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多,一个仅仅5个月大的宝宝被送入急诊。医生询问后得知,这个宝宝已经20多小时没有排尿,全身浮肿。

医生立即给宝宝做了超声检查,发现她双肾积水,肾脏内还发现有不少细小的结石,恰好堵在了输尿管上方。

最后才知道,原来在孩子出生仅3天时,家长就开始喂食辅食,这是孩子出现肾结石的主要原因。

万幸孩子被拯救了过来,医生警告各位家长:喂养可不敢太着急啊!

过早给孩子喂的辅食,不是食物是“毒”物。

因为刚出生的婴儿能接受的食物——只有奶类。

而3天就开始让宝宝吃辅食,宝宝的消化器官几乎天天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长时间下来不出问题才怪。

家长想让孩子“快快长大”的愿望我能理解,但这绝对不是你肆意伤害孩子的借口。

长得好≠吃得多≠吃的早

即使是真的等到宝宝大概6个月大添加辅食的时候,宝宝主要也是“尝味道、适应新食物、养成吃饭习惯”而不是吃得多、吃得早。

让宝宝多吃、长胖,其实是家长的一种强烈的控制欲。追着喂饭,让宝宝多吃点,过度喂养造成的肥胖,导致的可能出现的疾病风险要等到几年或者十几年后才会显现,但是家长看着宝宝吃饭,自己开心的那种满足感却是当下就能获得的,于是也就”优先于”宝宝的长期健康。

对于宝宝来说,有自己的一套进食系统和吃饭节奏,如果被打乱,就很难再进行下去。给宝宝提供一个轻松温馨的就餐环境,比让他(她)多吃几碗饭要重要的多。

喂食反而会让宝宝失去对食物的兴趣和对饥饱的感觉。我建议宝妈只需要给宝宝提供菜单,并且合理搭配营养,让宝宝自己决定吃多少。

毕竟太过于“急功近利”养孩子,只会给自己的育儿路上制造更多的绊脚石。

可宝妈这些急不得的事情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学步车≠早学会

就拿学走路来说,学步车估计家里早都给宝宝准备好了吧!

在我看来,这车子就应该禁止在中国出售,理由很简单: 学步车只会给宝宝造成伤害!

以为能教会宝宝走路,殊不知学步车的设计本身就反人类,违背了宝宝大动作的发育过程。

让宝宝受伤的消息也是层出不穷:

一名 9 月龄的宝宝因为学步车从楼梯滑下,当场死亡。

一名11 月龄的宝宝坐在学步车上玩耍,撞翻热水瓶导致全身大面积被烫伤,背部、臀部、大腿皮肤发红脱皮。

一名2岁宝宝已经使用学步车半年,走路时总喜欢踮着脚,走起来像只小鸭子,经医生检查已经畸形。

一名8月龄宝宝在院子里使用学步车,被台阶绊倒跌入粪池,吸入大量污水和粪便,导致溺粪。

……

一件件事例,全都在控诉着学步车带来的虚假安全感,此时,家长也应该心里清楚:

宝宝根本无法控制学步车的“洪荒之力”,所以并不建议给宝宝使用学步车。而且将宝宝固定在学步车中,会让宝宝失去很多运动锻炼的机会,如爬行、站立、弯腰。另外,学步车还可能发生侧翻等危险。

更气人的是,学步车根本不能帮助宝宝学走路。而且通常情况下,用学步车的宝宝比不用的宝宝要晚一个半月才学会走路!

所以与其早早焦虑地用各种外来物“帮助”孩子,不如试着给孩子准备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宝宝想爬就爬、想坐就坐、想站就站,摔倒了也不怕,因为你早就准备好一切。

走路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最最重要的,是做好引导和保护。不然,你急切的“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那些享受于给宝宝“买买买”的家长,买来买去可能最后最开心的是——商家,最受伤的是——宝宝,最心疼的是——宝妈。

而且,在宝宝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并不需要那些“帮助”,比如为了尽早学走路的学步车、为了以后大长腿的婴儿蜡烛包、为了宝宝夜晚好睡眠的毛绒玩具……

那些对宝宝都没有用,因为宝宝的发育过程是翻身、坐、爬、站、走……

另外“孩子生病了赶快治疗准没错”是我们大多数人信奉的正确的疾病观。但这个想法却未必对!

“ 孩子这几天感冒,天天带着去诊所输液”。

“雾化真好,我家宝宝感冒咳嗽有痰立马就见效果了”。

……

然后我们的心情终于平静下来,看看,从头到尾,安抚我们的不是病情的好转,而是我们的焦虑得以找到慰藉。

病情本身的痛苦仅仅是一部分,更大的问题是孩子病时给我们带来的恐惧,或者是我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忧虑。

如果说这就是一个家长治疗孩子疾病的全过程,那我只能说这个家长太不合格了,更是一个“假装育儿”的不合格父母!

因为这治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就像是在宝宝咳嗽的时候,觉得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不咳了就是好事儿,根本不知道咳嗽本身对孩子是好事,它在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和异物。

其实宝宝需要的治疗应该是: 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增加宝宝的舒适感。

这才是最重要的。

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宝妈们能够多学习些正确育儿的方法,以免给宝宝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 我们将及时处理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