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封建社會中,功高蓋主的武將基本都沒有好下場,因爲皇帝絕對不會允許別人有染指江山社稷的可能。比如韓信作爲開國名將,卻最終被劉邦夷滅三族。明太祖朱元璋更狠,胡惟庸和藍玉等牽連的幾萬人都被殺掉。

李世民也不例外,不僅殺了侯君集、張亮等人,甚至對自己的親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都痛下殺手。可唯獨對秦瓊,李世民無比敬重,而且特別欣賞秦瓊的驍勇。那李世民爲什麼沒有把屠刀伸向秦瓊呢?

秦瓊的生涯前期卻比較坎坷。一開始,秦瓊是隋朝來護兒的手下。在跟隨張須陀征討李密的過程中,張須陀兵敗戰死,秦瓊轉投李密。李密還是比較看重秦叔寶的,讓秦叔寶做了帳內驃騎。

李密也是個剛愎自用貪圖享樂的人,瓦崗也很快覆滅。可秦瓊看不慣王世充的做法,所以最後終於歸降唐朝,成爲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部下,這也成爲秦瓊最後的歸屬。

投降唐朝之後,秦瓊的尖刀作用體現出來了。李世民每次作戰都會帶上秦瓊,秦瓊也不負李世民期望,總是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了皇位。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玄武門之變,可秦瓊仍然被封爲左武衛大將軍。

因爲常年征戰,身體屢次受到重創,秦瓊晚年經常生病。公元638年,秦瓊逝世,在昭陵陪葬。公元639年,秦瓊被追封爲護國公。公元643年,秦瓊成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世民沒有殺秦瓊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秦瓊對李世民的赤膽忠心。秦瓊一向看重忠誠情義,對李世民是絕對的忠心。跟隨李世民徵召生涯中,多次替李世民解除危難。而且,他對李世民無比尊重,從來都是按照李世民的想法做事。即使李世民的看法不對,他也會委婉地給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情商謀略都高人一籌。因而,李世民對秦瓊很放心。

其次,李世民的個人魅力。李世民十八歲就跟隨父親開始了軍旅生涯,戰功無數,所以根本不會出現功高蓋主的現象,因爲他就是功勞最大的那個人。在李世民征戰生涯裏,他始終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並且他也知道如何駕馭人才。否則,怎麼會連太子的手下李建成都放心大膽任用呢?李世民也希望自己是一個明君,所以,他也不會大肆屠殺功臣。

再次,對關隴貴族的壓制。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是唐朝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關隴貴族勢力強大。爲了保持微妙的平衡,唐太宗必須用山東士族來削弱關隴貴族力量,所以屬於山東士族的秦叔寶必然也會受到重用。從來,也會保證唐朝政局穩定。

忠心又有能力,還是政局平衡的重要力量,賢明的唐太宗怎麼會自毀長城,殺掉秦瓊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