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水調研挖掘上市公司價值,揭開資本市場真相

撰稿|渾水研究院市值研究中心|雨田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靠做筷子、砧板起家的浙江雙槍科技公司現如今也在衝擊IPO,搶灘資本市場了。

據瞭解,雙槍科技是一家日用餐廚具供應商。在招股書過去三年的營收記錄上,雙槍科技一年就能賣出3億雙筷子、1000萬片砧板。公司單靠筷子、砧板、勺鏟、籤類和其他餐廚具在2019年創下7.18億元的營收,不可謂不輝煌。

眼下A股一共4100來家上市公司,而如果浙江雙槍科技一旦成功上市,這家公司將會成爲A股中一枝獨秀的“筷子王”。中國對筷子的確是一種硬需求。但這家公司到底有無核心競爭力,財報是否優秀,有沒有值得投資的亮點呢?

研究經費捉襟見肘,護城河難以搭建

當下日用餐廚具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行業參與者較多,集中度低。因此,對於產品跟風市場,研發費用低,沒有品牌溢價,和沒有強勁銷售渠道的餐廚具公司很容易就會被淪爲毫無成長空間,毫無想象力的上市公司。

而在當下,浙江雙槍的研發費用率大致就在3.5%左右。雖說當下在A股上市公司中沒有做筷子的可對照企業,但這點研發費用肯定算不上太多。

同時,在專利權上,浙江雙槍的專利權賬面價值常年也只佔無形資產的5.4%左右。

因此,可以看得出來,研發費用每年這麼多的支出,事實上並沒有產出多大的技術支撐,專利權的賬面價值也僅僅只有127.58萬元。

因此,公司雖然命名爲雙槍科技,也建立了三個研究院,但實際上從專利權的角度去看,這三個研究院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貢獻,也沒有給產品做出什麼有含量的專利。

應收賬款佔比過大,有故意做大營收之嫌

那麼,既然公司的產品差異化不足,品牌溢價不夠,剩下的就是隻能依靠銷售渠道把筷子、砧板等公司主打的家用品給推廣出去。而在當下,雖說貨物經由經銷商售出的佔比每年都在下降,但經銷商的渠道依舊是浙江雙槍最爲重要的銷售渠道。

也就是說,走經銷商這條路,“先貨後款”的躲不掉的,公司的應收款就只能和銷售綁定起來了。但由此,問題就慢慢浮出水面上來,公司的應收款規模已經大到佔了整個流動資產的50%上下!而這就很有理由懷疑公司營收的含金量來了。

不僅如此,2018年公司浙江雙槍的應收款比2017年大幅增加了33.48%,但同期營收卻只增加21.52%,應收款的增速是營收增速的1.55倍(33.48%除以21.52%),說明公司正在靠這種“賒銷”來做大營收規模,從而粉飾業績。

對標公司讓人詫異,做筷子的能和做地板的對標?

這個“膨脹”的應收賬款已經夠奇怪的了,但比這更奇怪的是浙江雙槍財務分析中選擇的對標公司。比如越野車的性能就只能和越野車比較,把越野車拿去和電動三輪車做比較,就被別人笑話業餘了。

但這樣的事情還真就在浙江雙槍的招股書上堂而皇之的擺出來。無論是應收賬款週轉率的指標上,還是存貨週轉率的指標上,浙江雙槍都拿去和“同行”一較高下。問題是,這些同行真的是同行麼?

浙江雙槍就一個做筷子和砧板的,從2019年的產品結構來看,筷子和砧板這兩個就佔了整個營收的73.73%。

但可比公司的哈爾斯呢?主要做的是真空杯和塑料杯的;大亞聖象呢?做家裝地板的;松發股份呢?做陶瓷業務的;德爾未來的主營業務更是做定製家居和地板的。

隔行如隔山。行業不一樣,銷售的模式肯定不一樣,客戶羣體也不一樣,市場定位和定價更是不一樣。如果和對標之間存在如此大的差別,那麼浙江雙槍在招股書中對自身競爭力的分析還有什麼價值?

募資九千萬作爲補充流動資金,目的存疑

此次浙江雙槍衝擊IPO,擬在市場募集約3.95億元的資金用作項目的建設和投資。單單補充流動資金就需要9000萬元。

可問題是,浙江雙槍在2019年缺乏現金流麼?但從招股書的數據中可得知,哪怕公司的應收賬款佔了流動資產的50%之巨,公司在目前也是不缺流動資金的。單單是2019年,浙江雙槍在賬上就已經趴着超過6000萬現金在手,而且2019年的現金比2017年和2018年要多得多

而蹊蹺的是,在2017-2018年,這家公司都沒有說要增加補充流動資金的需求,怎麼在去年現金如此“豐厚”的情況下,卻反而需要補充流動資金呢?那麼既然要補充,流動資金又具體將要補充到哪裏,將會反映在報表的哪一塊地方呢?

浙江雙槍的招股書上顯示,公司過去主要通過銀行借款、商業信用等方式解決銷售規模持續增加帶來的營運資金需求,導致公司資產負債率一直處於較高水平。

可是如果我們無論是看2019年的公司資產負債率(歸母44.95%),還是流動比率(1.33倍),或是利息保障倍數比率(10.14倍)等流動性指標來看,公司負債壓力都不算大。

所以,如果浙江雙槍急着要募資9000萬做流動資金的補充,要麼就是他們的現金資產有水分,前面各種“健康”的財務數據存疑;

要麼就是財務數據確實是健康的,但計劃用9000萬劃撥作爲補充流動資金的目的就令人生疑。

3.95億資金擴建廠房,真的需要麼?

而如果我們再細細挖掘,公司在募集約4.06億的計劃中,準備要拿2.75億元用於新項目的建設(日用餐具自動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而根據招股書的披露,這個項目一旦建成投產後,主要生產筷子、砧板和複合材料餐廚具,將新增一億雙筷子(其中:5000萬雙木筷、5000 萬雙合金筷)、1000萬片砧板、4000噸植物纖維複合餐廚具的生產產能。

可是蹊蹺的是,如果我們看過去三年公司的產能利用率,生產筷子的產能利用率是一直下降的,從2017年的105.40%下降到了2019年的94.07%。

在當下,浙江雙槍的產能不僅沒有滿負荷運轉,而且產能利用率的下降趨勢是不斷延續的,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是否需要有重新擴建新的工廠的必要?

如果我們再繼續追問,浙江雙槍在產能利用率不斷下滑的情況下選擇繼續擴產,那麼未來一旦新項目達成後,產能消化問題又將如何去解決?

這些問題都是對公司擬建設新工廠,擴建產能無法迴避的問題,但浙江雙槍的招股書上並沒有做任何有效而詳實的回答。

(草媒公社成員自媒體,原創內容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