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開偉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的消息:11月17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爲1美元對人民幣6.5762元,較上一交易日上升286基點,升到了6.5元時代。此外,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漲到了6.5元時代。

看到這個消息,還是令人感到驚訝,因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直保持上升態勢都在民衆預料之中,但沒有人會想到升勢如此之快。這樣問題也就來了,有人對人民幣匯率下一步走勢依然把握不準,不知道人民幣匯率是否還會持續上漲?

當然,作爲一般民衆對人民幣匯率把握不準也情有可原,畢竟現在國內外經濟環境不太好,尤其是全球疫情還沒有徹底剎住,未來經濟走勢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加上一般民衆不是金融專家,對金融走勢也把握不準,所以對未來人民幣匯率持猶豫態度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無論如何,人民幣匯率升到6.5時代,下一步持續保持升勢應是大概率事件。之所以持這樣的觀點,並非主觀臆斷,而是根據各種主客觀因素做出的這個判斷。

一則,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逐漸加深,央行外管部門人爲干預因素基本排除。在今年十月末,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祕書處就曾發佈消息稱,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週期因子”淡出使用。這意味着人民幣匯率市場化邁出了最爲關鍵的一步,未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可能性加大,人民幣持續升值人爲抑制因素基本不存在,這爲人民幣持續升值營造了有利條件。

二則,中國目前基本擺脫了新冠疫情的負面衝擊,經濟發展勢頭在全球首屈一指,而與此相反的是,歐美國家的經濟復甦速度較慢,尤其美國疫情形勢依然相當嚴峻,這讓美元會持續徘徊在弱勢通道上。顯然,中國由於有基本經濟面的支持,人民幣匯率還會持續保持升勢。

三則,對人民幣匯率起到推升作用的另一因素是12日央行、國資委聯合舉辦的主題爲“人民幣跨境使用更好服務企業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座談會,釋放出了一系列積極信號:央行表示已聯合發改委、商務部、國資委等六部門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的通知》,政策文件將很快出臺。這意味着將會進一步推動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離岸人民幣市場也將得到大力發展,更將促使在岸人民幣金融市場的開放,提高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的容量和深度。尤其將會繼續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持續優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環境,提高人民幣跨境及離岸清算效率。目前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人民幣國際使用取得了明顯進展,人民幣已經是中國第二大跨境支付貨幣,人民幣跨境收付佔中國本外幣跨境收付的比例超過1/3。人民幣已加入SDR貨幣籃子,併成爲全球第五大國際支付貨幣和官方外匯儲備貨幣。

四則,最爲重要的是,15日東盟十國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國家正式簽署RCEP,標誌着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這不僅將推動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也將爲促進地區發展繁榮增添新動能,更將成爲拉動全球增長的重要引擎。尤其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無疑將成爲RCEP的核心,既對RCEP各國經貿往來產生強大的推動效應,讓參與各國受益。同時也讓人民幣在RCEP參與各國的貿易結算與支付中發揮更爲重要的作用,對推動中國進出品貿易總額提升以及吸引RCEP各國來中國投資、增加RCEP各國對人民幣需求等方面都帶來多重利好,這樣的結果也會對人民幣匯率持續保持升勢帶來一定推力。

總之,人民幣匯率雖進入6.5時代,但綜合考慮進出口貿易前景和政策因素的影響,後續人民幣匯率仍有升值空間,預計人民幣升值趨勢仍不會改變,但升值速度將有所回落;尤其全球疫情反彈、風險情緒不減的大背景下,預計人民幣在基本面優勢的支撐下仍將維持穩健偏強走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