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衛視《石頭開花》描摹脫貧全景,折射時代精神

今年第二部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於昨晚登陸江蘇衛視幸福劇場,震撼開播。這部基於2020今年第二部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於昨晚登陸江蘇衛視幸福劇場,震撼開播。這部基於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時代背景,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下,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製作出品的現實主義脫貧大劇,被業內外高度關注並寄予厚望。數據顯示,《石頭開花》首播即取得了CSM59城、CSM35城以及CSM歡網實時三網收視破1%的好成績。

該劇由10個單元故事構成,由李少紅、劉家成、滕華弢、高羣書等著名導演聯合執導,林永健、韓雪、李光潔、富大龍、馬天宇、白客等知名演員領銜主演。臺前幕後強強聯合吹響脫貧攻堅戰的號角,讓這場匯聚了影視行業各路翹楚的視覺盛宴,備受期待。

取材真實事件

《石頭開花》兼具紀實性與藝術性

《石頭開花》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成爲廣電總局“4+2+1”7部重點劇目之一。作爲今年強勢來襲的第二部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承載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

“時代”旨在用緊扣脫貧攻堅政策的主題彰顯與之高度契合的時代精神;“報告”重在把取材真人真事的紀實性與影視劇創作的藝術性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通過全景式的敘事視野最大化拓寬脫貧攻堅的輻射廣度,同時系統性地把真實的脫貧難點分門別類進行深挖,保證了劇作現實主義的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石頭開花》規避說教口吻,而是用生動的年輕化表達語態和接地氣的寫實風格,與觀看對象進行交流,實現精神世界的共振。

作爲脫貧攻堅的影像作品,《石頭開花》將這一類型作品的幾大分支特點融會貫通————既在相對貧困的場域中鋪陳故事,又描摹了爲鄉村建設奔走之人的淳樸氣質,同時在時代光輝下折射出當地的發展變遷,還在藝術和思想價值層面賦予震撼人心的真實力量。

該劇共10個單元故事——《青山不負人》《古村情》《七月的火把》《信任》《怒放的山花》《最後的土房》《山那邊》《雲寨大灌籃》《阡陌謠》和《三月三》。每個故事聚焦一個極具典型性的脫貧難題,依託脫貧攻堅中的原型人物和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由點及面描繪出一幅藍天白雲下生存在山間田野的村民跟隨故土一起命運蛻變的美麗畫卷。

比如,在《青山不負人》單元,安家坪村扶貧幹部吳非飛和鄰村扶貧幹部秦楠相互扶持,成功用創新的“1+1>2”的模式推廣打造品牌富硒茶,讓產業扶貧成爲當地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致富之源。在《古村情》單元,茂臺屯第一書記靳浩宇建立扶貧數據庫,真正做到“精準識別”和“一個都不能少”。在《最後的土房》單元,大石村扶貧幹部彭莉組織易地搬遷,巧妙化解村民心結和實際困難,助貧困戶不僅搬離荒涼大山,更真正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在《阡陌謠》單元,新店村的吳瓊書記立志扶貧先扶智,讓村民通過學習創業創收,通過教育扶貧來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石頭開花》把脫貧攻堅戰中面臨的諸多困難真實地搬上熒屏,藉此展現出各地因地制宜採取脫貧策略,做到全方位、多層面、多角度呈現脫貧實景,同時又融入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提升了故事內核的紀實審美與影像風格的藝術審美。

臺前幕後強強聯手

“小大正”昇華格局

脫貧攻堅劇,稍有不慎就容易陷入刻意煽情、自我感動的同質化窠臼,而《石頭開花》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創作方向,始終貫徹“小大正”的劇集創作主旨,落實“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以小人物反映大時代”“以小故事反映大道理”的操作法則,平衡了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藝術表達方式。

脫貧劇是拍給老百姓看的,引發觀衆的共鳴與啓發大家深思脫貧攻堅的深刻意義是該劇的終極目標。因此,大衆情感的最大公約數成爲創作標尺,對脫貧攻堅戰中涉及的真實人物和故事做出適當取捨,再揉入劇裏。以劇集爲載體傳脫貧攻堅的巨大能量,是《石頭開花》在挖掘普世價值層面堅持踐行的準則。

歸根結底,脫貧攻堅劇的創作主旨不在於特意強調人事物的高光與拔高格局,而是用真實細膩的敘事手法凸顯民間記憶,讓真善美的人性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中積澱綻放,讓一線工作者付出的心血在時光淬鍊中結出碩果。

