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十一有些特別,一些電商平臺志對此在必得,廣告費數億、數十億地砸,除了請當紅明星代言,冠名衛視晚會,廣告更是鋪天蓋地,線上線下全覆蓋。然而,與電商平臺的高期待不同,消費者卻沒有了買買買的激情。從豐巢櫃與菜鳥驛站也看出,今年的雙十一頗爲冷淡。

爲什麼電商平臺極力宣傳,極力表演,消費者卻不買賬?不少網友發現,現在的雙十一已經變味了,電商平臺把精力花在了營銷上,一些商品甚至比平時更貴。什麼百億補貼,都是假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費者也明白,電商平臺花錢請明星、砸廣告,這些龐大支出,最終都要由消費者來買單。也正是看到了雙十一的“虛僞”,以及戲弄消費者的做法,有平臺選擇退出這次大促。

雙十一

廣東江門的一名網友給筆者留言:“我有8年的網購齡,今年疫情過後,慢慢從網購回歸實體店購物,今年雙十一一件都沒有買。”這名網友說,過去,他在電商平臺的蠱惑下,盲目購物,造成了較大浪費,去年雙十一購買的東西,現在還沒有用完。有的是產品不如意,質量不好,有的是爲了湊數買得太多,根本用不完。這位網友發現,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這樣集中購物,大部分東西都越來越便宜,而且,在線下可以隨心所欲地挑選,眼見爲實也更讓人放心。

據筆者觀察,隨着電商平臺把規則玩壞,大量的消費者開始迴歸線下。他們發現,線下的東西已經比線上更便宜,而且沒有電商平臺那麼多的算計。況且,今年的雙十一,商場與超市也給出了很大的折扣,算下來,比在網上購買更便宜。

電商平臺多算計

即便是大件商品,比如手機、洗衣機、電視機等,也是線下優惠更大。現在市場競爭激烈,線下購手機,不僅不需要電商那樣耍猴搶購,價格更實惠。有網友告訴我,她雙十一期間在一家門店購買了一款3000多元的國產智能手機,比線上打折後還便宜200元。線下買手機的折扣,已經遠超過線上。

消費者對電商平臺的花式折扣越來越來失望。雙十一期間,各電商平臺都給出了優惠,但這裏面的問題不少。其一,先大幅漲價,再打折。如此一來,商品的價格跟平時一樣,有的甚至比平時還貴。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較爲普遍。其二,算計太多。有網友說,它打開某平臺,被花式折扣弄得眼花繚亂。這名網友自我調侃道,自己的高等數學沒有學好,還是放棄吧。持這種觀點的網友不在少數。

雙十一

電商平臺通過花式折扣,可能會迷惑一些消費者,但副作用十分明顯。一旦消費者對此有清醒的認知,一旦很多人喫過虧,上過當,他們今後在網購時就會十分謹慎,不再相信電商平臺的這類營銷。竊以爲,電商平臺如此工於心計,充滿算計,還不如真正給用戶一點實惠,讓消費者簡簡單單、明明白白購物,獲得更好的購物體驗。文/徐上峯

相關文章