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水調研·挖掘上市公司價值,揭開資本市場真相

撰稿|渾水研究院市值研究中心|金禾

在中國談及智能語音技術,科大訊飛(002230)的確是一個最響亮的招牌。幾年過去,由於市場份額持續領先,投資者一直給予其很高估值。

但900多億市值的背後,是公司一直陷入“賺錢難,難賺錢”的困境。2017年,長江商學院終身教授薛雲奎在分析科大訊飛時,曾直接點評道,這家公司“擅長要錢,不擅長賺錢”。

如今,幾年過去了,科大訊飛還是如此嗎?

賺錢難:業績多來源於政府補貼

10月27日,科大訊飛發佈了三季報。根據財報顯示,公司在第三季度扭轉了因受疫情影響帶來的業績頹勢,前9個月營收仍實現了同比增長10.82%,達到72.84億元,歸母淨利潤更是同比增長48.36%,達到5.54億元。

然而,華麗的業績數據背後,有高達5.54億的營業收入並不是從公司主營業務上所得,而是來源於政府補貼和投資收益,其中有2.02億元是政府補助,4.09億元是投資收益。

今年以來,公司投資的三人行和寒武紀相繼在A股上市,這讓公司的投資收益大幅增長。而扣除補貼和投資收益後,公司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僅有8395萬元。

這對於一個科技獨角獸來說,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數字。三季報只是科大訊飛賺錢難的一個縮影,從近幾年的財報數據來看,公司一直存在着營收和淨利潤不相匹配的現象。

近十年來,科大訊飛營收增長了50多倍,即將突破百億,但公司淨利潤卻僅增長7倍,遠不及營收規模的增長速度。

而公司銷售規模的增長,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源自外延式併購。

2019年7月,出資1.4175億收購易聽說25%股權;

2016年,公司出資4.95億元收購樂知行100%股權;出資1.01億元,收購訊飛皆成23.2%股權,2018年再次收購訊飛皆成10%股權;

2015年,出資1500萬,收購啓明玩具60%股權;出資3720萬元,收購安徽信投18.6%的股權;

2014年出資2.16億收購上海瑞元100%股權;

2013年出資4.8億收購啓明科技100%股權。

這些併購,成爲推高了公司銷售增長的重要因素。但對於以技術立身的科大訊飛來說,通過併購的方式來增厚財報,含金量並不高。

除此之外,公司業績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來自各項補助。

有媒體梳理,最近十年,公司每年都會拿到數額不菲的補助,十年累計收到補助13.02億元,佔同期合計歸母淨利潤的三成。而且,公司業績增長對補助的依賴越來越大,最近兩年,補助對業績的貢獻均超過50%。

比如,在2017年,科大訊飛首次出現淨利潤下滑後,2018年和2019年的淨利潤分別爲5.42億元、8.2億元,扣非淨利潤則分別爲2.66億元、4.89億元。其中政府補助分別爲2.76億和4.12億。

總結來說,科大訊飛陷入了上市十餘年,總營收逐年增長,淨利潤卻沒有跟着上漲的尷尬境地。

(公司三季報截圖)

難賺錢:靠渠道還是靠技術?

我們都知道,毛利率一直是衡量其賺錢能力最重要的財務指標。而觀察市場上優秀的科技企業,可以發現,有很多公司都經歷了隨着業務的進展,毛利率逐漸提高的過程。

對比其它頭部的科技企業,像寶蘭德、萬興科技、泛微網絡、恒生電子、廣聯達、同花順這樣公司,平均毛利率都超過了90%,

而2019年,科大訊飛毛利率爲46.02%,與2018年的50.03%和2017年53.22%相比,出現了下滑。分行業來看,拖累毛利率的主要是信息工程(智慧城市)、開放平臺,毛利率分別是25.42%和24.32%。分地區來看,華東地區的毛利率只有37.03%,比華南地區低了20個點,比華北地區低了15個點。

除此之外,科大訊飛的“技術優勢”也在逐漸喪失。科大訊飛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2019年研發投入21.43億,同比增長20.91%,資本化研發投入佔研發投入比例48.52%,同比增長1.5%。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爲21.27%,同比下降明顯。

從市場佔有率上看,曾經BAT們仰仗着科大訊飛提供的智能語音技術支持去運行產品,而如今,互聯網大廠對智能語音領域逐漸重視,紛紛開始選擇進軍智能語音行業。

根據IDC《中國AI雲服務市場半年度研究報告》顯示,目前,阿里雲、百度上的語音AI市佔率最高,其中阿里語音AI在智能語音、對話式AI、機器學習三大領域獲得6個維度第一,並以44%、57%、29%的市佔率位列三大領域市場份額第一。

而在智能音箱領域,小愛和小度早已各自佔有大部分市場份額,而科大訊飛與京東聯合開發的叮咚則還只是個小透明,在市場上也沒有什麼存在感。

在同聲翻譯領域,隨着有道、準兒、搜狗翻譯筆等品牌的加入,也早已不是科大訊飛一家獨大的風光時期。據排行榜123網今年八月發佈的翻譯機十大品牌排行數據顯示,科大訊飛已排在了第六位。

目前,科大訊飛瞄準了學習機市場,董事長劉慶峯曾表示,“未來科大訊飛千億目標,至少300億會來自教育,200億來自醫療,300億來自智能硬件,剩餘200億或來自基於集成服務的政府業務。”

但顯然,讀書郎、步步高、好記星,甚至市場佔有率一度逼近80%的小霸王等諸多學習機品牌中,具有高科技標籤的訊飛產品優勢並不明顯。

“疫情期間,孩子學校用的訊飛上課軟件,老師家長一直吐槽,體驗感不好”。來自山東省的一位家長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

目前,科大訊飛企圖通過和各地政府合作的方式,來促進銷售。劉慶峯更是愈發頻繁地四處奔走,拜訪各地政府官員。就在11月13日,科大訊飛剛剛與山西省教育廳簽署了教育信息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300億的願景固然美好,但如果僅靠拓寬渠道而非立足技術,真的能夠擁抱C端市場嗎?

結尾

對於一家龍頭上市公司,未來持續高增長的核心是什麼?股神巴菲特說“找到長長的雪坡”,中國商界習慣的語言是“大水養大魚”。無論哪種說法,實質是要找到黃金行業並迅速切入成爲頭部,背後考驗的是企業的進化力。

技術上的領先優勢,能否最終轉化爲公司的業績,這是投資者選擇科大訊飛時,最關注的問題。

不管是賺錢難,還是難賺錢,通過梳理全文,我們可以推測,目前科大訊飛最主要的問題是:暴漲的業務收入全部依賴於渠道支撐而非技術支撐,這對於以“科技公司”自稱的科大訊飛來說根本算不上企業護城河。

如果一個企業業務收入增長核心不是自身產品的進步而是與政府渠道的緊密聯繫,那麼市場很難給予肯定,更無法判斷,這樣的業務模式可以維繫多久。

也許,只有真正解決了這一點,科大訊飛才能真正的“飛”起來。

(草媒公社成員自媒體,原創內容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