要烹製這道入味的佳餚,必須有功底深厚的人來掌勺。《石頭開花》彙集了影視行業諸多優秀人員。

一方面,知名導演與編劇組建的幕後主創團隊爲劇作品質保駕護航,從不同視角向觀衆解讀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重點難點和時代意義。

既有掌鏡過《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等國劇標杆的導演李少紅,執導《鐵齒銅牙紀曉嵐》《情滿四合院》《正陽門下小女人》的導演劉家成,拍攝《延禧攻略》《鬢邊不是海棠紅》的惠楷棟等多位作品叫好叫座的一線導演,又有有着“獲獎專業戶”之稱——近年來有《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可愛的中國》《黃土高天》《于成龍》等多部作品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張強擔任總編劇。

另一方面,該劇在臺前集結了一批老戲骨、實力派和年輕演技派的演員陣容,將給觀衆演繹脫貧攻堅戰中的鮮活故事。

例如,在《青山不負人》單元,富大龍、郭濤“影帝”聯手,推廣陝西富硒茶產業;在《信任》單元,林永健打破與村民的隔閡,首次“觸電”直播帶貨;在《怒放的山花》單元,馬天宇首次出演大學生村官,帶領鄉親們發展石斛產業。

有業內翹楚鋪好牢固基石,脫貧劇《石頭開花》的格局在氤氳的煙火氣裏蒸騰昇華。

鮮活人物羣像

《石頭開花》致敬扶貧英雄

雖然脫貧攻堅路上困難重重,但辦法總比困難多,而解決難題的領路人正是一個個衝在一線的平凡人。他們釋放出巨大能量,點燃了脫貧的希望,曲折取勝的故事令人肅然起敬。

《石頭開花》10個單元,展現10個地區不同、角度不同的脫貧故事。仙人梁彝族書記梁啓,以科學破除愚昧思想,帶領彝寨發展文旅走上致富路;曉起村駐村書記李愛民不畏困難,以黨建引領扶貧,積極激發村黨小組的活力,從“微信書記”到“淘寶書記”,讓曉起村變成馳名中外的“淘寶村”;桃來村的扶貧幹部申甬,落實解決當地發展需求,建設綠色小水電,以生命之光點亮了全村。

從新聞記者到大學生村官,從人民教師到企業扶貧專員……這些扶貧幹部儘管身份背景迥異,但無畏艱險、勇於擔當的崇高精神和初心使命卻是相同的。他們用足跡丈量祖國大地,用智慧播撒希望的種子,書寫着脫貧攻堅的傳奇,奏響一曲悠遠動人的讚歌。

在這部劇構建的微縮圖景裏,各式各樣的小人物輪番登場,但跳出了以往同類題材作品中臉譜化人物的刻畫套路,選擇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以小見大。扶貧幹部們改變了腳下土地的命運,延續了鄉村溫暖的血脈與當地人堅韌的靈魂,支撐起村民生計的重擔。日常瑣事流露出的人性光輝,鑄就了一枚枚英雄勳章。

作爲《石頭開花》的榮譽出品方,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認真貫徹國家廣電總局部署,旨在把該劇打造爲一部在脫貧攻堅史上兼具藝術價值與思想價值的影視精品。自2月接到任務後,立即統籌內外部資源組成項目組,歷時近9個月,完成了《石頭開花》。正如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臺長卜宇所說,“《石頭開花》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好劇播好,讓好主題、好品質的劇,真正實現好影響。”

不僅是扶貧故事的記錄者、講述者,更要成爲扶貧故事的踐行者。爲此,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打出“1部電視劇+N項活動”的組合拳,在文化、教育、電商多領域發力,將扶貧從劇中延伸到劇外。比如,開設《石頭開花》特別節目,劇中主創和扶貧幹部代表做客直播間講述拍攝故事與展示特色產品;還將發起多場公益助農直播帶貨活動,以電商助力脫貧攻堅。

結語

總有晨曦刺破暗夜,總有理想照進現實。《石頭開花》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不同的代表意義——既是對脫貧攻堅戰取得成果的階段性總結,也爲致富新篇章拉開帷幕,擔得起“時代”與“報告”四個字。繼昨晚以《青山不負人》講述陝西安康“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動人故事,《石頭開花》後續的九個單元《古村情》《七月的火把》《信任》《怒放的山花》《最後的土房》《山那邊》《雲寨大灌籃》《阡陌謠》《三月三》將分別呈現發生在江蘇宿遷、貴州興義、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扶貧特色和感人事蹟,敬請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