縱隊司令員鄭維山,他特意授予了這個團“能攻能守、英勇頑強”錦旗一面。

建國前,張英輝已經升任爲第三縱隊的一個旅長。建國後,時任第63軍第188師師長的他參加了朝鮮戰爭。1951年,他參加了著名的鐵原阻擊戰。這一戰,志願軍第63軍2萬多人拼死抗擊4萬多名美軍長達12天。最終,第63軍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粉碎了美軍快速佔領鐵原、摧毀志願軍後方基地和交通線的企圖,張英輝功不可沒。

蕭思明

回國以後,他先後擔任過第63軍副軍長、軍長、北京軍區炮兵司令員……1952年,全軍進行幹部定級,他被評爲一名正師級幹部。1955年,他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並且獲得了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各一枚。1988年,他榮獲了一枚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00年,老紅軍張英輝不幸病逝於北京,他享年87歲!

總結下張英輝將軍的一生:他出生於1913年,來自於紅色老區興國縣。他苦大仇深,15歲參加農協,17歲參加紅軍,19歲入團,22歲入黨。他沒有文化,而且脾氣暴躁,個性倔強,所以一度升遷緩慢。但是他作戰勇猛,戰功赫赫,忠於信仰,所以最終成長爲一名軍長。據查證,老電影《解放石家莊》的軍事顧問正是張英輝將軍。

黃文明

插個題外話:他的老首長宋玉琳,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第一團代理團長,他也是開國少將,曾經擔任過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第一團政委朱遵斌,我曾經寫過他。他沒有獲得軍銜,曾經擔任過河南省公安廳副廳長。第一團第三營有兩個連長參加了三甲村戰鬥,其中有個連長名叫趙永勝,他在建國後曾經擔任過徐州軍分區司令員。

本文主要參考了以下資料:張英輝回憶錄、楊成武回憶錄、陳正湘回憶錄、聶榮臻回憶錄、第63軍軍史、第65軍軍史、王樹增解放戰爭、趙文隆回憶錄、八路軍戰史、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戰史、志願軍戰史簡編、興國縣誌、傅崇碧回憶錄、戰火留下的記憶—黃文明回憶錄、老電影—解放石家莊……如有紕漏,歡迎指正,謝謝諸位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