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委组织部把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作为改革创新“一号工程”,建立“三融三入四下沉”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城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统筹协调各类资源,推动共治共建共享。

坚持党建引领

实现组织、队伍、平台“三融合”

全县树立融合理念,以“津·红”驿站为主轴线,盘活区域党建资源,构建起了组织共建、管理共治、平台共享的党建统领格局。

强化组织融合。全县依托“津·红”驿站,把周边物业公司、业委会及共建单位负责同志吸纳进网格党组织,建立网格化党建议事协商会议制度,搭建起共商共议平台,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集中协调解决增设减速带、小区绿化、水系清理等实事320余件;推动组织体系不断完善,调整优化53个网格党支部,划分362个楼栋党小组,城市基层党组织覆盖率提升22%。

强化管理融合。全县变“多头管”为“共同管”,建立“津·红”驿站联动管理体系,根据驿站辐射范围,通过网格直管党员设岗定责、街道机关党员“当1天社区工作者”、流动党员每月到驿站报到等方式,将生活、工作在辖区网格内的各类党员全部纳入驿站管理;每月网格党组织和共驻共建单位确定1个主题,举办1次联合主题党日;每月网格党组织听取1次党员、网格员、楼栋“红管家”等基层治理骨干工作述职,推进网格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述职情况每月公示;每月固定1天,安排县党代表进驿站坐班,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形成代表提案。

利津县凤凰社区“津·红”驿站举办“文化进社区”活动。

强化平台融合。全县按照红色宣传站、社情前哨站、为民帮办站、协商议事站、活动发启站的功能定位,把“津·红”驿站打造成了“五站合一”的综合服务阵地,免费开放所有公共休闲设施,把职工之家、4点半课堂、青年中心等群团组织引入网格,开展为老、亲子、国学阅读等各类服务活动182期,赢得了群众赞誉,提升了驿站人气。

深化共建共享

推动政务、市场、公益服务“三融入”

全县坚持开放理念,统筹下沉服务资源,建立服务型“前台”,实现政务服务增效、市场服务提质、公益服务多彩。

载入政务类服务。线上,全县建设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推行“电子印章”,建立“集中管理、分级授权、审批用印、远程盖章”的线上审批工作机制,让群众少跑腿,实现不见面办理;线下,建立“一窗通办”制度,配备“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全岗都通”的全科社工队伍,统筹党建、综治、社保、卫生健康等工作,实现“一窗受理、全科服务”。

社区打造为民服务“一刻钟”生活圈。

接入市场化服务。全县用好市场化的思维和手段,建立社会组织、商业机构评价准入机制,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与义工服务中心等36家社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消防演练等活动139期,实现了社区月月有安排,网格周周有活动;创建“红色联盟”,组织261家优质商家加入,建立党员积分与消费优惠挂钩的制度体系,实现网格、商家、群众互利共赢,在物业公司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成立实体党组织4个,兼合式党组织2个,把物业公司负责人吸纳进社区党组织班子,搭建共商共议平台,集中协调解决增设减速带、小区绿化等实事320余件。

汇入公益性服务。为了让城市更有温度,全县根据地缘、业缘、趣缘等因素,积极引导群众成立公益组织、互助组织40个,统筹参与场所值守、治安巡逻、爱心服务等事项,开办网格公益市集51期,92支“党员公益队”开展组团式服务2600余人次,打造了“利津街坊”城市基层治理群防共治品牌。

健全保障机制

推动资源、阵地、运行、考评“四下沉”

全县围绕推动城市治理重心下移,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投放基层,确保城市基层党组织有职有权有能力抓治理。

资源下沉。全县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工作,征集各类民生需求267个,发动各职能部门整合189项服务资源,实施共驻共建项目168个。全县推动县街干部力量下沉城市一线,联系网格县领导每季度领办1项网格民生实事;整合县级执法力量和执法资源,每周至少统一组织1次综合执法活动;开展“今天我来当社工”,机关干部轮流当1天社区工作者,办1件民生实事。

阵地下沉。全县围绕打造服务群众有形阵地和无形纽带,按照红色宣传站、社情前哨站、为民帮办站、协商议事站、活动发启站“五站合一”标准,构建“网格+主题”驿站阵地体系。其中,依托53个网格党组织,通过服务用房清理、机关用房周转等方式,建立“津·红”网格驿站17处;围绕不同党建领域具体功能需求,推进人社、税务、商圈“小个专”等主题驿站建设,确保党建引领作用嵌入具体工作、由虚转实。

利津县凤凰社区工作人员查看红色邮箱内群众意见。

运行下沉。全县探索建立“5F”微治理机制,按照“发挥党建引领、发现社情民意、发起议事协商、发出吹哨报到、发动多元参与”的总体思路,出台标准制度20项,建立县、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一员一管家一代表一群一箱一壁”社情民意立体收集网络,建立“三级闭环”化解机制,96%的问题化解在基层、办结在驿站。

考评下沉。县级层面出台“乡呼县应、上下联动”“1+7”系列文件,对属地管理所涉及的25个县直部门单位综合考核,街道评价权重占部门单位综合考核总成绩的30%以上;涉及街道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吸收街道党工委参与论证实施,涉及街道的公共事务,由街道党工委综合管理;将在驿站工作时长作为驿站“常驻”人员的年度考核重要指标,确保人员下沉到基层、工作在一线。

稿件素材由东营市利津县委组织部提供

■记者:郭文治 郑新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