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爲它簡單,而是因爲它很難”。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在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上,慷慨激昂地演講到。

1961年,美國的阿波羅計劃開始實施。這項浩大的工程旨在將美國宇航員送上月球,創造人類第一的登月奇蹟。

1969年7月20日,在阿波羅11號的任務中,阿姆斯特朗成功踏上月球,成爲登月第一人。“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 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這句名言必將載入人類史冊。

阿波羅11號後,NASA還進行了阿波羅12號至17號的登月任務,共有12人在月面留下足跡。1972年12月19日,阿波羅17號結束登月任務,平安返回地球。原本NASA還規劃了阿波羅18至20號的飛行任務。可是由於登月耗資巨大。美國人對一次又一次的登月已無太大興趣。美國登月成功後,在美蘇太空爭霸上已穩操勝券,再繼續下去沒有實際用途等等原因。長達11年的阿波羅計劃畫上了句號。

美國的阿波羅計劃虎頭蛇尾地結束後,月球冷清了不少。

時間來到了21世紀,正在崛起的東方大國——中國,在2004年開始了自己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經過中華兒女的不懈奮鬥,2019年1月“嫦娥四號”成功着陸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附近。中國成爲全球第一個在月球背面成功軟着陸的國家。據悉,可收集月球岩石並在後續任務中,將其帶回地球的“嫦娥五號”已整裝待發,最遲將在今年10月底奔赴月球。

月球作爲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對人類的價值不言而喻。月球上的氦3儲量驚人,它可能是未來人類最重要的能源。

美國作爲唯一載人登月的航天霸主,面對中國航天強勢崛起,怎會無動於衷。

2019年7月20日 ,是人類首次載人登月50週年紀念日。美國公佈了重返月球的宏大工程——阿爾忒彌斯計劃。

爲什麼要稱之爲阿爾忒彌斯計劃?

因爲阿爾忒彌斯是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她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

那爲什麼美國要把上世紀60年代的載人登月計劃命名爲阿波羅呢?

原因是太陽神阿波羅曾用金箭殺死了殘害母親的巨蟒,替母報仇雪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冷戰已上升到對太空的爭奪。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蘇聯每每都領先於美國。美國政府選這位能報仇雪恨的太陽神來命名登月計劃,其用心可想而知。

在21世紀的阿爾忒彌斯計劃中,NASA預計在2024年左右,先讓一男一女兩位宇航員重返月球,他們將在月球南極着陸。月球將歷史性的迎來首位到訪的女性。

接下來2028年左右,NASA會在月球建立長期殖民基地,並將之作爲星際中轉站,進一邁向火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爲了保障阿爾忒彌斯計劃順利實施,NASA研發了大型運載火箭系統——SLS。據悉,該火箭最大運載能力可達165噸。它完美繼承了阿波羅計劃時的土星五號火箭和已退役但功勳卓著的航天飛機的優點,是史上最強的運載火箭系統。

NASA還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共同研發了“獵戶座”飛船,該飛船載人艙直徑5米,是阿波羅飛船的4倍,最多可載6名宇航員。“獵戶座”飛船裝有太陽能電池板,保證系統有充足的電力。再入大氣層後,既可以在海上回收,也可以在陸地着陸,而且飛船經修復可以重複使用。據悉,“獵戶座”飛船已通過多項重要技術測試。

SLS火箭託舉着“獵戶座”飛船奔赴月球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人類探(登)月計劃一定會在東、西方兩位月亮女神——嫦娥和阿爾忒彌斯的護佑下取得成功,並以月球爲基石,邁向星辰大海。

(轉載請取得授權,否則必究;本文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